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区域劳动力品牌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亦名 《乡镇经济》2009,25(6):78-82
区域劳动力品牌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作为劳动力市场中一种特殊的统计性歧视和声誉机制,它能实现企业、劳动力、地方政府与培训机构等多方受益的格局,因而区域劳动力品牌在欠发达地区得到较快的发展。劳动力品牌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均有较明显的效应。短期内,劳动力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区收入差异,但是,如果区域劳动力品牌不能与本地产业的培植相联系,区域劳动力的就业将是不可持续的,其经济极有可能陷入“打工经济陷阱”。一旦区域劳动力品牌与本地产业的培植和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联系起来,将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实现较为彻底的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对影响劳动力就业的诸多困境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对扩大劳动力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面对少子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日本政府以数字经济促进劳动力就业,在如何实现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在回溯日本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逻辑机理的基础上,分析日本如何通过政策、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改革来释放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的潜能,同时剖析其取得的现实效果和存在的现实阻碍,可以为我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对此,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需进一步优化就业政策和激励保障机制,打造数字人才“新生态”,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更快地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数字化变革。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LMS)及其就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却没有带来就业市场的繁荣,7%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伴随的是城市登记失业率2-4%的攀升,这是有悖于经济规律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思考框架.文章通过分析认为劳动力市场分割加剧了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力求为摆脱就业困境提供一些有益的恩考.  相似文献   

5.
刘鹏凌  栾敬东 《乡镇经济》2005,(10):14-16,28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劳动力在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形成了以“民工潮”为典型特征的跨地区流动就业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基本流向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村流入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是已外出农村劳动力主要的就业部门,跨地区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在实现就业地域改变的同时绝大部分人也实现了工作性质的转变。经济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跨地区流入人口的数量受到各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数量和劳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十分显著。正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现实,实现管理制度创新,消除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和限制,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管理的基本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婧 《发展》2006,(11):150-151
农业富余劳动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得出“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与城市化实质上是同一过程的统一”的认识。只有把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解决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农村劳动力是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面系统地掌握农村人口及劳动力就业和流动状况,对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此仅就地域为人口划分依据,对开平区农村人口及劳动力进行调查分析,为我区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九五”后期以来城乡劳动力就业中出现的“竞争-互补”状况进行了客观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劳动力流动与就业目标上存在的差异。论述了经济转轨阶段的城乡劳动力流动问题是与我国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行政体制密切相关联的。从增强城乡劳动力就业的竞争性,促进两类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目标出发,国家在宏观配套政策方面应着重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有着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就越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够带动就业的不断扩大。但是,从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情况来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没有很好地带动就业快速增长,就业矛盾仍比较突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趋势较为明显。本文以山东为例,分析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产业差异和行业差异,提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本文以产业集群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产业集群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不同的产业集群程度与劳动力就业扩张的相关关系,基于分析提出促进我国劳动力扩张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用工荒演变轨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1979—2010年中国四大地区的劳动力就业数据,采用生物系统论研究方法,将地区劳动力视为复杂系统,对中国四大地区内外劳动力格局演变进行估计,从而深入讨论用工荒根源及演变轨迹。结果发现:劳动力就业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间有内在规律——23定律,这一定律是中国用工荒到来的根源,它决定中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将先后于2014、2020、2025、2027年进入用工荒;东部用工荒是紧随劳动力自然就业繁荣期之后,而东北、中部和西部则是劳动力自然繁荣期后经历较长的潜伏期才进入用工荒。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所有权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动力所有权是从人身权中直接分化出来的所有权,它的存在先于并决定着物质形态的所有权,这一点是应该在经济理论中必须明确的。劳动力所有权的作用早就存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其作用逐渐明显并为人们所认识,劳动者利益的改善都是建立在劳动力所有权基础上的。劳动力所有权作用的发展是建立以劳动力所有权为主导权利的企业制度。同物质形态的所有权一样,在组建企业时,劳动力所有权同样存在着派生,从劳动力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控制权、使用权、监督权和收益分配权分别组成企业不同层次的机构,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8—2021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预计到2030年农村劳动力将完成转移,但在2030年之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潜力可挖。因此,需要从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发展农业现代化、发挥好政府指导帮扶作用4个方面挖掘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实现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st examines the sources of growth in the Singapore economy by decomposing real 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growth into two components. It is found that, for the period 1974–1999, labor productivity was a signi?cant 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Singapore. Conversel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rate of change in employment ratio was only of secondary importance. On further decomposition, the rate of change in employment ratio was due mainly to rate of change in population age‐structure ratio and rate of change in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Growth patterns of the labor force were examined after it has been segregated according to gender, citizenship and age group independently.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was highest in the transport, storage and communication sector, while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was lowest in the ?nancial, insurance, real estate and business services sector.  相似文献   

15.
江求川  代亚萍 《南方经济》2019,38(12):82-99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7和2008年数据研究了未成年子女对女性劳动参与和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中有未成年子女显著降低了女性工作的可能性,提升了工作女性选择灵活就业的可能性;学龄前子女更有可能导致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而6-14岁子女更有可能导致女性选择灵活就业;不工作和选择灵活就业使女性更有可能成为学龄前子女的主要照顾者,但灵活就业并没有减少女性的工作时间;女性获得工作灵活性的代价是工资水平显著下降。上述结论在解决了女性劳动参与、职业选择和生育决策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是稳健的。文章的结论对"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保障女性就业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制度变迁中的劳动力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胡茂 《改革与战略》2008,24(5):19-21
尽管我国的就业体制已经基本由过去的计划配置转向市场经济的市场配置,然而,传统经济体制下制度的路径依赖效应仍然对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进程产生阻碍,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的发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如何促进就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经济产业结构正在经历非农化的过程,这决定了就业具有二元经济条件下就业的典型特征,所以回顾二元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转移理论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的失业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Labor Market Reform,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year 1996 was a turning point both in terms of Chinese labor market reform aria m China's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Before 1996, labor market reform was mainly implemented through adjustment of people's occupation and income structure. Since 1996, employment restructuring has led to differentiation in terms of employment status. Labor market reform in the former stage resulted in slow growth in wages, whereas reform in the latter stage enhanced economic efficiency. Both stages have enabled the Chinese economy to apply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low labor cost. Labor market reform has also increased income disparity and, therefore, new challenges are posed in sustaining economic growth. China needs to adjust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introduce labor market reform that can improve income equality, so a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严晓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72-175
近年来,印度劳动力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且呈日益年轻化趋向,但失业率高、失业人口低龄化等现象已成为令印度政府头疼的社会问题。为保证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印度政府制定了灵活、有效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梅 《开放导报》2008,(2):41-45
本文对最低工资理论模型进行了拓展分析,并以深圳为案例分析了最低工资制度对区域就业的影响。在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情况下,区域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趋近最低工资标准,并且不会导致区域就业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