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但是公允价值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公允价值获取的局限性、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相关审计的配套工作有待加强等问题。 一、我国公允价值理论的产生背景及不足之处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无论是概念还是具体应用的范围都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方向。但我国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  相似文献   

2.
徐恩景 《中国外资》2009,(2):59-59,61
我国在上市公司率先实行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这是我国会计走向国际化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而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矛头直接指向会计准则,认为第157号美国会计准则要求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我国刚刚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新准则面临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本文从会计与金融危机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试图探讨出金融危机下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何去何狄。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上市公司率先实行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这是我国会计走向国际化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而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矛头直接指向会计准则,认为第157号美国会计准则要求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我国刚刚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新准则面临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本文从会计与金融危机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试图探讨出金融危机下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4.
吕兰英 《时代金融》2008,(5):145-146
新企业会计准则已经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引入公允价值,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趋势。文章针对我国会计准则及国际准则关于公允价值内涵的差本文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涵义出发,分析了当前实施公允价值计量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最引入注目的一大亮点就是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要求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等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这表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程晓凌 《中国外资》2013,(22):59-60
随着新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6日发布,对会计准则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从其中对公允价值计量范围的界定中可见一斑。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崔宗讲 《会计师》2011,(3):11-12
<正>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1项基本企业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体系中的很多方面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引入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中具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目前的公允价值应用环境,新会计准则只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由“接轨”变为“趋同”这一重大变革,而且改变了利润表“收益”的含义,即由传统净收益扩展到全面收益,使我国会计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业绩,不仅包括已确认利得和损失,  相似文献   

9.
林筝 《时代金融》2013,(17):43+45
会计学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由来已久。2011年,IASB正式发布公允价值的IFRS13准则。而我国也在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并于2012年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国际以及国内关于公允价值的概念定义,然后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经验,浅谈其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6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与之前的会计准则相比,公允价值得到了更实质、更广泛的应用,这被看作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而迈出的具有质的飞跃性的一步。本文从财务报告的角度来分析公允价值的运用。一、公允价值的内涵2006年9月,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  相似文献   

11.
浅析新会计准则亮点——公允价值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婧 《金融会计》2006,(8):18-19,14
2006年2月15日,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正如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所言,作为“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它既是旧有阶段的终点,也是跨入新阶段的起点,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接轨。计量是本次准则修改中重点把握的问题,部分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使得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那么公允价值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将会计目标定位于使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但最引人关注的,可能就是“公允价值”的概念了,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最大变化。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经历了三个发  相似文献   

13.
尽管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中受到质疑,但其并非金融危机的根源。因而美国证监会反对废止公允价值计量,而2009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还公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本文认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必将建立并实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相似文献   

14.
从1998年我国颁布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概念开始。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界经历了从提倡到使用到避免使用,到现在全面应用的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2014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此准则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本文描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我国的应用历程,对新准则在实践中的应用产生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对新准则的全面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颖  金春 《黑龙江金融》2009,(10):76-77
国际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的是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同,我国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的是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计量模式,这是由生物资产的特点和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正逐步与国际财务会计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其中投资性房地产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真实反应企业的现状,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在我国房地产价值攀高的时候,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当期净资产,然而这样一个对企业有利的政策实施以后,有不少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对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秦玉 《时代金融》2014,(8X):28-28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正逐步与国际财务会计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其中投资性房地产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真实反应企业的现状,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在我国房地产价值攀高的时候,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当期净资产,然而这样一个对企业有利的政策实施以后,有不少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对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中提出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就目前已颁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至少有17个准则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发现公允价值的运用在我国经历了“先用后弃。禁而又用”的几个阶段。这次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得到了各行业的全面认可。它将会使我国的会计核算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体现。但这一计量属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以下简称房地产准则),是我国在会计准则体系中首次引入投资性房地产这一概念。我国在2001年修订企业会计准则时曾取消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后,重新启用公允价值。但仅就房地产准则而言,准则制订者对公允价值的采用还是持相当谨慎的态度。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40号——投资性房地产》(IAS40)在主要几个方面的比较,说明公允价值在房地产准则中是谨慎使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