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商》2016,(1)
公共服务的法律适用与构建则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一大问题。服务型政府遵循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因而有必要通过法治途径实现责任政府构建。本文具体以某省为例,分析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法律适用现状,结合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法制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从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从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方面第一次提出了"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在以后的多次党和国家的会议上又被多次提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奋斗的一个目标。主要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分析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以期各级地方政府能不断提高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区域一体化已成为推动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当前区域内公共服务的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与单边政府治理模式的矛盾日发凸显。这就要求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共同参与治理。然而实践证明,现有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由于合作意识尚未达成一致,存在各自为政,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和推动,区域公共服务问题仍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而,在构建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基础上,要加强地方政府协作的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建设,推进多中心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建就成为治理区域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商》2016,(11)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状与途径对推进民族自治地区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说明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政策水平不断提高,其次分析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出现人才短缺、政府治理机制和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推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具体内容是覆盖全体公民、政府利用公共权力提供或满足公民对公共资源需求的服务。目前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财政自身管理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为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政府部门支出行为;完善财政运行体制;逐步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行零基预算等是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具体内容是覆盖全体公民、政府利用公共权力提供或满足公民对公共资源需求的服务。目前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财政自身管理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为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政府部门支出行为、完善财政运行体制、逐步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行零基预算等是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其职能设置、价值导向、服务水平等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地方政府如何建设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关系到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地方民生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概念出发,进一步探析影响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诸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巩固和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崔莉  李洪山  李静 《商业时代》2012,(7):99-100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公众在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日益呈全方位、多元化增长,地方政府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以满足公众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网络治理是现代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全新发展,也是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网络治理的相关理念,从政府职能、公共服务主体、政府协同及公民参与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弱化的表现,并提出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官永彬 《商业研究》2011,(3):188-192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分权体制下形成的增长型政府模式导致了以经济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失衡问题,迫切要求地方政府加快从经济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根据转型时期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并契合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特征设计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机制,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实施金融改革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过大,很多地方政府行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与运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系统分析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划分中央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进一步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完善法律,健全法制,明确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逐步向公共服务政府转变;转变地方政府行为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等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重庆市地方政府对公租房提供的实证分析,提出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时应注重公共服务的供需均衡、拓展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并健全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以达到增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商》2015,(21)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平衡各地差异,完善中央与地方的重要制度,对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政府间转移支付,指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开  张磊 《财贸经济》2019,40(8):18-32
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是科学划分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本文以地方政府间权责安排为视角,收集并整理286个地级市层面2015—2017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析财政分权程度省际差异下财政压力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向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方上下级政府间权责关系基本协调、匹配的基础上,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增加不会显著影响其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向。但当地方上下级政府间存在权责错配时,财政压力的增加则会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向。因此,在确保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基本协调和一一对应的基础上,省级政府应逐级下放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至县级政府,或者上收部分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来维持省级与县级政府在承担事权与支出责任上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是我国政府问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是调节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差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重要载体。目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问题不在于其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如何确定公共服务中政府责任与公共支出的先后顺序,是困扰各级政府及小城镇政府的难点问题。借鉴公共风险分析中的风险归宿法、反向假设分析法、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支出关联性方法,可分析判断政府的公共服务目标,并能够以此来确定公共服务提供中的政府责任,明确小城镇政府的适宜公共服务范围、目标,确定公共服务目标的优先顺序。同时,借助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为小城镇政府科学选择公共服务目标的范围提供依据。这对于优化公共财政体制,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具有现实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作为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其供给行为受到自身财政激励的约束和引导.在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本文通过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获得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发现:支出方面,地方政府确实存在依据户籍供给公共服务的倾向,流动人口受到歧视;收入方面,财政资源的分配没有与人口流动相匹配,表现为一个地区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其人均转移支付和人均税收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两方面的结合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财政激励扭曲的现象.地方政府财政激励来源于财政制度设计.为矫正不当的地方财政激励,提高地方政府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改进相关制度设计已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存在"土地财政"和举债的双重冲动,这与我国现有的财政体制和政府体制的缺陷有关,也与我国加速城市化的大背景有关。由于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触及我国的很多深层问题,应确立相关的规则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城乡间公共服务差距的缩小,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水平,有赖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有利支撑。目前我国地方税收体系不够完善,地方政府很难从中取得大比例的收入支撑,建立地方主体税种,继续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对于地方财政收入,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以黑龙江省为例提出了房产税改革的公平原则、财政原则与效率原则三位一体的税收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9.
毛中根 《消费经济》2007,23(2):73-76
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公共消费支出是衡量政府活动的一个重要尺度。我国公共服务需求的全面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以及公共服务的不到位,已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为此,政府应积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扩大公共消费支出,加大公共服务提供力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付林  荣红霞 《商业研究》2007,(12):116-118
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是我国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市场失灵决定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中,地方政府将起重要作用。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是地方政府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