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定价方面的劣势不断显现.本文对国内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润与贷款基准利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并对BC农商行贷款利率定价进行研究,围绕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理论上,利率市场化可以调节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基于面板门槛模型,本文利用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广东省银行业月度数据,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行为。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存在门槛效应,当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达到一定程度时,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之间的关系会出现结构性变化,两者关系由正向转为负向,即利率市场化由促进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变为抑制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目前,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并没有促使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投放。因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政府仍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利率波动对我国金融市场冲击不可避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正日益重要,此文主要是解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给大多数商业银行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必定会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笔者试就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商业银行经营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研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入手,通过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检验金融市场利率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的生息率与代表中长期资金成本的国债收益率显著相关,商业银行的付息率与代表短期资金成本的质押回购利率显著相关,这与商业银行资产端久期长、负债端久期短的特征相吻合。建议商业银行通过提高资金利用率、完善定价模式、实现差别化定价等方式应对市场利率波动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运用单元和多元GARCH族模型和动态条件相关模型(DCC),分析了P2P网贷利率与传统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分析发现,一是网贷利率具有尖峰厚尾、波动集聚的特征,但不具有杠杆效应,且受自身前期波动影响显著;二是网贷利率受shibor和商业银行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溢出影响,且进一步发现,shibor对网贷利率是负向波动溢出效应,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对网贷利率则是正向波动溢出效应。商业银行与网贷市场之间,不仅与shibor基准利率有所联系,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还会对网贷市场利率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理财业务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货币市场上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和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基本实现市场化,2004年10月央行宣布取消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进一步放松了人民币的利率管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越来越大,目前除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之外,我国基本取消了利率管制。我国金融系统以银行为主导,人民币存款利率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成本,对金融市场影响重大,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自然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难点,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也就成为我国完全利率市场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定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率对资金供求的影响如同商品价格对商品供求的影响.利率变动对企业、个人借贷行为影响日益明显.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但不能一步到位.从稳定经营与中国商业银行总体稳定的目标来看,存、贷利差应有所扩大.利率市场化下的贷款定价应考虑风险、成本及违约率等多种因素.对不同类型的贷款客户和不同地区的贷款,其定价方法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王东  张锦 《时代金融》2012,(27):132
利率是金融市场中极其重要的变量,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开展和深入,利率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大,对于金融市场、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无论是在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还是能力上都相差甚远。利率在金融经济中的重要性使利率波动所产生的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风险之一。因此,如何有效规避利率风险,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对商业银行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王莹 《新金融》2013,(11):25-27
2012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大。我国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将产生一系列效应,贷款利率放开的短期冲击小,长期将有利于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激发创新动力,促进商业银行差异化竞争;加强信贷市场与金融市场联动,促进双轨制并轨。本文还分析了当前利率市场化面临的环境和应做的准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下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对31个省市2005-2015年的1~3年期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进行测算,并通过统计分析与面板模型对其与贷款基准利率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与贷款基准利率负相关,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自2010年开始快速上升;不同地区的上浮幅度差异大,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基准利率调整进行宏观调控时,主要对北京市、上海市的贷款利率形成传递效应,对其它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准利率政策的有效性越来越低.因此,为发挥基准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应在适度区间进行基准利率调节,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能力,同时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相配合.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银行体系利率大致可分为货币市场利率和信贷市场利率,其中由央行指定的利率主要有存贷款基准利率、再贴现率等。在货币市场上,隔夜同业拆借利率具有基准利率的地位。在信贷市场上,在特定时期,保持适当的存贷款利差具有积极意义。由于一些阻碍信贷市场与货币市场统一的制度安排的存在,这两个市场间的利率传导呈现出一定的不对称性。为推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完善我国利率体系,下一步应逐步弥合市场分割,加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设,培育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障碍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华妤 《金融论坛》2004,9(9):10-14
利率市场化的实现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借贷市场资金的供求均衡决定利率总水平;二是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具体融资项目的当事人根据项目的特点,通过协商或讨价还价,自主决定融资项目的利率.目前,我国整个利率体系的基准利率确定困难、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不足以及利率市场化之后可能出现的存贷利差缩小是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本文认为:我们应根据现有市场条件构建基准利率指标,为各具特点的融资项目提供合理的定价基础;商业银行应在市场建设的同时积极实践,以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商业银行之间应避免过度竞争,以保持合理利差.  相似文献   

14.
运用利率管制条件下的资金供求模型对民间利率的市场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发现,民间利率不仅高于正规金融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也高于资金需求者的意愿水平。同时,民间利率在当前市场中具有缺陷性:它的高利率性及非”市场利率”性糅合在一起,给金融市场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将民间利率纳入监管范畴进行规范引导,从而有效克服其市场缺陷性,充分发挥其拾遗补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Optimal Loan Interest Rate Contract Desig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analyzes optimal loan interest rate contracts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y, symmetric information for one-period (static) and multi-period (dynamic) models. The optimal loan interest rate depends upon the volatility of, and co-variation among the market interest rate, borrower collateral, and borrower income, as well as the time horizon and the risk preferences of lenders and borrowers. For a risk-averse borrower with stochastic collateral, variable interest rate contracts are, in general, Pareto optimal. For plausible assumptions, the optimal loan interest rate for the multi-period model often exhibits muted responses to changes in market interest rates, making fixed rate loans a reasonable approximation for the optimal loan. Hence, in the absence of optimal contracts, long-term (short-term) borrowers tend to prefer fixed rate (variable) contracts.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and macroeconomic volatility in fifty-six emerging and developed economies over the period 1980–2009. We find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dampening the volatility of macroeconomic growth rate, but up to a limit. The more the interest rate is liberalized, the more likely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n stabilize the economy. Particularly,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has a more positive influence on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can also alleviate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shocks. They mutually enhance their functions as economic stabilizers.  相似文献   

17.
易纲 《金融研究》2021,495(9):1-11
利率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央行确定政策利率要符合经济规律、宏观调控和跨周期设计需要。目前,中国的真实利率略低于经济增速,处于较为合理水平。中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释放政策利率调控信号,在利率走廊的辅助下,引导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中枢运行,并通过银行体系传导至贷款利率,调节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国具备继续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条件,将尽可能地延长正常货币政策的时间,目前不需要实施资产购买操作。在市场化利率体系中,收益率曲线非常重要,它反映利率由短及长的期限结构,可为各类金融产品和市场主体提供定价参考。收益率曲线的短端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直接受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长端则为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市场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期。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应用日益广泛,整体趋于成熟,而在市场基础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某股份制商业银行2010-2015年贷款数据,讨论不同风险贷款企业、贷款利率与信贷违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贷款利率与贷款违约之间呈现U型关系;高风险等级企业与贷款违约之间正相关且显著;无论是高风险等级企业还是低风险等级企业与银行贷款利率之间均呈现负相关且显著,说明贷款利率的抑制现象依然存在.从参数估计值来看,低风险等级企业贷款利率要低于高风险等级企业;高风险企业与贷款利率交叉项与违约之间呈现负相关且显著,说明高风险企业通过贷款利率渠道确实可以降低信贷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paper extend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y analysing the dual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interest rate and interest rate volatilit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ustralian financial sector stock returns. In addition, a multivariate GARCH‐M model is used to analyse the impact of deregulation on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ector.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is a consistent inter‐temporal trade off between risk and return over the different regulatory periods. Moreover, finance corporation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sensitive to new shocks across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deregulation increased the risk faced by finance corporations and small banks – effectively increasing the required rate of return and explaining the continued rationalisation of these sectors. Furthermore, deregulation has changed the fundamen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est rates and large bank stock excess returns from positive in the pre‐deregulation period to negative in the post‐deregulation period. This reflects the changi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from one of controlled credit rationing to a mor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何青  刘尔卓 《金融研究》2022,506(8):132-151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8年的数据,测算了企业价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汇率敏感性(企业价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汇率敏感性与企业贷款利率之间显著正相关,且这种关系在拥有境外收入、境外投资和使用外汇衍生品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存在密切银企关系、较大的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以及抵押品价值较低的企业,汇率敏感性与贷款利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贷款利率将会更加显著地反映企业的汇率敏感性特征。这种效应对于存在海外业务、银行更了解借款公司信息,以及违约可能性更高的公司更加明显。本文研究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完善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企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