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只要不掺入对品牌的感情色彩看广告。您便很容易地发现.不合时宜.甚至几年不换样的广告会马上让你反感,甚至让你爆出粗口,指责这家企业的广告、策划没水平,毁了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这问题在哪里了呢?问题就出在了没有与时俱变上。那么,怎样与时俱变为妙?四个适应很关键:一适应外部的环境变化您尽可相信,任何企业都不是生存在真空里.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时令等的环境当中。应当说,环境既是对企业的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有力的  相似文献   

2.
林朗 《中国广告》2014,(9):100-106
正炎炎夏日,让我们畅游五彩缤纷的冰淇淋创意世界。说起冰淇淋,大家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很冰,很好看,很可口?夏天冰淇淋广告开始成为消费者视线中逃不过的营销风景。你喜欢吃什么牌子、什么口味的冰淇淋?冰淇淋广告对你的购买产生多大的影响?在本期杂志,就让小编带你畅游五彩缤纷的冰淇淋世界吧!1、平面广告,立体思维  相似文献   

3.
对于客户的“谎言”、他们的善变。在这后面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可能有些现状不是仅仅靠我们能够改变的但是在大家的讨论下我们似乎悟出了一些办法与客户之间幻化于无形的招数无非是围绕着沟通和互动所以这真的很重要以下是林俊明对于“广告痴人说梦”中的一番言论是规矩还是策略更多的是对于广告创意人传授的好经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告》2006,(11):186-187
留意一下上海大街上的行人,你会听到这样的好奇:怎么走到哪儿都看到伊利的“刘翔”巴士车?怎么哪儿都有这个广告的巴士?……听到这些,行内人士颇有意会——这就是“巴士100变”无处不在的高覆盖所带来的品牌高曝光度。听到这些,作为“巴士100变”的全国销售总监,王渊宏也感到一  相似文献   

5.
金一 《中国广告》2002,(12):82-85
广告是每天都存在的,只要人能走到的地方就会有广告的存在。甚至,最近可口可乐公司打算在珠穆朗玛峰山顶上设置广告牌,尽管此举受到了环保团体的强烈抗议。有几个人会去那个山顶?难道就因为偶尔有几个人上去,所以设置广告牌吗?答案很简单,只要有广告主存在的一天,只要有商品存在的一天,这样的行为会一直持续下去。法国的广告人 Robert 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们用来呼吸的有氧气、氮气,还有广告。我们畅游在广告的海洋中。"对!我们生活在广告的海洋中。  相似文献   

6.
贲雷 《中国广告》2002,(1):75-75
毛主席有篇文章叫《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面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伟人的眼光,总能一下子看到事情的关键。借伟人锐利的思路,甚至套用议论的题目,今天的广告人不妨自问:我们的广告是为什么人的?这个客户……会不会很土?"这个客户……会不会很土?"化妆师悄悄问我,在 PPM 会议之前。她的担心似乎很有理由,因为对她来说,满脑子装的都是戈达尔,最不济也是北野武,所以客户很可能是"土"的,甚至是"土得掉渣"的。"我简直没法忍受!"一个多年没见的美术设计向我感慨,在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营销学的理论,标题创意是广告造势的重要内容。国际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指出:"阅读广告标题的人是阅读广告正文的人的五倍,如果你创作的广告标题不吸引人,那么,你就浪费了广告主80%的费用。"本文从原则、步骤和技巧三个方面探讨标题创意如何成功为广告造势。  相似文献   

8.
郑鑫 《中国广告》2003,(4):68-69
辉煌战绩独领风骚,逆势增长屡创新高一直以来,CCTV 年广告收入基本上占到了中国电视广告市场的1/3。2002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逆势上涨,势头很猛,广告收入在60亿-70亿之间。2003年 CCTV 黄金时段广告招标总额高达33.14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22%,创下了中央电视台历届招标收入的最高纪录。如此奇迹是如何诞生的呢?是否央视在虚张声势?宋先生给我们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有人不信央视能够创造如此奇迹,能够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专门到国家税务总局去调查央视2003年1月份的税收状况,结果1月份央视广告税收上升20%多,与央视公布的数据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9.
正用户只需点一下横幅广告,通过手机说出自己有哪些剩饭剩菜,系统就会列出一系列菜单,教你如何变"剩"为宝。面对家里每天剩下的一堆饭菜,你是不是觉得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又不舍呢?英国第三大超市Sainsbury’s为了帮助人们充分利用剩饭剩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联合Google开发了第一个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的互动式横幅广告,教大家如何"废物利用",变"剩"为宝。用户可在Google网站以及eBay,Auto Trader,the Guardian和Metro等网站上看到这个横幅广告。手机用户可  相似文献   

10.
李欣 《成功营销》2012,(5):26-27
回忆一下,你刚刚看过新闻的某个网站,它的页面现在正在主推哪个产品的广告?记得吗?那么,网络广告被无视了。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把你被忽视的广告找回来?  相似文献   

11.
Scion加速!     
《成功营销》2012,(5):22-22
正你还记得你最近一次看到的汽车广告吗?也许是一辆轿车快速驶过一条宽阔的城市街道,车内坐着一对衣着优雅的夫妻;或者快乐的三口之家带着他们的宠物狗开车出行;要不就是一位气宇轩昂的帅哥开着车从加利福尼亚的海边高速路上驶过。你可以很容易地回忆出这些广告的内容,可是你还记得是什么品牌的车吗?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什么?从思想到行动。世界上最短的路是什么?从思想到行动。在叶茂中策划公司,我们称之为从观点到实践,这就是叶茂中这厮今天要与各位分享的历程与经验。观点一:叫卖比创意更重要。不可否认,广告是环境的产物。面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是,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还停留在叫卖时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简单说,叫卖式的广告要比含蓄式的广告更容易让人接受。广告的创意性和美感问题不须讨论,问题是中国大多数消费者还停留在审美的的初级阶段,不信去看看大多数人的家庭装修就可以明白。更有一个数据很惊人:中国有4.5亿人  相似文献   

13.
林莹 《中国广告》2015,(2):40-43
在跨年之际,《中国广告》杂志特邀亲爱滴小伙伴们以微信的方式参与"微盘点"。留下手迹,见证广告营销圈的2014 1我们深信,2014年,故事很多,奇迹不少,共有的回味更是缤纷美好……微盘点话题:201 4最令你难忘的营销事件是什么?在创意营销行业不景气的今年,你的公司靠什么维持运营?2014在你眼中这世界有何不同?你贡献给工作和生活的最大创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改变,有什么不可以? 坐在陈伦洁莹(Kitty)的办公室,看看她墙上挂着的阿尔卡特OT715广告的油画,想想第一次在南京见面至今5年了,她也从miclub com再次回归广告,任Arnold Worldwide Partners亚太区创意总监。人生的改变,在你我也许是满脸唏嘘,在她,却是"改变,有什么不可以?"一如她择善固执的生活态度:永不回望。时光如斯,对于风云际变的手机市场,改变则早已从"教育使用"变成"品牌个性"。诺基亚早已不是"科技以人为本";摩托罗拉变成了"MOTO";爱立信前面加了姓氏索尼。  相似文献   

15.
搏命生涯,快!快!快!这一段时间过着几乎搏命的日子事实上搏命很不好,尤其对身体不利。但当赶活和搏命几乎成为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时,后悔已来不及。这是做广告人必须付出的代价。生活当中很多事都可以对付,但广告不能对付。哪怕是赶一件非常急的活,哪怕是在不可能的时间里完成,你也必须拿出好活。在广告播出后,没有人知道你是在多么非常的条件下完成的,观众在看广告片时分不清哪支花时间长哪支花时间短,他只会反应好还是不好。甚至企业也会忘记,他给了你多么少的时间让你去创造奇迹。所以此时就考验广告人的爆  相似文献   

16.
过去,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广告是马拉松,不是短跑,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把广告看作一项正当的事业,并饶有成效地工作着。现今,在亚洲的广告界你仍可以这样看待那些60岁或以上的广告人,甚至你更可以信赖55岁以上那些仍然在职的广告人。我们曾经顶礼膜拜那些比我们长一辈的人,那些高层  相似文献   

17.
潘劲松 《中国广告》2003,(9):112-114
打开报纸,满眼的汽车广告,动辄数十万元薄薄一页方寸广告,夹在堆成厚厚的报刊角落里,挥金如粪土!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十万吨级"的重磅广告投得真的都值吗?它们都经过了科学的市调、预算和策划了吗? 作为年支出数百万甚至千万元以上的庞大广告费用,理应得到汽车业界高层的理性关注!  相似文献   

18.
沈婷 《中国广告》2006,(9):31-33
好的广告.它很随意地和你碰了一次面,你都会被它所吸引而念念不忘。我认为这就是广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个“春晚”花费众多财力与智力,最后却败在植入式广告上,甚至闹出了央视广告部主任夏洪波因此引咎辞职的传闻。就事论事,夏洪波有错吗?没错,作为广告部主任,夏洪波的主要职责就是在电视平台上开发更多的广告资源,实现广告收入的增长。在央视这个已透支了资源、每年只能通过涨价才能保证广告收入增长的电视平台上,在广电总局61号令的限制下,如不挖掘广告运营新模式和新资源,谁在夏洪波这个位置上,都不会很轻松。  相似文献   

20.
关于广告的谎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能消费吗?在人们的观念中它不能。在芸芸众生的法眼中(你也是吧),广告只不过是促销的手段,只有被它促销的产品才是我们可以消费的。可是,既然广告不能被消费,那还有什么理由让消费者为广告付钱呢?虽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未被告知价格中哪些是商品的真正价值,哪些是转嫁给他们的广告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谁不知道?既然广告是被消费者花钱买走了,倘若它又不提供消费的价值,那这是否应算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侵害呢?另一方面,消费者被迫花费在广告上的时间,这些时间成本又怎么算呢?"广告应该能消费",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严肃话题。与广告具有可比性的是商品的售后服务。售后服务的价格实际也是包含在商品的售价中,并最终由消费者支付。售后服务也是既与商品有关,又独立于商品之外的。这与广告类似。但售后服务的确能给消费者创造消费价值。那么广告为什么不可以呢?如果诚心诚意地抱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