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48):100-101
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是一对相反的概念,是大部分上市公司面临的问题,各个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应对措施。最初的预防阶段,应该在公司章程中规定"驱鲨剂"条款对董事会做严格规定,增加控制董事会的难度;制定"毒丸"计划,减低投资者收购公司的兴趣。公司上市后随时注意股权情况,形成自我控股、相互持股交叉持股、股份回购的股权控制策略,提高自身控股的比例,增加收购难度。在已经面临背后购的风险时,利用"焦土策略"、"白衣骑士"、"帕克曼式",或防御或反击,达到反收购的目的。除了内部手段外还应该积极借助外部手段。  相似文献   

2.
公司章程设置反收购条款是防御控制权竞争的有效手段,上市公司反收购条款中有些被认为是管理层用来巩固自身地位的工具,这些条款的设置是否与公司管理层权力有关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管理层权力对反收购条款设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权力越大,设置数目越多,管理层防御条款占比越大。产品市场竞争能够显著抑制管理层设置更多防御条款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权力影响反收购条款会导致管理层攫取更多的控制权收益。论文研究深化反收购条款动机,有利于上市公司进一步优化公司章程。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公司为样本,以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作为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变量,对交叉上市、公司治理机构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交叉上市能够减少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投资者保护水平与控股股东较高的持股比例正相关,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负相关。国有性质的公司与控股股东占用资金正相关,不利于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4.
反收购条款亦称为“驱鳖剂条款”,能够有效挫败恶意收购人的积极性,从而阻止或减缓其夺取公司控制权的速度。反收购条款按照其作用主体的不同,可分为“限制股东权利”和“控制董事会”两类。 前者通过直接限制股东权利来增加收购难度和成本,后者以维护现有董事会,起到收购防御的效果。 两类反收购条款中,“限制股东提案权”因违背相关法律应属无效,而“绝对多数决”“权益披露”“错位董事会”“金降落伞”以及“董事资格限制”等条款应属有效。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上的关系构建和维护是否对上市公司股东利益产生真实效应?这是近年来财务学和管理学交叉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切入危机管理的创新视角,利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A股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调查数据,探讨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在负面事件中的价值作用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负面事件的市场效应考察,发现企业前期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质量越高,则企业负面事件下的市场效应越高.这表明高质量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确实能够抑制股东财富的损失和保护股东利益,起到类“保险效应”的作用.(2)通过对公司特性和事件特性的考察,发现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保险效应仅在大规模公司、公司违规事件中存在,而在小规模公司、高管违规事件中并不存在,并且相比远期违规,即期违规事件下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保险效应更加强烈和显著.(3)通过对负面事件后公司可视性的变化程度分析,发现在负面事件当年高质量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能够显著增强危机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这表明在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关系管理具有一定的“危机公关效应”.总之,在负面事件发生时,高质量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够产生保护股东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天威保变公司境外分拆上市的案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中不同控制权类型和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分拆上市的市场反应绩效具有较强的正向趋同性,与分拆上市后的实际财务绩效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并且投资者产权保护较好的公司分拆上市的市场反应绩效和财务绩效的一致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我国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成长机会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长期负债资本比对公司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国有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随着公司成长机会的增加,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非国有法人股持股对公司绩效正向影响作用增强;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与长期负债资本比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随着公司成长性的变化而变化.文章研究对于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为了应对潜在的恶意收购者,纷纷通过修改章程来加入反收购条款。上市公司在构建反收购防御措施时不得突破公司自治的边界,更不得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相违背。部分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中对股东权利进行了不当的限制,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是有待法理上的审视的。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2000-2011年在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借鉴文献与综述研究成果,对黑龙江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黑龙江省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有明显的助推作用。上市公司应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快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以提升黑龙江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时至今日,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前公司持有相当比例股份的大股东提出临时议案,本身已非什么新鲜事。但是,如果是两名新介入不久的个人股东联名向上市公司提出七项议案,内容涉及修改公司章程、改选董事会和监事会、B股改换上市地……那就显得分外引人瞩目了,因为此举很容易让外界联想为控制权纷争开始的先兆。那么,在最近两年来国内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屡屡上演各路优势资本步步"逼宫"乃至最终  相似文献   

11.
以沪、深、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体育产业7家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法人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绩效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绩效负相关。提出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股东群体,形成相对均衡的股权结构,建立有利于驱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股东价值增长的股权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管理者理性而投资者非理性的分析框架下,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因控股股东特性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以2005-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而与企业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得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低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负相关性更强,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性更强;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受投资者情绪影响更大;终极控股股东两权不发生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与非效率投资无关,而两权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会加剧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3.
罗琦  张标 《财贸研究》2013,(4):148-156
在管理者理性而投资者非理性的分析框架下,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因控股股东特性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以2005—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而与企业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得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低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负相关性更强,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性更强;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受投资者情绪影响更大;终极控股股东两权不发生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与非效率投资无关,而两权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会加剧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655家上市公司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对股权结构和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经营绩效之间成正向关系,国有股、上市流通股比例和公司经营绩效之间有负向关系,而法人股、其它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有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余栋  张天  梁栋 《北方经贸》2023,(1):92-97
纾困基金是我国证券市场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产物,主要是为了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补充资金、降低负债,缓解因股权质押风险而产生的流动性压力。本研究分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获取纾困基金支持的影响因素及其纾困效应,为后期纾困基金效能最大化提供经验参考。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质押比例、董事会规模、公司规模、公司上市年限均对获得纾困基金支持具有显著影响;在事件窗口内,发布公告获得纾困基金支持的上市公司其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均大于0,证券市场给予该类上市公司股价以正向反馈。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关联交易的频率与董事数量、独立董事薪酬、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正向相关,与独立股东数量、比例负向相关。为了抑制关联交易,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在引进更多董事的同时,分散公司股权、让更多的公众持有股票。  相似文献   

17.
以46家辽宁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影响董事会报告透明度因素的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董事会报告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审计意见类型与董事会报告透明度呈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应该通过股票期权等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激励他们积极治理公司,提高董事会报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应适度提高持股比例,防止一股独大现象;同时减少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也会有助于提高董事会报告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8.
李伟勇 《商业科技》2014,(31):149-150
时至今日,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前公司持有相当比例股份的大股东提出临时议案,本身已非什么新鲜事。但是,如果是两名新介入不久的个人股东联名向上市公司提出七项议案,内容涉及修改公司章程、改选董事会和监事会、B股改换上市地……那就显得分外引人瞩目了,因为此举很容易让外界联想为控制权纷争开始的先兆。那么,在最近两年来国内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屡屡上演各路优势资本步步“逼宫”乃至最终被“改换门庭”的大背景下,面对来势汹汹的“门口野蛮人”,上市公司管理层该如何寻求突围和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19.
碳绩效能够向企业内外部传递企业减排信息,碳绩效的提高能为公司创造长期竞争优势。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股东积极主义理论,文章以2012—2020年度A股高耗能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运用碳排放数据计量碳绩效来考察企业机构投资者与碳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企业碳绩效具有正向作用;从投资行为的视角分析,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正向促进碳绩效,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会抑制碳绩效。  相似文献   

20.
在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大股东的利益输送通常会造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犯,进而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造成影响。本文认为现金股利发放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是作为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此的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多少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不能对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转移现金进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