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采取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我国可利用草原的90%以上退化,70%以上的草原严重退化,草原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我国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但是对于以养殖牲畜为生的牧民来说,草原保护必然会影响到牧民的收入和生活,随着各种保护草原措施的实施和深入,农牧民急需富裕与草原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保护草原与农牧民收入之间的矛盾、现代的饲养技术与农牧民素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草原保护与农牧民收入已经成为草原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总结赤峰市在协调草原保护与提高农牧民收入实践方面的做法,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各界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广泛关注,"三农"问题也成了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众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中,不能忽略农牧民素质问题.内蒙古农村牧区农牧民资源丰富,但素质低下且绝大多数束缚在传统的第一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提高农牧民素质是根本.本文以内蒙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农牧民素质及农牧民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院校为主体,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职业教育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实现新型农牧民教育模式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采取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我国可利用草原的90%以上退化,70%以上的草原严重退化。草原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我国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但是对于以养殖牲畜为生的牧民来说.草原保护必然会影响到牧民的收入和生活,随着各种保护草原措施的实施和深入,农牧民急需富裕与草原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保护草原与农牧民收入之间的矛盾、现代的饲养技术与农牧民素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草原保护与农牧民收入已经成为草原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总结赤峰市在协调草原护与提高农牧民收入实践方面的做法,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草原旅游是实现牧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牧区强、牧区富、牧区美的有效路径,对巩固精准扶贫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域旅游理念下,草原旅游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但当前草原旅游发展中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区参与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根据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对新时代草原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我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十分脆弱。多年来,由于气候日趋干旱转暖、人口较快增长、人为破坏和不合理利用、资源过度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草原退化、沙化面积仍在加大,草产量不断下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在生态保护中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解决好我区"三牧"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制约我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草原生态退化沙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牧区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直接影响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查阅资料、座谈走访等方式,重点研究海西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出现以来的发展情况,回顾了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发展进程,总结出海西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晚、覆盖面广、组织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具有推动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推进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市县信息与农户对接等四项意义,深入分析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存在的四个方面突出问题,并对今后海西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提出五条建议,供今后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牧区,一般来说在地区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比重大.改革开放以来,农区畜牧业比重提升,单从比重讲,农区牧区差别不大,有人就统称为农牧区、农牧民.这种称呼,实际上混淆了牧区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也妨碍了人民政府对牧区实行特殊政策.从草原学、经济学、民族文化学角度,草原牧区具有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因此,有必要对草原牧区重新界定.我认为,草原牧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轮牧畜牧业专业区、草原生态的保护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保留区.三区,也是三元,复合构成草原牧区这个整体,叫做"三元一体".  相似文献   

8.
积极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牧业是促进西藏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西藏农牧业发展和增收、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本文总结了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就,从宏观上阐述了目前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当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内蒙古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作为解决"三农"问题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村农牧民医疗保障环节薄弱日益凸现.不解决好当前农牧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国家和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日际,也谈不上我区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对内蒙古科右中旗的乡镇政府服务意识、干群关系、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农牧民对公共服务参与情况及其满意度进行的调查,分析了农牧民对教育、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需求及乡镇政府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当前我国进行草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国政府针对于当前内蒙古的生态发展实际,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建设了多项生态保护工程,在积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也对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从内蒙古生态保护工程的内容及实施现状入手,分析研究了内蒙古地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新局面,从而总结出了内蒙古生态保护工程对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牧民增收,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笔者在对琼结县农牧民收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当地农牧民收入现状及主要特点,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琼结县农牧民收入问题的路径,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各界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广泛关注,“三农”问题也成了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众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中,不能忽略农牧民素质问题。内蒙古农村牧区农牧民资源丰富,但素质低下且绝大多数束缚在传统的第一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提高农牧民素质是根本。本文以内蒙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农牧民素质及农牧民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院校为主体,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职业教育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实现新型农牧民教育模式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说到底就是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发展的问题,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大问题,也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探讨化解这一难题的途径,已成为康马县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农牧区、农牧业、农牧民问题是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更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阿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农牧民贫困,农牧业落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抓住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核心。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农牧民收入渠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在此,我就阿里地区如何提高农牧民收入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落后地区、边远地区的复合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风俗决定了西北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选择"外推、内驱"之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扶持为基础,以广大农牧民为骨干,大力发展农牧业,着力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牧业增效,解决好农牧民增收问题,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牧区所有问题的关键.海西州东部经济区基本属于农牧结合地区,聚积了全州绝大多数农牧业人口.解决东部经济区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问题,不仅关系到农牧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农牧区的繁荣与稳定,也关系到海西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18.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涵盖了农村牧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全部内容,阐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然而,对内蒙古广大的牧区来说,新牧区的路应该怎样走?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和对策?笔者认为由于草原在牧区的特殊地位,首先应立足于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以拉萨老城为案例,从地方认知、地方依恋感、地方行为意向三个维度对原住居民与非原住居民地方感差异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在地方认知层面,两者对老城环境、居民与游客之间互动评价很高,老城对原住居民的个人意义更为重要,带给他们的满足感也要高于非原住居民;在地方依恋感层面,原住居民地方依恋感强于非原住居民,并且其情感性依恋高于功能性依恋,而非原住居民则相差不大;在地方行为意向层面,均以赞成保护为主。居民地方感差异研究为老城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牧民问题,农牧民问题的实质是就业和增收问题.在农牧业和农牧区内部解决农牧民就业和增收问题的回旋余地变得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跳出农牧业和农牧区的圈子,另谋出路,那就是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