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设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吸收了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方法在数据处理上的优点,构建出基于粗糙集-BP神经网络集成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非线性仿真预警系统。选取我国2007~2009年东、中、西部地区9个县的27个样本数据,运用该非线性仿真预警系统进行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样本地区的债务风险都处于"中警"及以上状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普遍较高,同时,样本地区债务风险综合评价值是不断提高的,说明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与单纯的BP神经网络仿真预警系统相比,该仿真预警系统不仅降低了BP神经网络的复杂性,节省了训练时间,而且具有更好的预警准确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地方经济发展指标、地方政府收支指标、地方公共风险指标和地方政府债务指标四个方面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2016年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非线性预警研究,因子综合得分表明2009年到2015年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处于相当不稳定的状态.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则显示,2016年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处于高度风险区间,说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性较大,应采取措施尽快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存在比较严竣的地方财政风险,主要表现为财政赤字风险、债务风险及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风险.构建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机制,有必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源建设的新思路,继续深化分税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式,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系统及风险准备金.  相似文献   

4.
地方财政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存在比较严峻的地方财政风险,主要表现为财政赤字风险、债务风险及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风险。构建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机制,有必要积极探索市场条件下财源建设的新思路、继续深化分税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式,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系统及风险准备金。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的收支缺口越来越大,债务迅速膨胀。债务存量较多、结构失衡、使用效率低下、偿还期集中等问题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蕴含风险日益增加,究其原因既有债务约束软化、债务收支监管乏力、风险预警系统失准等债务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有财政分权、转移支付等制度方面的局限。鉴于此,从应对地方债务风险的短期举措和长期制度建设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为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路径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爆发与传导有可能波及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影响其健康运行.政府性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威胁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政府性债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尽管吉林省地方政府性债务尚在合理区间,总体风险可控,但债务的错配性和隐蔽性不断加大,所能诱发的各种风险不容忽视.吉林省应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划清市场边界,增加地方债务透明度、控制债务规模,加强财源建设、拓展融资渠道,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有效防控地方政府性债务引发的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稳增长与防风险双重目标下,文章从债务压力、偿债能力及经济增长潜力3个维度,选择14个指标,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进而从省域层面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债务风险进行了评估,并以3倍标准差来划分预警区间,对各省市进行了风险标识。结果显示, 31个省市都处于风险可控区,同时还得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经济发达程度呈现较强的负相关性、地方政府举债的经济增长效应已完全弱化、负债率越高的省市经济增长潜力越弱的结论。基于这些结论,提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负债融资已成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规模极大,隐蔽性高,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其产生根源,应从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改革、深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培植地方政府财源等方面采取措施,化解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已经成为潜在的财政风险。亟需在矛盾爆发之前,适度控制债务规模,防患于未然。理论界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适度问题已有研究,然而一些模型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债务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负担出发,探讨债务与国民收入和财政的内在关系,从而构建数学模型,论证地方政府新一期债务适量规模以及最佳债务规模,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地方政府公债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取得对我国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综合评价,在构建债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省域债务风险进行了排名和分类,结果显示:经济的高速发展无法掩盖债务的高风险,债务风险的直接原因是财政收支的不平衡,重要诱因是城市的不断扩张,而“后土地财政”时代的到来则进一步加剧了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省份的债务风险.在管控债务风险方面提出:其一,控制债务规模,盯紧债务负担率阀值;其二,逐步转变地方政府“双重代理人”身份,将债务纳入政绩考核机制;其三,对于投资驱动型省市,债务风险防控原则上“堵不如疏”;其四,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实现财政长期平衡.  相似文献   

11.
略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均有数量不等的债务存在,且债务数额呈上升趋势,地方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要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必须理顺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建立国家债务监测体系,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归口管理,完善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编制财政风险预算.建立财政风险基金,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已经成为潜在的财政风险。亟需在矛盾爆发之前,适度控制债务规模,防患于未然。本文从债务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负担出发,探讨债务与国民收入和财政的内在关系,从而构建数学模型,论证地方政府新一期债务适量规模以及最佳债务规模,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地方政府公债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下,由于在确认、计量和报告财政负债方面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政府财政运行面临多重风险。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不断扩大,只有构建有效的政府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才能够及时地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可以为政府财务风险的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且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十分高效快捷。本文以政府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为基础,分析政府财务报告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出以风险预警为目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进设想,以期对于政府财务信息的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后土地财政时代,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以2012年全国30个省市数据为基础,构建3个方面共13个指标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体系。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排名前三的是广东、江苏和山东。进一步分析发现,债务风险与经济实力本身存在正相关,与经济增长速度存在负相关,脱离经济基础的过快经济增长是不可靠的,是存在隐患的。  相似文献   

15.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首要任务是认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文章在简要回顾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着重从控制和管理结构风险的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结构、债务的资金投向结构以及未来债务偿还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进而指出我国地方债务在资金来源集中度、投融资结构、或有债务以及管理体系方面都存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财税体制改革、债务投融资结构匹配、关注或有债务以及提升债务管理水平等措施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产生,究其根源,是我国的产业创新升级滞后的产物。产业升级滞后使得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由此形成巨额的地方债务风险。破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关键需从产业创新入手,发展具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和吸纳就业能力等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键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已经在全世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如何合理地控制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控制政府举债规模、加强债务管理体系、完善政府偿债机制、建立风险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变化趋势来看,如果不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有效控制,债务风险将危在旦夕;从区域分布来看,除北京、上海、天津和海南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表现为"权、责、利"关系失衡,包括债务权力缺失、债务责任不清和债务利益扭曲。纠正这种失衡的核心是防止地方政府债务私人利益侵蚀,实现地方政府债务行为"忠诚"地为公共利益服务。为此,抓住债务"权、责、利"关系是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治体系的关键,具体包括:一是确定赋予地方政府债务权力的时机;二是基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设计地方政府债务责任约束体系,解决新增债务、无效债务和逾期债务膨胀问题;三是提出实现地方政府个人利益向社会利益收敛的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国规定地方不允许发行债券,不许列赤字,但是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变相的方式大量举债,地方债务规模急剧扩张,地方投融资平台规模不断扩大,潜在的风险很大。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已严重的影响了本级财政的运转,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最大的潜在风险因素之一,各方对由此引发的债务风险颇为关注。本文主要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2010年审计报告首次披露地方政府债务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及其风险获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呈现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特点,部分地区债务负担重、风险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产生与政府职能转变、财政体制、治理机制、债务管理等问题密切相关,必须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设服务型政府,进行财政体制、官员考核晋升机制、政府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化解可能存在的债务风险,发挥地方政府债务的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