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6月19日召开的中国环境、资源与农业政策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国是个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大国,高度重视农业环境资源问题,在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科技对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支撑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综合管理,坚持发展可持续农业,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这既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WTO与中国农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加入WTO ,既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农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必将进一步加强。目前 ,中国农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加入WTO ,农业面临一个新的国际环境 ,新阶段新环境将把中国农业推向市场竞争的颠峰。市场竞争由国内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双重竞争 ,农业资源由国内配置转向国内国际双重配置。在这样背景下 ,中国农业如何应对 ?是一个亟待做出抉择的问题。一、WTO协议的基本原则  WTO是世界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国际组…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农业     
以色列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在世界农业发展上具有前瞻胜和指导性,对我国农业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有很多积极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建设世界农业强国,需要强大农业技术体系的支撑。新时代推动农业技术经济创新繁荣需要重点关注加强农业技术经济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创新完善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加强对农业强国建设重大技术成果评价、加强新时代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研究四个方面。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是全国性农业技术经济学术团体,今后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农业技术经济学前沿及实践创新,全力推动农业技术经济学科跨越式发展。下一步,学会将围绕创新繁荣学科发展,聚力做好打造农业技术经济领军人物、搭建农业技术经济交流平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完成重大使命、培养农业技术经济青年才俊四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国际化道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业国际化道路研究姜会明世界必须重视中国,中国也必须关心世界。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和正在把不同类型的国家纳入农业国际化轨道,面对农业国际化共同趋势,如何把握中国农业发展方面,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一、中国农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备受世界各国的瞩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迅猛,同时也暴露着一些问题。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加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简化农业保险购买和理赔程序,建立农业保险的防灾防损机制,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优势,才能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规模比较庞大的农业大国,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必须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使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从粗放型转换成集约型生产,创设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背景下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中国粮食总产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387公斤,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肉类、水产品、禽蛋、水果和蔬菜量分别为41公斤、21公斤、14公斤、35公斤和198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采取何种宏观调控政策以保证我国农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为目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揭示了农业强国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剖析了中国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现实基础和主要障碍,梳理了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共性特征和规律性启示,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大而不强,在农业产出效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农业发达国家普遍在农业科技现代化、服务现代化、产业链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等方面具备优势,并且注重本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支持保护和工农城乡关系调整。中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有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现实国情农情的中国特色;既要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也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各方面。因此,必须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有效发挥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农耕文明、改革发展、技术后发等特殊优势,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加强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基本建设发展对策的探讨石爱虎,魏正果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证明,要实现自给性农业向商品化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建立起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相比,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生产条件、生产手段还相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的优良传统和近年来的一些重大成就,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加以引用。同样,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民越来越离不开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因此,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需要参考发达国家新技术革命和农业发展的趋向,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对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正确地判断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清醒地认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保持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全球化时代,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坚持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农业经济的百年变化和中国农业经济学科近百年的发展为主线,详细回顾了中国农业经济的百年历史。目前,中国农业经济的性质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依靠农业剩余来提供工业化和现代化所需资本积累的时代即将结束,依靠农业剩余乃至非农业剩余来发展农业、通过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即将来临。近百年来,在农业经济学科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一代代农业经济学人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即将来临的新的年代,在农业经济学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业经济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于农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从发展生产到价格支持再到扩大需求的农业政策上,中国农业和美国农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中国必须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风险防范与保险机制、发展农业教育与科技进步等3方面加强对农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农业部科技司副司长雷茂良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农业能否在21世纪担负起养活占世界22%人口,支撑起整个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任,正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并引起了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一场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农业科技革...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农业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的步伐加快,为中国农业投资者带来了历史机遇。本文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的加强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等方面对比分析,阐述了中国未来农业和农村发展格局和方向,表明了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新的格局下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投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知本农业: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对“知识农业”、“资本农业”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知本农业”的概念。并结合WTO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阐明了在知识经济、WTO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战略思路。重点探讨了“知本农业”战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发展之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发展之展望梅方权,安晓宁一、中国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要求中国是一个占世界总人口22%的农业大国,农产品供给的保障必须立足本国。在人均农业自然资源占有量逐年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农产品需求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将日益紧张,21世纪的中国...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我国粮食有效供给能力刘爱民博士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世界农产品市场。面对中国人口的持续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外学者对中国农业发展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预测,这说明世界农业领域对中国农业将会发生...  相似文献   

20.
郭剑华 《中国农史》1999,18(2):19-28
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的基础上,孙中山顺应世界进化的潮流,力图把中国农业推上现代化轨道。其农业现代化思想是他整个“为中国谋幸福的革命学”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些构想对于后世特别是对今天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农业现代化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