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非营利组织税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红英 《涉外税务》2004,(11):17-20
目前我国关于非营利性活动的税收制度主要体现在税法对各类非营利性组织的特殊规定上,带有明显的过渡时期特征。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税制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为背景,以新一轮税制改革为依托,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鼓励非营利组织多元化筹集资金,开展公益活动,同时加强税收监督。  相似文献   

2.
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系统的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法律制度,与国际上在实体法与监管方面的经验相比,我国税制在非营利组织概念与分类的界定、优惠政策区别对待、受赠资格认定、对捐赠者的税收激励与对非营利组织监管方面存在空白与不足.应建立统一的非营利组织税法体系,在区分公益性与互益性组织的基础上,以收入来源准则为主,兼顾收入用途标准调整对非营利组织经营行为的优惠范围与尺度;同时,优化公益捐赠税收优惠制度,统一税权,强化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义务.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我国将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型,大量的事业将主要由各类社会非营利组织来承担。我国非营利组织有关适用的税收政策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进程相联系,并与我国非营利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组织运作管理尚不规范等原因密不可分。因此,必须对现行的有关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以促进和鼓励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税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方法及措施,以完善我国现代税制,简化程序,更好地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提供公共服务上,非营利组织相对具有缺陷的市场与较为有限的政府,有着高效率低成本的优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激增、人民需求多元化,使得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健康规范化发展尤为重要.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经济手段,适当的税收优惠,可以为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起到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但是许多非营利组织在获得减免税收资格就存在瓶颈,难以享受税收优惠.因此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关政策与经验.  相似文献   

5.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龙军 《涉外税务》2004,(11):46-50
非营利组织在美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部门"。在美国,除了政府直接拨款资助外,主要通过税收优惠对非营利组织进行间接支持,同时,还通过惩罚性税收和严格的税收管理来限制和规范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借鉴其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规定较为笼统,对非营利组织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标准没有明确。因此,主张不论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活动都给与税收优惠可能违背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的初衷。本文提出应从静态的资格优惠转向动态的行为优惠,以营利活动是否体现组织的非营利目的为标准来确定税收优惠政策在非营利组织营利性活动方面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中澳非营利组织税务管理的比较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税制没有对非营利组织制定专门的税务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和我国非营利组织税务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探究了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税务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营利行为及其税收政策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利行为日渐成为非营利组织获取收入的重要方式.但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营利行为是一把双刃剑:营利行为太弱,非营利组织的运转资金不足,可能有生存危险;而营利行为太强,容易偏离非营利目标,可能改变非营利组织性质.因此,从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营利行为角度出发,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增强税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将有利于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所得税政策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靳东升 《涉外税务》2004,(10):37-42
国际标准强调非营利组织的法人地位,并附带限制条件。国际上对非营利组织的所得税免税范围较窄,且各国对非营利组织投资收益和经营活动是否征税做法不一。作者建议我国对非营利组织投资收益不予免税,并且应区别与非营利事业有关的商业活动收入和与非营利事业无关的商业活动收入,实行差别对待。我国对企业和个人向非营利组织捐赠采取税收抵免的办法是比较成功的,不足之处是要通过指定的机构捐赠和税收抵免限额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和个人向非营利组织捐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依托特定的社会服务模式,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减轻政府负担。为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给予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这些措施将最终惠及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对象,增进公共利益。随着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出台以及相关文件的明确,非营利组织从概念到资格认定,再到免税收入的范围和管理都有了完整的界定,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