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IT业务外包是国内外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科技发展战略,其风险贯穿于技术、产品、系统、服务、生产、采购、集成、运行、维护等整个产品供应链中的各个阶段,一旦风险与安全管理失控,会给银行信息系统建设带来损失。因此,IT业务外包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是银行业IT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商业银行使用云计算外包模式提升银行信息化建设水平,能够减少人力物力投入,获得大幅降低成本的优势。但是,云计算外包也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IT风险。本文在云计算定义、优势以及在银行业的应用情况基础上,分析了云计算外包带给商业银行的风险,同时在国家标准制定、银行业监管,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了风险控制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银行间竞争的加剧以及新业务的层出不穷,信息科技外包已成为金融机构减少IT投资风险,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之一。信息科技外包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本文结合华夏银行根据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以下简称《外包指引》)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重点探讨银行科技外包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信息科技外包是中小银行机构降低IT投资风险,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但是信息科技外包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提升银行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可控能力下降、业务同质化等风险,本文在分析区域中小银行机构信息科技外包现状及存在主要风险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信息科技外包安全管理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一、中小银行信息科技外包现状随着信息化和银行业务的高度融合,信息系统已经成为银行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科技与银行业务不断走向融合。作为银行操作风险一部分的IT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内监管部门和各商业银行的重视。2009年,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健全信息科技管理、IT风险管理、信息科技审计三道防线,以全面推进商业银行IT风险管理工作。各商业银行在开展IT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基础概念认识不统一;风险控制管理工作重复开展;IT风险管理三道防线间职责不清;重事后独立的IT风险检查审计,轻事前的风险预警和事中嵌入流程的硬控制和实时告警处理;IT管理自动化建设不足;手工或半自动化风险检查效率和业务价值不高;全员参与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沈栋  王勇  刘江娇  宫霄峻  魏珺 《金融电子化》2012,(8):24-26,28,6
对于中小城商行来说,由于受到IT部门的人员规模、技术实力、资金压力等因素影响,IT技术外包成为中小城商行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实力、满足业务需求的有效捷径。IT技术外包的价值已被金融科技部门普遍认可,但针对不同IT规模的中小城商行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外包方式、如何控制项目外包过程中的风险、如何对外包项目进行评估等问题在当下技术外包、服务外包的浪潮中,更需要一些冷静思考:IT技术外包在快速提升银行科技实力的同时,是否会成为未来系统稳健运营的"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商业银行信息化、商业化进程的推进,银行业务外包成为许多金融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管理模式的一项战略选择和重大经营举措,商业银行职能外包战略的优点促使银行业务外包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浪潮和发展机遇,但银行业务外包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反之.则会产生弊端。如业务外包在减轻商业银行对相关业务运营压力的同时,将增大商业银行责任外移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有可能丧失对外包的控制,进而影响到商业银行整个业务的发展。此外,外包可能会影响到员工的情绪和商业银行的凝聚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银行业务外包的由来、演变过程,分析其风险构成,试论其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技术专业化的要求,信用卡数据处理外包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长期战略成本管理的新兴工具,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所采用.面对国内蓬勃发展的信用卡市场,如何有效利用外包服务带来的高效率,同时防范信用卡风险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经济学角度探讨采用信用卡外包服务带来的高效率与较优的安全性,并指出采用信用卡外包服务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防范外包风险的服务外包策略.  相似文献   

9.
日前,"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2013年会暨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高层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在浙江召开,在"外包——风险与发展"主题论坛中,监管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代表,围绕"银行IT外包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银行业IT外包风险联合监督管理机制建设"、"风险可控下的银行业IT外包服务共赢及可持续性发展"三个话题,共同畅论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外包的发展与未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北京31家金融机构第二代支付系统支付前置系统运行维护情况,然后指出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风险值得关注、支付业务集中增大金融城域网带宽压力、商业银行间信息科技发展不平衡以及金融机构应急管理和培训有待加强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支付系统信息科技外包风险和应急管理、建立第二代支付系统参与机构沟通交流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信息科技为各项业务的运营提供着后台支持保障,对各项业务稳定持续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离开了信息科技这个平台的支撑,银行的对外服务和日常内部工作就无法进行,因此控制信息科技风险、保证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对商业银行I生命攸关.特别是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数据大集中,IT运行风险也...  相似文献   

12.
今年,结合外包最新发展态势和IT外包风险特点,银监会印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以下简称《外包指引》),从加强金融机构对外包风险控制的角度,明确了金融机构建立信息科技外包战略和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指导银行机构加强外包风险评估、供应商尽职调查、合同和外包过程监控,并着重强调对重要外包服务的管理。同时,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外包服务商建立规范化的科技服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推动银行业外包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加强外包风险集中度监管,防控行业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村镇银行的批量诞生以及业务的快速发展,IT外包成为缩短其筹备周期、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选择,本文以金融服务外包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金融机构IT外包的典型案例,在对目前我国村镇银行IT外包业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村镇银行IT外包的现状并对其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当前商业银行档案外包的背景、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商业银行在档案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重点,提出对风险因素控制的评价内容及准则,以防范商业银行在档案外包业务上可能产生的风险,供大家学习、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供需双方的角度,对目前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现状进行了分析,全面识别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结合已知风险因子和外包类型,形成了相应的外包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可优化信息科技外包工作的商业银行外包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6.
韩莉  高实 《时代金融》2014,(5):245-246,251
我国保险业的服务外包以在岸外包为主,发包内容主要集中在IT服务、理赔勘查业务、营销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一些低端业务流程等方面。目前,我国保险业服务外包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保险公司在外包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方面经验不足,缺乏金融服务外包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险服务外包人才短缺,保险外包提供商在高端业务领域的专业技能不足等。为此,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我国保险业服务外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规模,复杂的业务体系、庞大的IT支撑系统、多变的经营环境、层出不穷的犯罪手段,都对商业银行有效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营运效率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业务运行高效、风险控制严密、信息反映真实的基础保障体系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特点以及国外管理经验的研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总结出在信息科技治理、信息安全、业务连续性和业务外包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相对薄弱的原因,从信息科技风险治理、信息系统风险控制机制、加强运维和提升国产信息化产品应用等方面,提出增强我国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炳淑 《时代金融》2012,(30):209+222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体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挑战。商业银行的票据融资业务对利率颇为敏感,因此良好的控制和管理票据融资利率的风险是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稳健发展的关键。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控制和管理票据融资业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方向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银行业信息化、商业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银行业务外包成为许多金融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管理模式的一项重大经营举措,本文简述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发展及实践,分析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面临的风险与问题,并提出持续推进银行业务外包安全稳定运营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