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发改委在《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今后将开展以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式企业债券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同年成功发行了深圳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中关村高新技术集合债券,截止2012年,我国共发行了10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本文旨在从与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需求以及对应的信息管理所牵涉集合债券内容安排为视角,具体分析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要素和特征,阐述相关制度安排和法律问题,以期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型的制度建构与机制运行设计上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2.
集合债券: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融资难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难题,而现有的发债制度又使得单个中小企业基本无缘于债券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应运而生。“捆绑发债”的集合债券具有审批时间短、融资成本低、发行速度快、信用等级高等独特优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融资渠道。而2007“深圳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关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成功,产生很强的示范效应,将会推动中国的融资体制改革和产业的换代升级。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是我国债券市场上的标志性事件。集合债券是运用信用增级的原理,通过政府组织协调,将中小企业捆绑集合发行的企业债券。该债券利用规模优势,合理分摊资信评级、发债担保、承销等费用,有效地规避了单个企业发债规模偏小、担保难及发行成本过高的问题,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的途径。从目前情况看,集合债的发行仍面临审批和担保方面的难题。本文针对当前的集合债担保模式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4.
张文 《云南金融》2011,(9Z):97-98
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是我国债券市场上的标志性事件。集合债券是运用信用增级的原理,通过政府组织协调,将中小企业捆绑集合发行的企业债券。该债券利用规模优势,合理分摊资信评级、发债担保、承销等费用,有效地规避了单个企业发债规模偏小、担保难及发行成本过高的问题,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的途径。从目前情况看,集合债的发行仍面临审批和担保方面的难题。本文针对当前的集合债担保模式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5.
曾江洪  段丽 《财务与金融》2012,(4):16-19,26
集合票据、私募债等新的融资模式的出现使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生存空间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将集合债与集合票据、私募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良好的信用风险控制和成本优势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生存的保障,而加强信用风险控制与提高融资效率是未来发展的保障。本文据此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建议,为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它的企业规模小,信用不够,二是它的贷款额相对少,因而融资成本高。为此,人们创造性地发展了一种中小企业的"集合融资"模式。"集合融资"是指:若干家中小企业,通过股权或协议建立集团或联盟,通过合力来增进信用,降低融资成本,相互帮助以共同获取社会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中小企业集合融资的方式主要是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债券是约定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就是若干中小企业以集体的名义向社会发行的债券。它可以解决单个企业由于规模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创新,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创新性金融工具,中小企业集合债的成功发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相关利益主体协调难度大.成功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必须有一批真正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有效解决集合债券担保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主要模式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债融资模式中,主要有以中关村模式为代表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模式、以山东诸城模式为代表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和区域集优融资模式。(一)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模式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模式,以中关村模式最具典型性。其融资特点主要是:"统一冠名、分别负债、统一担保、集合发行。"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由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从其做过贷款担保的300多家企业中严格审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一个创新,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本文主要分析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优势、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菁梅 《云南金融》2012,(9Z):84-84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一个创新,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本文主要分析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优势、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集合”融资诀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息补贴、担保增级、巧用期权,堪称利用集合债、集合票据进行集合融资的三大法宝。继集合债之后,又一款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核心问题的金融产品——集合中票在去年年底隆重登场。一时间,多个城市摩拳擦掌,充满着集合中票的发行热情。究竟如何更加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但其因发行主体复杂、集合企业筛选不规范、担保难等问题,暂时未能广泛推行。本文在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集合债券融资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担保行业结构调整、降低准入门槛和优化发债企业的组合设计等措施,以完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融资难长期以来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集合债券的出现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由于集合债券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集合债券的适用性不强。本文通过对比"区域集优"债务融资(基于集合债券的创新融资方式)和传统企业集合票券的特点,阐述"区域集优"债务融资的创新优势,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确保债券是否成功发行的重要环节便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有没有进行增信操作,尤其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在定价、增信措施和政府在这些债券发行中所承担的责任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同,要是想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融资方式得到更好地发挥就得在债券发行中将政府定位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尽最大的努力让债券联合发行人增加,并且将不遵守合约的发行人减少,充分的调动债券内部以及增信措施,提升中小企业的信誉,运用这些来确保市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区域集优债务融资工具、私募债以及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等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主要创新,指出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行主体较少、参与主体积极性缺乏、政策保障不到位、融资成本高等不足之处。为促进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最根本的是让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回归直接金融。今后要加大对中小债券市场的政策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债券产品和发行模式创新,建立债券违约风险的止损机制,完善中小债券市场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6.
集合债券: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个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可能性很小,如果将一批中小企业捆绑起来,则发债的可行性将大增,这就是所谓的集合债券。由北京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和深圳贸易工业局牵头的两单集合债券正在发行中,如果运作良好,无疑实现了企业债的一个突破,也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7.
李琳 《时代金融》2007,(9):9-21
单个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可能性很小,而将一批中小企业捆绑起来,则发债的可行性将大增,这就是所谓的集合债券。目前正在发行中的分别由北京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和深圳贸易工业局牵头的两单集合债券如果运作良好,无疑是企业债券的一个突破,也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与集合票据的出现,使中小企业多了一个融资选择。这两种融资工具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先后推出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区域集优集合票据是集合票据的再度创新,该模式是否可以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融资效率是关键。文章通过超效率DEA模型对区域集优集合票据发行主体的融资效率进行了时间和地域上的对比分析,发现区域集优集合票据融资效率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提升,且在区域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文章通过行业筛选对融资效率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区域集优集合票据发行机制在筛选企业、募集资金用途方等方面存在不完善性,对此提出建议提升和优化融资效率。本文的研究对于更好地完善区域集优集合票据的发行,进而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融资难长期以来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集合债券的出现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由于集合债券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集合债券的适用性不强。本文通过对比区域集优债务融资(基于集合债券的创新融资方式)和传统企业集合票券的特点,阐述区域集优债务融资的创新优势,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