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主位结构理论多被广泛运用于句法结构、文本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却很少与翻译研究相结合,而专门对有标记主位结构的翻译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尝试从诗学的角度出发,初步探讨有标记主位结构的诗学价值以及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再现该结构自身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英语主语突出型和汉语主题突出型的句法结构,节选Byron的诗《When We Two Parted》中的一些小句为语料,从主位结构入手,分析四个版本的译文对原文小句主位的翻译。结果表明:汉译都倾向于在译文中使用无标记主位;译者倾向于在译文中将主题易位到主位上;主题并不一定会在句子中担任主位成分,也会充当述位成分,因而并不是一种特殊主位。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系统功能理论为指导,以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的关系为切入点,对非标记英语主位传递新信息的情况进行考察.指出除语音等因素之外.某些特定的句法结构也使非标记主位和已知信息发生偏离;非标记主位传递新信息的其他情形则与语篇、情景或社会语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句中"也"是主位标记的说法不够准确。文章认为,主位有篇章主位、人际主位和话题主位,"也"是话题主位标记,不是其他主位的标记。  相似文献   

5.
主位结构及其翻译的实际操作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语法学家都倾向把一个句子分为两个部分:主语(subject)和谓语(predi-cate),而没有主位(theme)这一术语。而在功能语法中,主语和主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从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理论入手,对比英汉语言中的主位结构,分析主位的作用及影响,最终推断出主位结构在翻译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中分句的主位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主位结构对标记性主位、非标记性主位以及信息结构的分布的应用,只有充分掌握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源语言中的句子在目标语言中再现出来,因此,主位结构在翻译过程中对我们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讨论了语篇功能的框架,包括主位系统和有关的子系统和功能,还涉及到照应形式的两个层面,其次使用“功能-例句-翻译”的分析方法,说明主位系统和照应形式对“忠实”翻译的应用价值,最后指出全面掌握语篇功能对完善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网络已经以极快的速度风靡世界,本文主要针对微博中的新闻语篇进行针对小句的主位分析以及针对语篇整体结构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旨在揭示这类语篇相比较于其他类型文体以及传统新闻语篇,有什么前景化特征。本文采取随机筛选的方式,从各大主流新闻媒体的官方微博上选取新闻语篇作为语料,对新闻语篇的主位的结构、标记以及主位推进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9.
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标记的语言表达形式,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特定的诗学效果,但其翻译历来是译者头痛的难题。本文将从莫里斯的符号学意义出发,比较辨析语码转换翻译的不同形式,尝试探讨能全面传达源语文本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的较佳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照实义切分理论基础上的主述位理论,对比主位推进模式和非主位推进模式下的翻译,由此推出运用主述位模式翻译策略可以实现一定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诗学是将认知科学的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评论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图形一背景理论为认知诗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利用叙事手法上“错时”的技巧,通过前景、背景对比的故事以及爱米丽这一意象等揭示主题。  相似文献   

12.
王正刚 《嘉兴学院学报》2011,23(1):27-31,86
根据王国维的人生轨迹和相关诗文论著,论述了王国维诗学建构的内在动力:“忧生”乃是一种对个体生命乃至整个现实人生的人本忧思,它是王国维学术活动、诗学建构的思辨基点。并分析了其忧生情怀形成的内、外因素及诗、文表征  相似文献   

13.
沈曾植诗学观念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其中最显著的是“中道”观,体现在他的“不取一法,不坏一法”之圆通深湛的识见上。此一识见,无论是诗学渊源、诗史评说,还是诗境创造,沈氏都有精微的阐说。同时,“中道”观还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根柢,这在沈氏学思与诗学中也有充盈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梅尧臣“平淡”诗论是宋初反对浮华浅切的模拟诗风的背景之下出现的,它以关注现实和针砭时弊为主要内容,梅的诗歌创作鲜明地体现了其平淡风格。他的“平淡”诗论,是宋人以“平淡”论诗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俄国文学理论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历史诗学”理论,把“诗意意识及其形式的演变”作为它的研究对象。这个理论在欧关和中国学术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历史诗学的建构是学者在同西欧美学中先验、教条、反历史主义观点的辩论中以及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俄国信徒们之间的论战过程中产生的。在20世纪初的俄国文艺学中,历史诗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关学基础、社会理论基础以及文艺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诗学是文学研究的新范式。从文化认知功能和语言认知功能阐释文学的认知功能,有助于读者理解文学文本,从而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7.
学界认为杨万里的诗论之"味"既有儒家委婉之讽的内容,又有个体任性自然的情趣内涵。而从杨万里注重心悟、讲究活法的角度分析,得知他的味之本质是要求读者主动积极地以心会心,将外在的阅读参与到内在的再创作中,形成阐释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诗英译在二十世纪美国的经典化不仅是由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原因,译文本身鲜明的节奏、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所呈现的美学价值也是其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因此翻译文学的研究应把译入语国家的文化语境和译文的美学价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诗学的原型理论、图形—背景关系理论、概念隐喻和审美意象等几方面解读《在地铁站》,可体现诗歌语言特征对读者产生的审美心理效应,关注读者对可能世界的再认识,体会诗歌的新涵义,得到新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研究多数属微观研究。深化林语堂翻译研究应坚持国内外研究相结合,翻译思想和实践研究相结合,汉英和英汉翻译研究相结合,语言学、诗学、文化学翻译研究方法相结合,翻译主、客体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