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一个创新,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本文主要分析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优势、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一、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主要模式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债融资模式中,主要有以中关村模式为代表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模式、以山东诸城模式为代表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和区域集优融资模式。(一)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模式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模式,以中关村模式最具典型性。其融资特点主要是:"统一冠名、分别负债、统一担保、集合发行。"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由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从其做过贷款担保的300多家企业中严格审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与集合票据的出现,使中小企业多了一个融资选择。这两种融资工具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融资难长期以来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集合债券的出现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由于集合债券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集合债券的适用性不强。本文通过对比区域集优债务融资(基于集合债券的创新融资方式)和传统企业集合票券的特点,阐述区域集优债务融资的创新优势,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融资难长期以来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集合债券的出现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由于集合债券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集合债券的适用性不强。本文通过对比"区域集优"债务融资(基于集合债券的创新融资方式)和传统企业集合票券的特点,阐述"区域集优"债务融资的创新优势,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它的企业规模小,信用不够,二是它的贷款额相对少,因而融资成本高。为此,人们创造性地发展了一种中小企业的"集合融资"模式。"集合融资"是指:若干家中小企业,通过股权或协议建立集团或联盟,通过合力来增进信用,降低融资成本,相互帮助以共同获取社会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中小企业集合融资的方式主要是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债券是约定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就是若干中小企业以集体的名义向社会发行的债券。它可以解决单个企业由于规模  相似文献   

7.
蔡龚 《财政监督》2014,(5):33-35
我国的债券市场还处在一个初步发展阶段,市场产品单一,几乎全部都是高信用评级产品,收益率幅度甚小,为了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开发低评级的债券产品,2007年我国推出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这不仅拓展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了中小企的融资难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6年来,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融资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破解的大潮流下,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是一种积极的方式和趋势。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来探讨如何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但其因发行主体复杂、集合企业筛选不规范、担保难等问题,暂时未能广泛推行。本文在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集合债券融资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担保行业结构调整、降低准入门槛和优化发债企业的组合设计等措施,以完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展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群 《新金融》2010,(9):46-49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打破了只有大企业才能发债的惯例,优化了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创新了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当前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还处在探索阶段,准入门槛过高与处于成长期中小企业发展的矛盾,未来的不确定性与担保机构承担风险较大的矛盾,以及成本约束使债券市场的这一新品种面临诸多困境。促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健康发展,要从健全机制、配套政策、落实担保等方面入手,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推动型发展转变;建立完善覆盖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组织运行全过程各环节的政策法规;加大各级配套扶持力度,降低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完善担保运行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担保信用体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重大作用。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中小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进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而集合债券作为当代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形式,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寻找有效的集合债券融资渠道。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模式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重大作用。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中小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进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而集合债券作为当代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形式,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寻找有效的集合债券融资渠道。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模式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曾江洪  段丽 《财务与金融》2012,(4):16-19,26
集合票据、私募债等新的融资模式的出现使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生存空间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将集合债与集合票据、私募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良好的信用风险控制和成本优势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生存的保障,而加强信用风险控制与提高融资效率是未来发展的保障。本文据此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建议,为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韩国企业集合债券信用增级模式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增级机制不完善是目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而我们的近邻——韩国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P-CBO)融资模式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较好解决了其中小企业发债融资难问题,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通过对韩国P-CBO信用增级模式的全面研究,在深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债券信用增级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韩国P-CBO增信模式对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勤 《国际融资》2010,(3):41-44
通过几年的发展,中小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提供了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发改委在《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今后将开展以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式企业债券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同年成功发行了深圳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中关村高新技术集合债券,截止2012年,我国共发行了10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本文旨在从与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需求以及对应的信息管理所牵涉集合债券内容安排为视角,具体分析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要素和特征,阐述相关制度安排和法律问题,以期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型的制度建构与机制运行设计上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前,信用增级机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展的突出问题。韩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P-CBO)融资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较好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债融资难问题,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要通过积极稳妥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标的资产多样化、引入设立中间层债券模式、创新内部增级手段等措施,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区域集优债务融资工具、私募债以及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等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主要创新,指出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行主体较少、参与主体积极性缺乏、政策保障不到位、融资成本高等不足之处。为促进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最根本的是让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回归直接金融。今后要加大对中小债券市场的政策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债券产品和发行模式创新,建立债券违约风险的止损机制,完善中小债券市场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8.
确保债券是否成功发行的重要环节便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有没有进行增信操作,尤其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在定价、增信措施和政府在这些债券发行中所承担的责任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同,要是想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融资方式得到更好地发挥就得在债券发行中将政府定位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尽最大的努力让债券联合发行人增加,并且将不遵守合约的发行人减少,充分的调动债券内部以及增信措施,提升中小企业的信誉,运用这些来确保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用增级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用增级是提高集合债券信用等级、增强投资者信心、保证集合债券融资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本文介绍了信用增级的基本原理,阐述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用增级的实践情况,分析了我国集合债券信用增级机制的不足,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出现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大创新,能够促进优质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较好地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从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出发,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普及难点、发债体系进行研究,并从普及角度出发对发债门槛的设置、市场推动发债、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担保机制的完善和资全投向的把握这五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