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劳动收入的增长与国民收入的增长保持不变,即劳动收入占比保持稳定。中国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资本深化的技术进步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转变这一增长方式的着力点在于纠正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促进经济稳定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工资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保持不变,即劳动收入占比以及资本收入占比保持稳定。中国当前资本深化的技术进步导致了资本收入占比上升和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不能满足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资本收入占比上升和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是当前高投资、低消费、高出口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直接原因。转变这一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在于纠正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同时加大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资,努力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3.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之后,居民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不断走低,而且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究其原因是,一方面分税制改革之后的税收结构不利于居民收入的相对增长,另一方面分税制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的能力,从而导致了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实证分析也表明,随着分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呈现出显著的下降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劳动收入比重偏低会对收入分配公平、消费投资平衡和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成因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采用我国200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比重决定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二元经济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是二元经济转型的特定发展阶段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约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趋势呈U型规律。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延缓了二元经济转型进程,增加了劳动收入比重在下降阶段的停留时间。因此,稳定我国劳动收入比重的关键是削弱劳动力市场分割,加快二元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民收入中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呈现为一种全球现象,国内外均有大量文献对进行探讨并取得一些创见性的成果。而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也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针对国内外研究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关分析和阐述,通过系统梳理相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理论,总结国内外经济学界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对此问题的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补充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价值链分工、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不仅取决于要素供求结构,也与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有关。文章通过一个纳入价值链分工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计量分析模型,对分省区的劳动收入占比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价值链分工地位加剧了国民财富分配失衡问题,二元经济分割导致沿海地区的工业部门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使工资增长远落后于经济增长,从而在总量上我国的劳动者整体报酬率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分区域回归分析还发现,国际价值链分工和二元经济的国民收入分配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提高我国的劳动收入占比不仅要对劳动力市场工资形成制度进行干预,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产业的价值链攀升,提高国民经济的价值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报酬偏低四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前存在着劳动所得占GDP比重下降,资本所得占GDP比重上升的问题,且这一趋势今后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劳动所得比重下降,从短期来看,有利于提高要素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职工工薪报酬偏低不仅直接损害职工权益,而且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中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的事实,十七大报告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的平衡战略与非平衡战略杨生斌,王春一、引言从经济发展理论来看,经济发展不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人均收入的提高,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其中工业产值在国民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和城市...  相似文献   

9.
<正> 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问题,经济学界进行过很多有益的探索。黄宇光、白明本同志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是下降,而是有所提高(见《经济研究》1991年第7期)。对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如何正确看待近年来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直接关系到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调控力度问题。要正确对待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我认为有三个问题必须解决:一、如何计算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二、如何认识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三、如何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不仅影响着收入分配的公平,而且还制约着消费水平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文献,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宏观经济效应相关问题认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原因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与劳动收入比重之间互为因果。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会使行政垄断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下降,行政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劳动收入比重下降,进而会使资本实际价格下降,增强行政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加剧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程度。因此,减弱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是稳定劳动收入比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劳动收入占GDP份额逐年下降,在不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基础上给出了几条倾向于"富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扩大,而最终分配格局与初次分配格局密切相关.劳动报酬、资本报酬和政府收入是国民收入的三大板块,本文着眼于劳动报酬,考虑生产税净额、统计口径改变,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期较为全面地认识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陈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问题》中分三个层次论述,第一层次是整个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的分配,针对旧体制下国家占的比重过大,而且由国家先占有再分配给企业和个人,阐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特别在初级阶段,国家占有的比重应该减少;企业承担扩大再生产任务,所得比例应相应增加;个人负担在加重,所得比例应有较大增长,这样才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还论述了国民收入的分配应通过市场机制,依据生产要素分配状况,体现不同的经济效益来实现。第二层次是阐述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第三层次是国家代表社会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相似文献   

15.
正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发展演变过程,在初次分配中,政府所占比重一直比较稳定,居民和企业收入所占份额发生重大的变化出现在2000年以后,企业收入比重上升了10.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则下降了11.6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格局与初次分配相比,最重要的变化是出现了企业收入比重的下降和居民收入比重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的原则。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政府在国民收入中可  相似文献   

16.
黄明 《经济问题》1990,(9):48-50,63
目前,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以下简称“两个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并且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为了扭转财政职能全面弱化,财力分配过于分散,宏观调控软弱无力的不正常现象,适当提高两个比重,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有关提高“两个比重”的必要性以及导致“两个比重”下降的原因分析,很多文章中都作了比较详细地论述,本文旨着重从提高“两个比重”的现实和长远方法上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测算结果与调整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测算结果显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企业所得增长较快,政府所得次之,居民所得增长较慢;再分配格局中,由于各种制度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快速增加使政府所得份额上升明显,企业在再分配格局中居于弱势地位,居民所得继续呈下降趋势。各主体内部分配结构的变化特点是:政府部门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支结构不平衡,地方政府的非预算收入激增;企业部门内部垄断行业利润增加大于竞争性行业,利润向少数行业集中;居民劳动报酬份额不断下降且会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居民部门内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针对当前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应适当调整我国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平衡政府、企业和居民主体间分配关系,并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与各经济主体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的调节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测算结果显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企业所得增长较快,政府所得次之,居民所得增长较慢;再分配格局中,由于各种制度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快速增加使政府所得份额上升明显,企业在再分配格局中居于弱势地位,居民所得继续呈下降趋势。各主体内部分配结构的变化特点是:政府部门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支结构不平衡,地方政府的非预算收入激增;企业部门内部垄断行业利润增加大于竞争性行业,利润向少数行业集中;居民劳动报酬份额不断下降且会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居民部门内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针对当前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应适当调整我国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强化再分配机制,平衡政府、企业和居民主体间分配关系,并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与各经济主体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的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按劳动力价值所得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获得收入的重要途径,体现私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既不能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统一的分配方式,也不可能成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既然所有制形式是混合的,由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分配形式也必然是混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必然存在多种分配形式,公有资本占支配地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反之则是按要素分配为主体。即使是同一劳动者,他的收入来源也可能是多种渠道,一部分是按劳分配所得,一部分是投资收益,关键看劳动者收入中各收入来源的比重,如果劳动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那么劳动者个人收入就应该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解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首先基于文献探讨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利用1997-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金融发展的总指标,还是分项指标皆与劳动份额有显著负向关系,说明现阶段金融发展是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控制内生性、异常样本点和指标定义等潜在问题,上述结论也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评估了金融发展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为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的消费-投资结构困境提供了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