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基于当前人民币外汇市场制度特征,构建了一个央行频繁干预情形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市场微观结构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各类外汇市场参与者,即外汇指定交易银行、流动性需求者、流动性供给者以及中央银行等,在人民币汇率日内价格形成过程中的报价与交易策略。外汇市场参与主体的报价与交易策略共同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本文为人民币外汇市场参与者和监管当局初步打开了人民币汇率形成的“黑匣子”。  相似文献   

2.
2017年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本文利用引入新因子以来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通过新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测算了逆周期因子数值。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和EGARCH模型研究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和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引入逆周期因子降低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但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没有显著影响。逆周期因子修正了投资者对汇率变动顺周期性的过度反应,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完善人民币汇率宏观审慎管理。  相似文献   

3.
2015年8月11日,央行推行人民币汇率改革,银行间外汇市场报价对汇率中间价的影响显著提升.汇改两周年,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渐趋稳定,改革迎来机遇期.巩固汇率改革成果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外汇市场发展,特别是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从主体结构、产品结构、交易机制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现状.立足于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背景,发现其存在做市商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境内外市场联动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异质交易者视角构建了人民币外汇市场微观结构模型以考察市场中基本面交易者和技术交易者的动态调整机制和人民币汇率的运动规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本文得到不同情况下汇率收敛于基本面汇率的市场微观结构条件和运动轨迹方程。当汇率基本面受到重大的外部冲击时,技术交易者、基本面交易者和做市商等参与者的相互作用会最终导致人民币汇率过度反应,汇率的运动轨迹会不断偏离汇率的基本面价值。而当外部冲击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时,人民币汇率会温和的最终趋向汇率的基本面价值。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汇率超调之谜和非线性之谜产生的机制,为促进人民币外汇市场稳健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有序推进,以香港为中心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初步形成,境内外外汇市场一体化程度正在加大。本文通过对在岸人民币远期交易与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易远期外汇(NDF)汇率的因果关系检验表明:3月远期引导3月NDF的变化,12月期NDF引导12月远期的变化。这表明,境内外汇市场在中期价格发现功能方面具有优势,而境外外汇市场在长期价格发现功能方面具有优势,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已经基本形成,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汇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外汇市场具有封闭性、垄断性、活力不足及流动性差的特点,为完善外汇市场,提高交易效率,需要引入做市商制度,它不仅有利于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且可以活跃外汇交易,提高外汇市场的流动性,维持价格形成的稳定性。为了全面推广做市商制度,还需要采取多方面配套措施,即完善外汇市场机制、加强资本和经常项目管理、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及丰富外汇交易工具等。  相似文献   

7.
稳定人民币汇率与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民币汇率是货币资产的价格,讨论人民币稳定或升值问题逻辑上应分析决定人民币汇率供求的变化,而不是讨论人民币升值后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分析表明,一国汇率由实质经济、金融经济和外汇市场参与者的选择行为共同决定。在中国现有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人民币汇率主要决定于实质经济层面且在该层面的“估值”明显偏低,的确存在升值的压力。但是,人民币汇率在金融经济层面的决定却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缺陷及改革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规则不透明、汇率浮动区间狭窄等问题,仍然影响着汇率生成的市场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的影响,提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改变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结构、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完善外汇市场干预方式等政策措施是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力于探讨国内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及其价格发现功能,分别就美元兑人民币的境内外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构建基于汇率期限结构的VECM模型.实证检验中,境内外远期汇率都拒绝了市场有效性假说,两类汇率对即期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功能都不够强,但境外远期无本金交割汇率的价格所包含的即期汇率信息量仍然较境内远期汇率更多,其原因可从制度约束、境内外的外汇市场分割性、交易规模和市场活跃度、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外汇市场发展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选用能较好代表我国对外竞争力的汇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h-p滤波方法将人民币汇率进行分解,运用ST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具有非线性,并符合ESTAR模型。提出了我国外汇市场国际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表现出了"U"型特征,推动其升值的主要因素是经常项目盈余导致的净对外资产余额的不断增加、FDI资本的大量流入和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较快提高。人民币均衡汇率在1985年~1989年表现为高估,在1990年~2009年表现为低估。人民币均衡汇率低估具有逐渐收敛的特征,从而人民币均衡汇率继续升值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不仅要考虑到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也要考虑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重大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的态势.从宏观经济特征和模型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虽然"汇改"后人民币货币篮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逐渐增强,但主要还是参考美元汇率来进行调节,属于"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近20年来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实际成效进行评价,笔者认为改革配套措施的短视化倾向制约了汇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除了参考IMF事实汇率分类法的外部评价,本文以高度市场化的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作为参考指标,通过定量分析证明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低于收盘价。本文最后强调,深化汇率改革的关键在于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以及淡化中央银行汇率责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建立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首先分析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和人民币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其次研究了从人民币钉住美元货币汇率向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的过渡,以及建立一篮子货币汇率机制的方法和实证模拟研究,并考察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最后文章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并给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三元悖论"理论对我国政策搭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制度和严格的资本管制。当前在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这种政策搭配格局是否还合适、是否应该改善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合理的政策搭配应该是保证货币政策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汇率波动幅度的逐渐增大和资本管制的逐渐放松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曹广喜  夏建伟 《技术经济》2008,27(10):90-95
基于Frankel—Wei模型构建了VC—FW模型,并利用VC—FW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在2003年4月至2007年7月期间的动态运行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虽然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倾向于“软”盯住美元,但人民币汇率制度正缓慢地向具有更大汇率弹性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转变,且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区间的扩大加速了这种转变。同时,分形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时宣布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马来西亚相比,人民币汇率运行的灵活性比林吉特强。  相似文献   

17.
冯跃 《经济问题》2012,(9):112-115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就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争议不断。1994年以来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下,并未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和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中央政府基于国家发展水平就未来货币政策的选择上处于两难境地,期望建立健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减轻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S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汇率冲击的反应具有逆经济风向的操作特征,汇率升值,货币政策扩张;而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也符合经济理论,货币政策扩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同时,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变量时,汇率水平的反应表现为经典的超调现象,但在名义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变量时,汇率的反应曲线则表现为延迟的超调现象。总体上,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变动非常敏感,相反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内外部的压力,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改革,2006年12月初,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超过5%。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大,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也较小。总体来说,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任何急躁、冒进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20.
Under the Mundell-Fleming-Dornbusch (M-F-D) framework, the paper develops a stochastic model to study the optimal choice of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based on two objectives, namely the exchange rate stabilization and price stabilization. The paper finds that different policy objectives will lead to different optimal choices of RMB exchange-rate regime. If the central bank aims to stabilize the price level, the optimal choice would be a certain type of intermediate regime, or the optimal choice would be a fixed one if it aims to stabilize the RMB exchange rate. Based on the model, the paper empirically estimates China’s open economy parameters and uses them to estimate the optimal flexibility of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China should allow more exchange rate changes to absorb its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general price level, which indicates that China should move toward a more flexible exchange rate reg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