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糖烟酒周刊》2005,(43):15-15
市场问题:河北保定赵经理代理了一个啤酒品牌,主要是低档产品。当地的蓝星啤酒和唐山产的哈啤价位比较低,同时市场促销力度大,对赵经理的市场形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当地十一后,啤酒就开始进入淡季,赵经理的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除了啤酒之外没有其他产品。目前赵经理打算调整产品结构,但不知代理哪些产品和啤酒网络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电子外贸》2005,(5):14-16
以资本为纽带,将中国啤酒市场的主流厂商以及近年来进入中国的外资啤酒巨头进行划分,归纳出中国啤酒行业九大“啤系”。可以预见,伴随未来几年中国啤酒行业并购整合的进一步升级,这些出身名门的“啤酒贵族”将成为引领行业的生力军.中国啤市“整合终结者”亦将从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在华北市场上,燕京啤酒的市场占有率为45%,其中北京、内蒙古、河北是其优势市场;华润在天津市场占有率达到75%;青岛啤酒一直在华北市场布局,目前开始犬举进攻北京市场。除了这三太巨头外,哈啤、汉斯、金威这三股潜流不容小视,对华北市场形成渗透之势。  相似文献   

4.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5,(38):B0026-B0026
在济南市场,青岛啤酒和济南啤酒(品牌名称是趵突泉啤酒)竞争激烈,抬高了进入门槛,令外来品牌纷纷止步?然而,一个名为“趵青爽”的买断啤酒品牌,却在两强相争中不断扩大了市场占有率。趵青爽销售公司总经理田庆华认为,青啤和济啤的关注焦点都在对方身上,市场对策也都是针对对方制定的,对于新兴品牌的关注度不高?从细微处着手,找好切入点,新兴品牌就能够打开济南啤酒市场的缺口。  相似文献   

5.
良度 《华糖商情》2001,(26):30-30
甘肃省市场上的啤酒品牌相对较少.地产强势品牌只有黄河、西凉、五泉三个.前属于黄河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后面两个属于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啤酒市场一直是地产品牌的龙虎斗.宝鸡啤酒曾试图在兰州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最终还是被淘汰出局。近年来,国内啤酒业两巨头青啤和燕啤也开始渗入甘肃市场,尤其是青啤并购西安汉斯后,兰州等市场上一夜间遍布汉斯啤酒。黄河集团、.农垦集团据此都做了不少调整,以求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美国米勒啤酒的一个淡啤品牌Miller Lite销量在第二季度中下降了1.6%,这就为新上市的Miller Coors提出一个挑战:如何在保证本品牌增长的同时不损害其他的品牌,并且,更为棘手的是,如何将两个品牌都在市场上顺利推广使之能与美国啤酒巨头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一较高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淡啤市场开始快速增长,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每一个独立品牌销量的提升都是以另一个品牌停止销售或销量下降为基础的,这两个品牌目前销量都很高,价位相同,口味分类一样,同时也是针对同一个目标消费群体。不过,由于各自的销售地域不同,要想避免销售上的零和规则,它们大概要从地域性的差异入手,尽量不损害任何一个品牌。  相似文献   

7.
黄更 《华糖商情》2001,(16):30-30
西南是我国啤酒业争夺最激烈的地方之一。2000年.青岛、华润、蓝剑、重啤等几个巨头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市场大战。但是,这一系列的争战对云南啤市影响不大。云南是我国啤酒工业较为落后的省份之一,2000年。云南省啤酒总产量仅为15.68万吨,在全国各省市啤酒产量的排名中位居倒数第8位。产量少、消费量也少,所以云南省并不像山西、天津那样由外来品牌居主导地位,地产啤酒就基本上满足了本省消费的需求(2000年,云南省啤酒产量还出现了负增长)。云南啤酒外来品牌很少,量也不大,不足以影响到云南啤市的品牌格局。  相似文献   

8.
金良 《糖烟酒周刊》2005,(16):32-32
山东省是中国啤酒产量最大的省份,也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区。在山东聚集了众多的啤酒知名品牌如青岛、趵突泉、烟台、银麦、琥珀、绿兰莎、无名、三孔、克代尔、克利策等等。但是除青岛外,其他强势品牌处于胶着竞争的局面,主要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固守一方市场,由于内耗严重,造成鲁啤整体利润率降低,虽然品牌众多但没有很好地推动整个山东啤酒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洪帆 《糖烟酒周刊》2006,(15):46-47
2006年,华南啤酒市场风云际会。珠江、青岛、华润、金威、燕京、金星、重啤等巨头基本完成了在广东市场的排兵布阵,布局完成之后,中盘拼杀将如何进行?外来者如华润、燕京如何攻,本土强势品牌珠江、金威又如何动作?谁是市场上的领先品牌,市场未来走势如何?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SABMiller的三不策略 2003年7月,当爆出SABMiller收购哈啤29%的股份时,一个不为大家所了解的跨国啤酒巨头SABMiller,一下脱颖而出.一直以来,华润啤酒在中国市场上都以一个不懂产业的资本方的面孔出现,可事实上,1992年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他们与SAB走到一起时,华润在啤酒市场的所有动作,其背后都有着国际啤酒巨头S A B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2003年7月,当爆出SABMiller收购哈啤29%的股份时,一个不为大家所了解的跨国啤酒巨头SABMiller,一下脱颖而出。 SABMiller投资中国的三不策略是:不控股、不经营、不生产自己的品牌,成为当下国际公司又一轮进入中国的法宝。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4,(47):47-47
华润雪花将合资浙江西泠啤酒,麒麟入股大连大雪,韩国啤酒巨头入渝布局西南强力促销,哈啤直言欲做中国强势品牌,燕京(莱州)海德尔俏销韩国……  相似文献   

13.
杨彩芳 《大经贸》2004,(9):58-60
今年7月的中国啤酒市场波洲骤起。 "哈啤股权之争',成为啤酒旺季最热点的话题.排名世界第一和第二的两大啤酒巨头AB和SAB共同争夺中国哈啤在香港上市股权。  相似文献   

14.
济南和北京是青岛啤酒的两个战略性市场,占领济南可以一统鲁啤,稳固自己的后方。拿下北京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力。但由于趵突泉啤酒和燕京啤酒的强势。这两个市场成为青啤最难啃的硬骨头。几番争夺之后。青岛啤酒在这两个市场上依然没有大的斩获,最近,青岛啤酒打出社区牌,开始采取攻心战略。  相似文献   

15.
2005年AB将加大对中国啤酒市场的整合力度,但从AB和青啤、哈啤的磨合时间以及国内外啤酒巨头的布局情况看,AB的整合之路还很艰难。  相似文献   

16.
李光斗 《糖烟酒周刊》2005,(20):B014-B015
纵观中国的啤酒市场,青岛、雪花、燕京、珠江等本土强势品牌在资本并购的基础上,取得了规模和竞争力的极大提升,促进了在全国市场和区域市场的竞争力:而进入中国的世界级啤酒巨头,像INTREBREW、美国A&B、南非SAB、英国纽卡斯尔、日本朝日……,也持资金与品牌在中国的啤酒市场中频繁运作、划分势力,在这块儿已经硝烟弥漫的土地上演绎着中国啤酒市场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之争。  相似文献   

17.
梁剑 《华糖商情》2001,(20):29-29
在浙江的城镇与乡村,除了不少的地方品牌外,还能接触到许许多多的外来品牌,青岛、燕京、蓝带、KK、百威、嘉士伯、珠江,这些省内其他地区的、外省的乃至外国的啤酒在浙江几乎都有市场。消费者以一种兼容的态度接纳了外来牌子,市场本身也并不欺生,给外来品牌留下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外来品牌表现良好的浙江并不是一个啤酒小省,浙江的啤酒产量在全国的排名中一直位列三甲,钱啤、金狮等也都是有全国影响的牌子。在本省啤酒发展的同时,外来品牌也能表现良好的原因,用浙江经销商们的一句活说就叫“大肚能容天下啤酒”。  相似文献   

18.
山东的啤酒生产企业明显地呈现出三大集团军格局:青啤是第一集团军;济啤、琥珀、克利策、烟台等属于第二集团军;三孔、汇泉、广寒宫、柳泉等属于第三集团军。青啤的品牌优势明显,地位不可动摇,第二集团采用的是个性化发展策略,而第三集团则采用低价冲击市场;另外听装啤酒也是鲁啤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小刘 《糖烟酒周刊》2007,(11):124-125
我在湖北一个地级市场做啤酒代理,从2006年才开始,可以说是个“新手”。做啤酒的同行都知道,每个区域都会有个地方强势品牌,这些品牌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其所在的市场也很封闭,因此外来品牌很难进入。对于一些大品牌产品如青岛、雪花、燕京来说,可以依靠品牌影响力,采用错位营销方式,避开和地方品牌的正面冲突,占据高端市场。而对于小品牌来说,要进入市场,就难免和区域强势品牌展开正面交锋。  相似文献   

20.
凡战,以正合,以奇胜。进入新世纪以来,以青岛、华润、燕京三大啤酒巨头纷纷采取购并战略,以“本地亲情化诉求”为正,以“服务差异化”为奇打响了中国啤酒市场的新战役,攻城掠地,一举成为中国啤酒市场的三大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