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0月26-31日,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联合召开的“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外国文工作50年回顾”,“外国文学的现状和走向”。吴元元迈教授(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会长),将50年的外国文学研究分成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新兴的17年时期,这时期我国的外国文学介绍和研究,特别是苏联文学和某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文学的介绍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复杂过程:从全面学习、全面接受走向全面否定、全面批判。因而,在苏联文学和东欧文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的策略,是文学译者不可回避的问题。究竞是采用‘归化”策略,还是采用“异化”策略,成为众多翻译理论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话题。介绍了中西方对“归化”和“异化”的研究、“归化”和“异化”的对立及“归化”和“异化”的统一。通过关于“归化”和“异化”策略关系的分析,提出过度的“归化”和“异化”都会对文学翻译造成不利影响,不能简单地采用这种或那种策略;文学译者应根据文学翻译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从事翻译活动,在“归化”和“异化”策略中寻求最佳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口头文学被视为“弱势文学”,但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且形式丰富多样,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美国文学。  相似文献   

4.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即历史学界划为中国近代史阶段的文学,从文学发展历史的  相似文献   

5.
任毅 《经济研究导刊》2009,(14):241-244
《古船》,以前后40年的时间跨度,描写了胶东半岛上一个失落的古镇“洼狸镇”的风土人情,以粉丝大厂为主要背景深入描绘了镇子上主要家族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这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当代文学作品,它不仅仅如同时期的寻根文学一样,深入探讨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之根;而且以对未来的希望与前瞻,使得它不同于其他寻根文学,而更像是中国当代社会的反射镜,如同寓言一般。在作者不懈的探索中,“洼狸镇”成为当代中国的缩影,关注了现代化的发展对人性的压迫,更借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来抒发自己对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和陈染《私人生活》的文本分析,揭示了当代女性文学由于缺乏真正的个体人格独立和人道主义的大背景,而被误置为一种消解女性、最终消解个性的文学,由“先锋”而落入了《红楼梦》式的传统陷阱。  相似文献   

7.
金文涛 《时代经贸》2012,(20):31-31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女性的形象只有在“五四”运动开始后,女性才真正作为一个“人”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反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们的文学,在反封建礼教的层面上更能体现出“五四”文学革命的成绩,也更能显现出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8.
张旭东 《开放时代》2008,(3):152-165
《启蒙时代》里的启蒙不是我们以前说的那种“资产阶级启蒙”或“小资产阶级启蒙”。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文化革命意义上的启蒙,所以南昌的成长,也必须是他克服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王安忆的作品在精神气质上是属于革命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范式的。这也是她说“我就是我”。“张爱玲对我们这一代的影响并不大”、“我不是海派文学的传人”的底气所在。  相似文献   

9.
仲志远 《经济》2004,(6):78-80
“就像开天辟地的时候那样,女人们现在又开始怒吼了。” 美国文学史上与马克·吐温比肩齐名的安布罗斯·比尔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报刊上对女性极尽戏谑调侃之能事的时候,他想不到50年后的女权运动会席卷美国,更想不到100年后“世界小姐”、“环球小姐”、“国际小姐”这类选美活动会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风行全球。  相似文献   

10.
高强 《开放时代》2024,(2):43-58+6
开会书写是“社会主义文学”文本内部值得详加研读的重要现象。在目标层面,社会主义文学的开会书写,主张“在咱们自己的会上给自己讲话”,使得民众、干部与党组织之间彼此互通,最终完成“同质共同体”的构建。在路径层面,社会主义文学的开会书写称许“浅说”并“讲透”的开会方式,具体体现为四组关系的彼此对照:举实例而非说抽象,缓步行而非急求成,借用通俗有趣的文艺样式而非死守呆板教条的会议规矩,“串门子”聊家常而非“开大会”讲一套。在效果层面,社会主义文学的开会书写表明,只有“压力政治”与“情感革命”并行配合,方能迎来旧貌换新颜的灿烂盛景。开会在社会主义文学文本中的镜像式呈现,是“通心”之法取得“通心”之效的切实记录,社会主义文学和革命政治实践的历史“遗产”都可从中获得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一个批评的世纪,各种批评理论相继登场,争奇斗艳,曾经在一段历史时期里创造了辉煌。可是到了世纪之交,辉煌过后,却发现,我们的创作与批评相互分离,大有分道扬镳之势,于是问题出现:文学研究者理论素养得到提升,而文学感悟能力却在萎缩,文学的“生命”意义被悬置,文学研究者与文学,与生命越发遥远。  相似文献   

12.
GDP增长8.0%——2000年以这样一个“久违”的数字,为“九五”、为20世纪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也标志着我国基本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经济出现重要转机。 与前两年依靠国债投资独力支撑经济增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来,随着创作的分野、读者的分散、市场的分化,文学领域呈现出前所少见的纷繁与缭乱。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是两个新的文学板块,即立足市场的“类型化小说”、依托网络的“新媒体写作”。这两个新板块的崛起与勃兴,在很大程度上既影响着当代文学的发展走向,又改变着当代文坛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4.
有岛武郎是日本“白桦派”作家中最富思想性、受西方思想影响最深的作家之一。贯穿有岛文学的一条纵线,就是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的文学思想散见于他的小说、剧本及文学评论之中。有岛的文学思想是他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理解有岛的文学创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明朝末年,中国正统的封建社会呈现出“礼毁乐坏”、“纲维崩摧”的颓势,代之而出现的是社会变革浪潮波澜壮阔,思想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平等、自由、享乐、个性解放等意识成了引领社会风尚的主潮。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晚明文学浓厚曲世俗化趋向成了最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李蕊娟 《经济改革》2014,(10):28-31
2014年9月27日,一代文学大家张贤亮因病猝然离世,享年78岁. 从养尊处优的名门少爷,到饱受22年劳教之苦的“右派”,再到名震中外的伤痕文学作家、拥有亿万财富的西部影城董事长,乃至整个宁夏的“形象代言人”,张贤亮用他的经历告诉人们,人的一生可以多么悲惨,也可以多么辉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张炜《九月寓言》中所蕴含和表达的浓重的复古、怀旧、停滞倒退的思想倾向,揭示出这一倾向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指出当代人文精神的出路不在于把人变成植物,而在于“山野精神”的自我否定的内在冲动,以及由此去创造和建立一种真正“通行四方”的普遍语言,跳出“寻根文学”或“挽歌文学”的局限去作更高的开拓。  相似文献   

18.
翻译历来不是易事,文学翻译由于其独特的特点,更是如此。在漫长的翻译史中,翻译家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各具特色、纷繁复杂的文学翻译理论,但是在这些理论后面,实际上围绕讨论的还是“忠实”这个亘古不变的命题。基于译介学的理论,从译者的角度,反思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封兰 《经济研究导刊》2009,(15):211-212
周作人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他以人性的二元为基础,以个人为本位。他倡导人的文学",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的文学,便谓之人的文学。"正是从人的文学出发,周作人发现了通俗文学的不足,故加以否定。但周作人又清醒地意识到通俗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并进一步肯定其巨大的影响。正是看到了通俗文学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看到了其平民精神的光辉,只是由于其"文学价值的缺失",周作人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文学类型——平民文学,借以阐发他的"人的文学"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浑然一体的艺术●杨庆春用文学评论家梅朵先生的话说,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是“一次深刻的历史追问”。看完电影《鸦片战争》后,我更加明白了“影片的一个重要成功,是艺术家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隔阂,创造了让你信服的历史场景、人物形象”。这些让人信服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