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鉴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显重要,人们希望知道哪些因素显著影响到人力资本,其中城市化水平、城市集中度等通过经济集聚强度而明显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城市化通过刺激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城市集中度提高带来的规模优势与外部不经济双重效应使其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两面性。依据2000—2015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虑省份之间的异质性及空间相依性,分别建立非线性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人力资本积累高度正相关,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城市集中度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地区城市集中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化、城市集中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结论对于推动城市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1987-2011年中国省际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贸易开放对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在控制空间效应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东中西部贸易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和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1998年-2014年我国30个省的空间面板数据,利用Moran’I指数检验制造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运用反映地理距离影响的邻接矩阵与距离矩阵,构建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滞后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制造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需要设定正确的空间权重矩阵,不仅要考虑反映地理位置的空间邻接矩阵,还应该考虑反映真实距离影响的空间距离矩阵;制造业集聚的专业化、多样性以及竞争性对地区经济增长均具有空间效应,且政府的干预程度对地区经济增长也存在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空间统计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就我国省域贸易开放的空间相关性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全域Moran指数揭示了我国省域贸易开放水平的正向空间相关特征,局域Moran散点图的变化展示了不同省域贸易开放集聚特征的空间演化路径。进一步的空间面板自回归模型和空间面板误差模型的估计结果不仅再次肯定了省域贸易开放的空间相关性,而且证实了金融发展水平、外资利用规模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对省域贸易开放的显著促进作用。依据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估计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贸易开放对中国能源消耗产生的影响这一基本问题出发,将人力资本纳入分析视角,研究了贸易开放、人力资本对中国能源消耗的直接效应和交互效应。利用中国2001-2012年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能源消耗的直接效应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贸易开放水平较低时,提高贸易开放水平将增加能源消耗量并提高能源消耗强度;当贸易开放水平较高时,提高贸易开放水平反而能促使能源消耗量和能源消耗强度降低。人力资本对能源消耗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提高人力资本要素积累将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从物质资本驱动型向人力资本驱动型转变。贸易开放与人力资本对能源消耗的交互效应在人力资本处于较高的门槛区间时显著为负,说明贸易开放在人力资本较高的地区将促进该地区专业化生产节能降耗的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而降低地区能源消耗量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偏向性技术进步分析框架下纳入质量升级理论,分析发现贸易开放会抑制绿色技术进步,而环境规制的提升有助于削弱这一抑制效应。为了验证这一理论命题,采用考虑环境非期望产出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固定参比Malmquist模型测算1995—2016年中国省域绿色技术进步指数,构建空间邻接、地理距离和地理经济距离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理论命题均得到验证:人力资本水平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进步呈U型关系,通过计算拐点表明中国当前阶段环境规制有利于绿色技术进步;贸易开放不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但提升环境规制有助于降低贸易开放对绿色技术进步的抑制效应。本文的学术价值体现在为中国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杰琦  汪同三 《财贸研究》2013,24(2):12-19,43
采用中国 1990—2010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选取排放总量和碳强度作为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实证考察贸易开放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 ( 1) 贸易开放显著提高了碳排放,"向底线赛跑"假说揭示的环境负面效应强于贸易的环境收益效应。(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人均收入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 3) 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存在时空上的结构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开放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有所减弱; 相对于内陆地区,贸易开放对沿海地区环境的负面效应要小。在分析实证结果背后原因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采用1999—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工业固废、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人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全面客观的分析贸易开放、FDI(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工业固废和工业废气的排放产生显著负效应,对工业废水排放产生正效应但不显著;FDI对工业固废和工业废气排放产生显著正效应,对工业废水排放产生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5-2010年中国25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所引致的结构效应对中国三类地方性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提高有助于降低烟尘的排放量,而对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量以及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也都存在负向影响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弹性值来看,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普遍较小,而经济增长的规模和技术效应、直接结构效应以及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各类污染物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引入交叉项进一步识别决定贸易结构效应的比较优势来源,结果发现,对于二氧化硫和烟尘指标,存在贸易开放带来的污染避风港效应,但由于同时存在要素禀赋效应且更甚于污染避风港效应,最终使得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而非恶化,不过其影响很有限;而对于废水指标,却发现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相悖的证据。"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而非恶化,不过其影响很有限;而对于废水指标,却发现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相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是提高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的有效路径,而技术创新对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基于2006—2020年世界28个主要经济体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面板和门槛面板模型,依次检验低端、中端、高端技术创新对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低端创新抑制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中端、高端创新促进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且创新水平越高正向效应越显著;低端、中端创新水平下人力资本水平越高正向效应越显著;高端技术创新与数字贸易出口优势之间存在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上,采用200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格局。借助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开放度、地理距离、城市化水平和制度环境等因素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关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和推动中国服务出口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mpirically explore the impact of trade openness on GDP growth initiating with the idea that trade openness cannot be fully characterized through the different openness measures only, we propose to account for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development level as an additional dimension of countries’ trade integration. Our empirical application is based on 35 years’ balanced panel of 82 countries spanning 1980–2014. To address the potential endogeneity issue, we use the system GMM estimator developed for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The results outline that there exists an interesting non-linear pattern between trade openness and GDP growth when TFP development level is taken as an intervening variable into account: trade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GDP growth when countries have specialized in low-TFP development level; trade openness clearly boosts GDP growth once countries exhibit a minimum threshold of TFP development level. Therefore, there is some pattern of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trade openness and TFP development level so that the higher the TFP development level, the higher the impact of the trade openness on GDP growth.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s of food price shocks on selected disaggregated human development indicators and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openness policy in mitigat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large changes in food prices. Using a panel of 74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1980 to 2012, I find that positive food price shocks reduce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both in the fixed-effect model and in the dynamic panel model while negative food price shocks do not seem to matter for this human development indicator in the static model but adversely affect it in the dynamic model. I also find that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shocks have no effect on youth literacy rate; this probably means that households do not react to food price shocks by taking children out of school. Analysing the role of commercial openness, I find that openness policy enhances countries’ capacity to manag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food price shocks on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This suggests that the tempting policy option of reducing openness to trade during food price shocks is not an efficient choice as regards the human development. Countries must therefore se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at could prevent policy-makers from taking this inefficient policy option.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服务贸易取得迅猛发展的同时,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基于1995~2009年的国际面板数据,本文构建计量模型对服务贸易开放度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发现,在全样本区间内,服务贸易开放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依收入水平分组的实证检验发现,高收入国家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低收入国家则不显著,而中高收入国家服务贸易开放度与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选取1998—2006年中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结合劳动力供需的对外开放影响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就对外开放对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全国样本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缩小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与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则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在分地区讨论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缩小作用要大于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倒"U"型关系的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探讨贸易开放对政府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张效应.基于省级政府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广义的贸易总量对政府支出规模具有明显的扩张效应,而贸易平衡度对于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门槛模型回归方法,利用中国27个省市1985-2007年的地区制造业数据,在贸易开放的视角下对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随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逐步增大,存在门槛效应。在开放条件下,集聚主要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影响,而集聚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却为负,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制造业地区集聚的负外部性以及重复投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