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2月8日,联想和IBM共同宣布了一项重大协议:联想将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组建世界第三大PC厂商。此次收购的交易总额约为17.5亿美元,作为总交易额的分割,IBM将获得至少6.5亿美元的现金和价值至多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从而IBM将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持有联想18.9%的股份,另外还有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移到联想的名下。  相似文献   

2.
联想全年收入为30亿美元左右,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收入约90亿美元;联想在全球PC市场占有率为2.2%,IBM为5.6%;联想在海外基本上没有一个分支机构,IBM任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联想的员工清一色为龙的传人,IBM员工遍布160个国家。  相似文献   

3.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是中国经济对外输出资本的必然结果 2004年12月8日,联想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 PC业务。为什么是联想?为什么要收购IBM PC业务?完成收购之后的联想如何完成整合重任?一时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2003年2月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TFT-LCD业务;2004年12月 8日联想宣布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2005年10月19日中油国际宣布以 41.8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 (PK公司)等等。可见,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初露端倪,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5.
IBM:随需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8号,联想集团和IBM宣布了一项重大协议: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组建世界第三大PC领导厂商。同时。双方还将致力于在PC销售、服务和融资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这一协议将全世界的眼光都吸引到了亚洲—中国—联想!然而.就在人们为联想此举的利与弊争论不休之际,“蓝色巨人”已经朝着自己的战略目标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令世人瞩目,最新一件引起国内外议论纷纷的,当属联想集团并购美国 IBM 公司的 PC 业务案。 2004年底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美国 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后,正当人们兴高采烈之时,今年1月29日美国财长约翰·斯诺批准共和党三位国会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7.
当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其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一举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时,整个业界都沸腾了,毫不讳言,这是中国IT产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也是中国企业实践国际化梦想的最大尝试。瑞银亚洲中国研究部联席主管张化桥用“划算”来形容这笔交易。因为联想市值只有25亿美元,只用了17.5亿美元,就收购了IBM全球的PC业务。交易完成后,新公司中,联想方面将拥有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因此,这次收购实际上是中美两家IT厂商的战略合作行为。根据协议,联想在五年内有权使用IBM品牌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8.
马蕾 《东方企业家》2005,(1):108-109
17.5亿美元和18.9%的股份.不仅仅意味着联想的国际化和IBM的壮士断腕,世界PC业的格局于2004年12月8日这天重新洗牌,在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中有得有失的,也不再局限于买卖的双方。  相似文献   

9.
经营管理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向外界宣布了一个足以改变全球PC竞争格局的消息--将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公司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其中包括IBM台式机业务以及笔记本电脑业务,另外,联想还在五年内拥有IBM享誉全球的"Think"家族商标。  相似文献   

10.
联想集团由柳传志带领20多位科研工作者于1984年创立.凭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把握住了市场机会,取得快速发展.1994年,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1997年联想占据了中国PC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并保持至今;2005年,联想宣布收购IBM PC业务,进军世界500强;2006年联想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TOP"赞助商,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现在的联想已经由一家中国本土的IT企业成长为销售网络遍布全球150个国家,员工超过25000名,年营业额达146亿美元的国际化企业.  相似文献   

11.
资讯     
联想与戴尔的“礼尚往来”尽管社会各界对联想换CEO的事件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应该承认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事件还是大快人心的。正如贵刊说的那样,自从联想整编了IBM的PC部门,戴尔就很不高兴,戴尔不怕惠普,惟独惧怕联想,因为联想太想当老大,而戴尔又太不愿意走下神坛。联想自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以来公司已经取得了很多业绩:客户保持稳定,出货量创新高;盈利性增长,每股溢利比上季度增长1%……联想集团成功地把IBM业务从收购前的亏损扭转为盈利;充足现金储备,至2005年9月30日,联想的净现金储备为78亿港元。其次联想不…  相似文献   

12.
贺兰 《中国企业家》2007,(16):24-24
联想宣布收购IBM PC部门成功,但是检验一起并购的成败得失还需要有更长的经营时段8月2日,联想发布2007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6月净利润6684万美元,相当去年同期的12.8倍,远高于此前路透社财经分析师3200万美元的平均预期。本季度销售额39.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时值并购IBM PC业务两年,联想董事会主席杨元庆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宣告并购成功。  相似文献   

13.
9月4日,美国两家分别排名世界第二、第三的计算机公司惠普和康柏合并,意在打造一个年营业额达870亿美元的"新惠普".这标志着,它不但在PC制造领域超过风头强劲的戴尔,成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其收入规模将直逼年营业额约900亿美元的IT行业"巨无霸"IBM.  相似文献   

14.
媒体     
World Trade《世界贸易》联想继2004年并购IBM的PC(个人电脑)业务后再次显示大手笔——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和日本NEC公司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使之成为日本最大的个人电脑集团。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2004年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从而组建起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届时,IBM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联想作为中国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在其发展道路上作出这样财务战略行动,不能不让人对企业集团财务战略决策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着手,结合集团并购的财务目标,对此次的国际性并购进行分析,并对联想集团是否实现价值增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方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以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的12.5亿美元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商业周刊》表示:联想以12.5亿美元成功并购IBMPC资产对于双方而言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但却面临着有机整合及文化差异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初,中国企业最能吸引全球目光的,可能算是联想的跨国并购了。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业务,在世人面前真实地演绎了一个中国本土企业与世界知名大公司之间发生的“小蛇吞吃大象”的故事。让国外企业感到惊叹,令国人欢欣鼓舞。然而,2005年3月9日,当这一收购案最终获得美国政府批准的消息公布后,联想公司股价却应声下跌了。业界和市场投资者对联想兼并IBM的这一举措做出了谨慎甚至悲观的评价。他们对这次“小蛇吞吃大象”的兼并并不看好,联想与IBM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会不会引起“消化不良”而导致兼并失败?联想能否克服…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2005,(6):4-5
联想以17.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业务。但此前,IBM已将它在深圳的合资工厂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器部分剥离,另与长城成立由它控股80%的服务器公司。这样卖给联想的工厂只剩下PC制造部分的一般技术。这说明,17.5亿美元的高昂代价仍是买不到高新技术的,更不用说核心技术了。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联想集团宣布成功收购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旗下的电脑子公司。联想的并购行为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映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多数美国媒体称颂中国企业的并购力举并称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意义重太意味着中国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通过类似并购交易走上世界前台。  相似文献   

20.
康凯  四海 《英才》2005,(5):46-46
抛开3.5亿美元的大数目不说,只凭这三家公司的背景就足以断言,这对联想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当初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IBM 全球PC业务时,外界对联想命运的担忧几乎冲淡了收购的喜悦。时隔数月,如今美国三大券商将联合斥资3.5亿美元入股联想集团的消息,再一次将联想话题升温。这一次,评论界似乎要乐观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