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5年,中国新预算法正式实施,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被关进“预算的笼子”,要求增量债务需通过地方债券的阳光渠道.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阶段性的缓释.按照2015年经济增速目标和地方政府收入初步测算,2015年要实现7%左右的增长目标,基建投资增速需要保持在15.7%,对应13万亿元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2.
巴曙松 《经济》2015,(Z1):9
2015年,中国新预算法正式实施,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被关进"预算的笼子",要求增量债务需通过地方债券的阳光渠道。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阶段性的缓释。按照2015年经济增速目标和地方政府收入初步测算,2015年要实现7%左右的增长目标,基建投资增速需要保持在15.7%,对应13万亿元资金需求。那么,2015年基建投资的资金从哪来?基建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筹资金(58%)、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权债务危机经历了由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的迈进,其影响程度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也由最初的区域性扩展到现在的全球性。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这两类样本的主权债务危机成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债务负担率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都存在显著影响;通货膨胀和国际储备对新兴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有显著影响,而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不显著;人口老龄化和政府财政赤字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显著,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不显著;滞后一期的GDP增长率对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影响,对新兴经济体影响不显著。最后,本文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出一些防止债务危机发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个综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影响、管控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梳理,总结了较为成熟的财政联邦经济体在地方债务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对正处于分权化改革当中的转型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最终落脚到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上来。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与分税制度不完善、地方官员激励扭曲、地方融资平台不规范、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需要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而更加错综复杂,需要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制度特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与宏观经济风险缓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琪  郝毅 《经济研究》2019,54(4):18-32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中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构造一个包含影子银行、土地财政等因素的五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本文探讨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对宏观经济风险的缓释效果。研究发现: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资金使用成本过高、土地出让收入不确定性增加是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不可持续的主要因素。通过债务置换延长债务期限结构虽然可以缓解债务累积,且对宏观经济风险具有一定缓释作用,但会降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使得短期内波动增加,中长期内产出下降。实施债务置换期间,数量型货币政策有助于增加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但会带来经济通胀风险。  相似文献   

6.
李杰  叶宇航 《技术经济》2016,(8):106-110
借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33个后发追赶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和结构性指标进行了实证比较。结果表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拉动经济增长,而收入分配较公平、政府治理能力强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条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长期过度依赖投资和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且贫富悬殊、权力腐败问题突出导致政府治理能力削弱、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经济指标长期徘徊不前。指出后发经济体须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改革,方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的暴发把各国政府债务水平推向历史新高,发达经济体长期以来的“低通胀、低利率”局面出现逆转,陷入债务困境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数量不断增加,国际社会开始担忧再度出现类似拉美主权债务危机的系统性风险。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主权债务风险和评估国别脆弱性的整体性框架。首先,根据2022年政府债务负担指标取值的历史相对水平可知,全球债务负担水平仍属于中等范畴,但部分经济体已进入高风险区间,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比发达经济体面临更加严峻的流动性风险。其次,采用债务动态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经济体政府债务负担水平决定因素的差异,并且探讨了通胀和利率上升等新变化对其主权债务风险的影响。相比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更容易因为外部冲击而陷入债务困境,而且难以借助通胀和财政调整手段来缓解主权债务风险。最后,结合两类经济体主权债务风险来源的差异,分别设计了短期脆弱性评估框架,并给出各国脆弱性排名。  相似文献   

8.
论文对美国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的解决前景与日本灾后重建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经济增长预期正趋于好转、日本灾后重建进展顺利,这些有利因素将推动美日经济逐步回暖;但欧洲债务危机再次爆发的风险犹存,经济前景仍然堪忧。随着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好转、国内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2012年新兴经济体有望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相似文献   

9.
正一、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的债务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弥补地方财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持续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容易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在现行的财政框架下,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大多数用于公共领域的项目,其资金偿还更多地依靠税收和非税收入作支撑。近几年,地方债务规模与财政收入的增速极不匹配,到期本息的  相似文献   

10.
综合竞争力:发达经济体VS新兴经济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美国仍未完全摆脱经济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也远未化解,而新兴经济体基本层面向好,其经济增速普遍超过发达经济体。那么,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谁的竞争力更强呢?该文以发达经济体的30个成员、新兴经济体29个成员国为样本,选取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为对比参数,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发达经济体的竞争力更强。基于研究的结果,文章从基本要素、效率因素和创新因素等方面提出了增强新兴经济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地方政府债务是指除了中央政府以外,各省、市以及县市区和乡镇等行政单位为了行使政府职能,以政府名义通过社会渠道获得的借贷性收入,这些收入将在设定的时间内偿还。在借贷的过程中,政府的信用是其取得债务收入的基本保证。国务院办公厅在2011年将地方政府债务划分为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需要用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并应承担连带责任的债务以  相似文献   

12.
基于135个国家和地区1960年至2016年的跨国数据,探究了家庭部门债务变动对经济体未来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家庭部门债务变动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作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前期家庭部门债务扩张行为会导致未来经济增速放缓,同时加剧金融不稳定程度,加大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而言,上述结论均成立,但发达国家家庭部门债务扩张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更大。政府和宏观监管部门应当采取适当的干预政策,做好事前风险防范,防止家庭部门债务扩张行为引发的不良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裂变”加速,为积极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应运而生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成为当今不同发展阶段经济体新的选择。基于合作博弈模型,旨在研究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聚变效应及其形成机理,并以2009—2021年34个国家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联立方程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聚变效应主要为发达经济体带来了培育海外市场的竞争效应,提升其竞争优势;为中国带来同发达经济体进行技术接触的机会效应,提供国际循环的机会窗口;为发展中经济体带来民生效应,提高其国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最终形成了以第三方市场合作为平台的可持续循环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并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CHFS2015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结果的两部分模型,研究了中国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微观数据并不支持中国家庭已过度负债的结论;住房状况是对家庭债务状况分类和债务收入比影响效应最大的因素。家庭净资产的增加会降低债务收入比,减少正常负债和异常负债的概率,家庭持久收入却相反,但影响效应和显著水平都较低。人力资本越高的家庭具有更高的债务收入比和负债的概率。居住区域对债务状况分类和正常债务家庭的债务收入比的影响方向不一样。风险偏好却只对债务状况分类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评估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总体风险可控、短期流动性差,并且地方政府债务增速较快。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剖析了引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原因,提出了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研究表明:关键在于破解财税体制和债务管理机制的局限,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支出结构,实现政府举债债券化,引导地方政府债务走向规范化、市场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政策背景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文章基于我国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越多地通过出让土地资源获得土地财政收入,就会越少地将土地资源抵押或质押,从而削弱了隐性债务的扩张,土地财政与隐性债务呈现相互替代的作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财政压力就越大,地方政府就越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资金来源,从而推动了隐性债务的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的上升,会削弱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促使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偿还地方债务的保证,削弱土地财政与地方债务的替代效应。结论丰富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影响效应的研究,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以来,在多重危机叠加下世界经济复苏仍显乏力,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下行成为不可更改的现实。在各种风险因素没有消除的情况下,疲弱的复苏态势将延续到2013年。从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看,不仅各经济体增速下行风险进一步显现,而且发达经济体严重的债务和财政状况有可能使部分发达经济体增速下行形成惯性,甚至也会演变成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或经济"滞胀"。由此可见,潜在的风险使世界经济复苏之路更加坎坷,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危机的多样化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各国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减弱,新的经济刺激计划范围和规模有限,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消费乏力,经济复苏步伐放缓。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会有所放缓,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分化,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9.
论国债管理的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进行债务管理一般基于两类目标 ,一是基本目标 ,具体包括债务成本最小化和债务风险最小化 ,二是衍生目标 ,具体包括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分配公平、资源合理配置。通常政府依据风险最小化、宏观经济效应和成本最小化的顺序来决定各个目标的重要性。随着国债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我国国债管理的目标应当由债务风险最小化为的单一目标向以债务风险最小化为主 ,兼顾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和成本最小化的多重目标转变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由此带来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经济下行风险不容低估。为了应对不断蔓延的债务危机,欧美各国政府纷纷实施财政紧缩计划。年久失修的基础设施重建计划受到影响,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面临严峻压力,许多大型投资项目不得不终止。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开始从资本输入阶段走向资本输出阶段。一方面,中国国家外汇储备需要新的安全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面临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