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巧云 《特区经济》2008,(3):118-120
江苏和广东是我国FDI流入最为集中的地区,有关资料显示,两个地区的外资流入量占我国外资流入量的60%左右,同时流入两省2/3的资金流向工业。本文检验了1995~2006年间江苏与广东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同时检验了FDI外溢效应影响因素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度和R&D对外溢效应的影响。研究认为,从总体上看两省利用FDI有正的溢出效应,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母国制度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论文运用2003~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从母国制度环境视角考察制度因素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的教育扶持、科技扶持、金融支持、政策开放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未能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制度环境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力地促进了该区域企业逆向技术溢出的实现,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制度环境在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方面仍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3.
以三种专利授权量代理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以进出口贸易中资本品或高技术品所占的比例衡量贸易结构。研究发现:贸易结构的变化显著影响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主要体现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增加,对发明专利的影响则不显著,并且这种贸易溢出的技术创新效应必须以国内技术吸收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条件。因此,贸易溢出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但最根本的技术创新——技术发明还必须依靠自主研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对国内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我国28个省份2004~2015年的相关数据,从整体和分样本两个维度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IFDI)、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IFDI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而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IFDI和OFDI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与整体的结果基本一致,中西部IFDI、OFDI对产业升级作用不明显。因此,在双向投资战略实践中,要合理引入外资和对外投资并加强两者的有机协调与配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开放新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实现并扩大中国对外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对促进沿线各国转型发展、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益均有重要影响。利用38个沿线国家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但与出口贸易相比溢出水平较低;东道国科技研发实力、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可显著扩大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TS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在推进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文章以1985~2015年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甄别为基础研究了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086%,效应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和进口贸易;此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差距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宏 《亚太经济》2012,(4):115-120
本文使用中国30个省份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人力资本水平下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双门槛效应。只有在人力资本跨越了10.5038这一门槛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才显著存在,未跨越这一门槛值的省份,人力资本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吸收有负面影响;而人力资本跨越50.4804的少数省份,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面影响略低。  相似文献   

9.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期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但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期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但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在我国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影响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产生的技术溢出对创新有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差异。从全国层面上看,贸易和知识产权对技术进步促进作用不显著;基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对东部地区技术进步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中部地区,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进步效应明显;但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水平的"门限效应",促进技术进步的溢出条件尚未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大小。另外,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内R&D投资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同时阻碍了国内技术效率的提高。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是吸引外资规模最大最早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和形式在不断变化,技术溢出机制、效果本身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利用数据统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的阶段和效果,以及从哪些方面对我国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母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技术溢出研究的新论题。本文在总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理,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模型,并利用10个典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过对技术领先国家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其技术进步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国内研发所代表的吸收能力对技术溢出效应有显著影响;印度和俄罗斯对技术领先国家的直接投资已对其技术进步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其他国家和地区则作用甚微;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中等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其技术进步的作用较小,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面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大举进攻,我国应适时的调整利用外资的政策,以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对FDI溢出效应的分析,探讨作为FDI主体的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发展的利弊,剖析制约FDI技术溢出与扩散的因素,并针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化格局下我国如何有效利用技术溢出效应增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服务贸易开放度对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物资资本积累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技术外溢效应和门槛效应等四大作用机制。根据服务贸易开放度新指标和用综合指标法衡量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选取衡量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变量,进行基于服务贸易开放度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度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人均国民收入以及货物贸易发展水平等对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要提高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必须综合考虑上面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部地区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同时人力资本积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不显著。因此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更加注重吸收国际创新型人才,增加研发投入是我国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面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大举进攻,我国应适时的调整利用外资的政策,以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对FDI溢出效应的分析,探讨作为FDI主体的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发展的利弊,剖析制约FDI技术溢出与扩散的因素,并针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化格局下我国如何有效利用技术溢出效应增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R&D溢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国际R&D溢出的两个重要渠道,而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国际贸易和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运用中国1985~2008年的经济数据实证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国际R&D溢出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结论显示:(1)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R&D溢出渠道均能显著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R&D溢出渠道是中国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2)知识产权保护的直接效应不利于中国的技术进步;(3)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内研发的协同效应显著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知识产权保护与进口贸易和FDI溢出渠道的协同效应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在我国地区之间并不存在互补性,而是表现为竞争关系,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地区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仍然受地理距离的影响,临近区域的空间溢出和关联效应比较明显,可以部分解释我国不同经济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形成和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