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追赶者丰田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向电动化转变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了"新能源大军"。丰田也坐不住了,向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日前,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文件显示,丰田与一汽计划投资约85亿元人民币,在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建造新能源汽车工厂,该项目年产20万辆纯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该公司没有说明将有多少是电动,多少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或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2.
车神 《现代班组》2009,(7):28-29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相似文献   

3.
《汽车观察》2008,(7):72-73
1995年起家电池到2003年进入汽车,前8年成就了比亚迪全球第二大电池生产厂商的世界声誉,后5年比亚迪向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二代中坚迈进,并发下惊世豪言——2015年成中国第一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成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有报道称,《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已基本明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新能源汽车,非插电式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则为节能汽车。但至今为止,工信部并未正式发布《规划》草案。为此,《商用汽车新闻》记者特地联系相关人士,以了解进一步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性的难题,电池技术被公认为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瓶颈,价格高昂、续航里程短、动力性能较差等纯电动车的弊端,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电池的制约。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制约短时间内很难突破。在电池技术远未成熟之际,国内汽车电池产业已然出现了无序生产、低价竞争等急功近利现象。电池技术关乎电动汽车发展的未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  相似文献   

6.
无论对全球汽车还是中国汽车产业来讲,2020年-2021年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节点。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2531万辆,同比下降1.9%,销售情况大大好于预期,继续蝉联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6.7万辆,较2019年同期增长10.9%,连续6年产销全球第一;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亿辆,有望超过美国首次成为第一保有大国;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等新能源和智能车企的市值集体超越传统汽车巨头,电池企业宁德时代的市值甚至超越了股市巨无霸中石油……  相似文献   

7.
李晓菲 《商用汽车新闻》2014,(14):F0001-F0001
作为世界性的难题,电池技术被公认为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瓶颈,价格高昂、续航里程短、动力性能较差等纯电动车的弊端,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电池的制约。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制约短时间内很难突破。  相似文献   

8.
政策     
《汽车观察》2009,(12):20-20
新能源汽车规划明年3月出台 日前在南昌举行的新能源汽车与锂离子电池专题论坛上,国家发改委汽车专家组组长王书林告诉记者:"我国近期将发布新能源汽车技术规范,而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已由发改委上报国务院,预计明年3月正式颁布。"  相似文献   

9.
沙永康 《汽车观察》2008,(9):104-104
电池费用和充电设备问题使人们对纯电动汽车商业化前景并不看好。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11月1日批准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公告管理办法,并于2008年上半年批准了7个车型,其中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上牌公告,纯电动汽车据说下半年也会批准上牌公告。但车企去申报的不多,那些"863计划"中标单位,那些在车展上出尽风头的企业均没有这种产业化的计划。原因是他们认为技术达不到商业化要求,并因电池问题而对纯电动汽车商业化前景并不看好,这是一种无奈。  相似文献   

10.
当众多行业人士将电池技术认定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时,国内汽车电池厂家又做了哪些工作?汽车电池行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现在国内很多汽车电池生产厂家都是从小型手工作坊式的民用电池厂发展而来,这些厂家生产的电池产品离汽车电池的标准要求还很远。”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发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说。  相似文献   

11.
陈秀娟 《汽车观察》2020,(3):100-101
3月4日,合众汽车旗下品牌"哪吒汽车"对外公布,公司已于3月2日与宁德时代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新能源电池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此次合作,宁德时代将为合众汽车提供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其旗下的CTP高集成度电池Pack技术、5年50万公里长循环寿命等电池技术,将陆续应用在哪吒汽车基于两大平台所研发的五款车型上。  相似文献   

12.
本报讯日前,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2010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新能源汽车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主要或全部使用新型能源的汽车。据此,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而混合动力汽车不算新能源汽车。"这是相关政府部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的重新定义,并首次将混合动力汽车定义为节能汽车。  相似文献   

13.
在能源问题上,中国汽车工业目前正在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燃油供应日趋紧张,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如果真到了石油衰竭的那一天,谁来为我们的子孙买单?另一方面,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电动汽车,在电池这个关键技术上一直未能实现突破,如果不能成功逾越这座难关,谁来为那些投入巨资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买单?记者曾经听国内一家汽车企业的领导人讲,"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氢燃料电池车",而且这个观点似乎在国内外都比较有市场,国家"十一五纲要"也明确提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26位海内外华人汽车动力专家联名致信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国家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方针提出自己的思考。下文将择其要点陈述,以供读者参考。同时欢迎各位读者来稿来电,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陈秀娟 《汽车观察》2020,(1):115-115
面对还处于导入期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八家单位将集中攻关氢能产业"卡脖子"技术难点。2019年以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继传统动力、纯电动力之外另一条技术路线开始"热"起来。如果未来加氢和加油一样方便,技术、安全、成本等问题都得到解决,用户是否会考虑驾驶氢燃料电池汽车?2020年1月12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导了国创氢能产业创新联盟成立暨氢能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联合整车、零部件企业及研究院等八家单位,共同签署氢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成立国创氢能联盟。  相似文献   

15.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6月24日~28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世界汽车法规协调论坛(WP29)第160次会议,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及汽车产业界代表人员与会,会议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性国际标准,日本国土交通省2005年制定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标准中的大部分内容被写进该国际标准。报道认为,以日本制定  相似文献   

16.
海外传真     
"新能源汽车发展亟需政府激励。"——《美国汽车新闻·中国》社长魏爱莉近日拟文称,多年来,中国政府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似乎比美国政府领先一步.但现在看起来,中国尚在"试水"。魏爱莉指出,中国政府早在2004年就公布了一项汽车产业政策,称其将采取包括政策支持在内的所有必要措施,来推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但在4年后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开发车用能源结构优化模型对2020-2050年中国车用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中国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短期内天然气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技术成熟度高、经济性好的车型易被市场接受;中期来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比例逐渐扩大,燃料电池汽车开始规模化推广,替代燃料汽车的比例开始下降;长期来看,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将在清洁能源汽车中占有绝对优势,其他车型将逐渐萎缩.清洁能源汽车将对中国油气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传统油气公司应密切跟踪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加强“能源与汽车”的对话;借助“一带一路”发展契机,促进国内外相关区域清洁能源供应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加强技术研发,探索石油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过去的2021年,尽管持续的疫情和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让全球汽车产业步履维艰,但对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而言,却是一个历史性的年份.资本层面,全球新能源头部车企首破万亿美元市值,头部电池企业突破万亿元市值;市场层面,单一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百万辆经济规模,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破300万辆,市场渗透率首超10%.  相似文献   

19.
"5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会集体亮相今年的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这里面既有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也有燃料电池车。"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如是说。新能源汽车不仅仅需要技术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生物燃料,到底哪种新能源汽车更好?欧阳明高表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涵盖面很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都是动力系统。每一辆车都包含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电池系统或者代用燃料的燃料系统。从这个角度而言,动力系统的技术平台是公共的。其次,从"863项目"来讲,我们研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要解决技术平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国从保护环境和节约石油资源的角度出发,在纷纷出台限制汽车排放污染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同时,相继推出了不同类型的代用燃料汽车。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和正在研究开发的代用燃料汽车主要有:燃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甲醇、乙醇)汽车、氢气汽车、二甲醚汽车、生物柴油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电动汽车等。其中燃气汽车应用最为广泛,占全世界所有600多万辆代用燃料汽车的80%~90%,其次是醇类汽车,而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生物柴油汽车、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研发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