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组织框架不健全.一是未明确和落实内部控制风险责任制.没有明确划分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和基层信用社对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和失效应承担的责任范围;二是未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三是未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防范高校内部审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在反映高校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内部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分析,拟定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防范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对象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的错误或舞弊,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今天,内部审计风险的观念已被广大审计人员所接受,并感到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促进审计对象全面增强经营能力,已成为内部审计人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如审计对象自身的复杂性.审计技术的局限性。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等,而很多情况是,部分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程序的风险点选择不当,未认真执行审计项目程序,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发生。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旨在实施审计项目程序过程时。通过合理选择审计风险点,及时发现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为审计人员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提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审的发展方向,是强化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审计效能.但农业银行尚未建立起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其传统审计文化难以适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要求,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将可能碰到现有审计模式、方式、技术方法和审计人员的擘业胜任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改造现有审计流程,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基层央行会计核算的风险隐患 (一)道德风险 一是内部人员道德风险.如操作人员不认真执行口令保密制度和操作规程,管理层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不到位;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审核不严、操作失误等.二是外部人员道德风险.如外部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攻击系统,致使核算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非法进入核算系统,破坏数据,造成数据丢失或泄密等.  相似文献   

6.
网点综合化建设工作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此过程中,准确识别其中的可能风险,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顺利推进此项工作.本文将其中的风险点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包括制度执行风险、账务核算风险、系统参数准备不足风险和营销风险,外部风险主要包括金融欺诈风险以及客户服务质量感知风险.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为新业务开展打好基础,推行“日清日轻”工作法,分享营销经验,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有效落实检查与督导制度.通过支行管理层和一线柜员的团队合作,强化执行,发挥网点综合化的最佳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常青 《中国外资》2012,(24):251-251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业务不精、内部审计方法不科学、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为了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应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  相似文献   

8.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审计后发表的不恰当的审计结论,由此造成被审计单位和与之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对此承担责任的风险。内部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普遍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审计人员的任何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或增加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9.
黄英 《济南金融》2007,(9):76-77
<正>一、当前基层央行会计核算的风险隐患(一)道德风险一是内部人员道德风险。如操作人员不认真执行口令保密制度和操作规程,管理层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不到位;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审核不严、操作失误等。二是外部人员道德风险。如外部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攻击系统,致使核算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非法进入核算系统,破坏数据,造成数据丢失或泄密等。  相似文献   

10.
汪洋 《现代金融》2005,(9):39-40
操作风险并不等同于操作性风险,其范围涵盖了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员工内部欺诈与内外勾结),违反用工法、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又分为流程设计不合理和流程执行不严格两种情况;而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系统失灵和系统漏洞两种情况: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指外部欺诈、突发事件以及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情况。如何有效控制操作风险,是农业银行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稽核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对稽核风险的防范和稽核人员的自我保护,最大限度地降低稽核风险.笔者试谈防范农信社稽核风险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头脑风暴技术得到了审计职业界的重视,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舞弊风险应对措施加以实施和推广2002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修订实施的审计准则(SAS No.99,109)要求审计项目组每次审计都必须执行头脑风暴项目组讨论会,针对客户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交换看法,准则制定者认为头脑风暴法作为一种改善审计人员舞弊判断质量的工具,有助于审计人员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大量的国外审计实践和研究表明,头脑风暴技术在舞弊风险因素识别、舞弊风险评估和舞弊风险应对方面效果都优于审计人员个体判断和决策。  相似文献   

13.
薪酬发放中的财务内部控制是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薪酬发放的现状展开,从薪酬发放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未实现相互分离,或者审核流程不规范,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薪酬发放的授权审批控制程序不完善,支出范围及开支标准不符合相关规定,可能导致违法违规发放的风险、薪酬核算不准确导致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核定工资总额未能足额执行或超工资总额的风险和薪酬发放的经费来源使用不符合规定有可能造成项目经费审减甚至经费收回等风险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针对加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薪酬发放的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内部审计源于西方国家的受托责任观,可以用于防止发现并纠正由于错误或者舞弊导致的财务风险.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执行状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加以不断完善,不断推动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我国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银行风险防范的基础是内控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全行员工的风险意识,构筑内部稽核、委派会计主管、业务检查、风险管理等多层次的风险抵御防线,形成监督合力,关键在于制度的有效执行,每一位员工若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按制度、按流程、按规定操作,就能把可能发生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操作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工作过程中需规避的一种内生性风险。银行的内部环境、控制体制、风险管理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操作风险。因此,如何在银行的运转过程当中有效地削弱规避操作风险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建设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本文以当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转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内控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并就如何有效规避商业风险提供了一些可行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营业网点的超过5万元的大额交易需要专人审核授权,这是银行内部风险防范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银行通常采用网点业务经理兼职执行的方式,这就存在以下问题:网点业务经理每天临时授权,不仅承担了风险,而且无法集中精力于业务上;固定网点授权人员的风险依然比较高,不管是刷卡还是指纹,都存在联合作案的可能;平均每个网点需要授权人员1.8个,效率很低.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进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出台,许多单位都成立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在提高核算及时性、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监督、防范资金支付风险方面发挥出了明显的优势,但在集中核算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会计法律主体不明确、核算人员紧张、财务资产脱节等问题,本文主要从事业单位集中核算财务存在的风险入手,着重研究内部控制风险点,提出加强财务集中核算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试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国企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从战略层面开始的,及时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按照企业接受风险的态度管理风险,它是贯穿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筹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一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控防范认识欠缺.部分员工认为内部控制是领导和监督部门的事情,与己关系不大,对业务处理过程中可能隐藏的风险认识不足,导致整体内控自律不足,主动防范风险的意愿不强,制约了内控制度执行力的提高. (二)重部门监督,轻综合监管.内控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依赖几个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尽管职能部门竭尽全力也常常是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并常陷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加之对各职能部门缺乏内控评审机制,使得控制目标出现多头或空白监管,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