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电力应急体系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于应急物资的管理。一套良好的应急物资管理手段,可以保证应急物资能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被提供。前几年面对台风"达维"的到来,临沂公司积极开展应急物资管理模式的创新,将那些要用到的应急物资给予均匀、高效地调配,可节省下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电力抢修。由此可以看出,应急物资管理上的优化创新,是一项非常重大的任务。然而在创新过程中,多少都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难以解决。文章对于应急物资管理创新的加强与优化进行了详细地探讨,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最后,对应急物资管理创新所产生的效益也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电力企业应急物资管理是电力行业应急体系组成的关键部分,对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虽然我国的电力系统已经具备了常态物资管理体系,但是在部分情况下,仍不能满足电力管理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电力事故频发,更加凸显了建立和完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对电力企业应急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加强电力企业应急物资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林远浩 《特区经济》2023,(3):144-147
我国对应急警务指挥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相对薄弱,但是其他领域和学科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可以作为应急警务指挥体系构建的理论指导。通过分析应急警务指挥体系的研究背景以及相关研究发展历程,在科技兴警战略背景下将“应急警务指挥体系的研究成果”分为基础理论成果、应用成果、法制成果和融合成果四类,阐述我国应急警务指挥体系的研究现状,以期对未来应急警务指挥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的形势,如何做好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建国60 周年庆典活动等重要事件和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可靠运行,科技创新必将对提高电力行业应急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谢敏  张梦云 《科技和产业》2023,23(2):204-211
社区应急管理政策工具的选择和合理的使用搭配将有助于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产生更好的政策效果。探究现阶段政府在制定社区应急管理政策中的特点与不足,对今后相关政策制定及应急管理政策体系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此,选取2003—2021年颁布的18份国家层面的社区应急管理的政策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应急管理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应急管理政策体系中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较为充分,需求型政策工具相对短缺,且存在政策工具内部分布不均的情况,同样应急管理维度下政策工具的运用与组合也存在不均衡。基于此,提出完善社区应急管理政策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已进入水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应急监测体系作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研究,将监测体系分为应急监测预案、装备体系、技术体系、能力体系、信息体系5个部分,为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日前,中煤建设集团公司制定出台了《消防应急预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快速、有效地实施消防安全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该预案对应急预案体系、火灾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应急处置原则、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程序、应急物资与设施保障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法制办1月6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全文公布了《电力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造成大面积停电的,应当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必要时,应成立现场应急处置与救援机构。同时规定,一年中发生三次以上重大事故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得再在相应岗位任职。  相似文献   

9.
实用技术     
北斗卫星减灾救助导航通信服务系统,北斗一号导航卫星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小区广播短信,智能应急电力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0.
通信技术在电力应急体系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气是城市重要的生命线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依赖性不减反增,电力系统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也在不断提高。顺应经济发展和生活用电安全等要求,现在已基本建立起全国范围的统一电网,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和共享,但与此同时,由于各子电网之间联系紧密,意外停电、短路等突发事件更易引起连锁反应,带来更广泛更严重的损失。于是,如何构建更合理、高效、稳定的电力应急体系成为当今电力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毫无疑问,完善的电力应急体系需要多种信息技术的支持,而通信技术主要是先进的通信设施,有着较高的实用性,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特区展望》2002,(5):21-21
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将迈出重大步伐。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准,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根据这一方案,我国电力体制将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国家计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厂网分开,主要指将国家…  相似文献   

12.
郝建玉 《中国经贸》2013,(12):71-7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评估体系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作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从未启动应急预案和已启动应急预案两方面,设置了一系列指标,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对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机场应急救援指挥车是民用运输机场发生紧急突发事件时的现场指挥中心,担负着现场指挥平台,并将事发现场第一手资料实时传送到机场指挥中心和地方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的重要任务。指挥车上载有自动化办公设备、视频会议设备、无线高清视频传输设备、照明系统、警示系统、安保系统以及广播系统等,要保证以上众多电气系统可靠高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有一个可靠的供电系统来为各种电气设备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大型机场应急救援指挥车的供电系统方案,可以为整个指挥车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  相似文献   

14.
张宏 《新疆财经》2009,(4):61-66
一个国家是否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应急物流管理的能力去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疆应急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新疆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首都经济》2011,(4):10-10
本市2015年前完成三大流域治理 据悉,本市防汛抗旱工作将更加注重防洪减灾体系的完善。2015年前将完成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三大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流域防洪能力。同时将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社会动员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否具有应对灾难的经验,中国日渐完善的应急法律体系都是“指路明灯”,因为它们集中了古今中外的应急成果。  相似文献   

17.
吕丛丽 《辽宁经济》2010,(10):99-99
一、电力安全与应急的重要性1.电力安全直接影响各行各业和社会稳定。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具有社会公用事业性质的行业。它牵扯着工业、农业、国防、交通、科研等等各个行业的综合发展,联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如果电力中断,将使各行各业的生产停顿甚至瘫痪,有的还会产生一系列次生事故,  相似文献   

18.
加强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必须要上升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提升我国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的基础和根本保障,也是提升我国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的核心目标,二者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立要从基础上抓起,要将其作为系统工程来建设,要能达到高效运转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史良  曾立  孟斌斌 《科技和产业》2021,21(6):142-147
作为应对重大突发和公共安全事件的"杀手锏",应急管理体系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任务,并随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之深度融合,使其产生了质变飞跃.首先梳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赋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现状,分析新兴技术赋能应急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然后依据过往研究,将应急管理体系划分为平时工作体系、急时响应体系、保障支撑体系三大体系,阐述各个环节应用新兴技术的主要内容.最后,为实现应急管理体系高质量发展,顺应新兴技术发展大势,探索了未来应急管理体系融合新兴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苏北运河指京杭运河苏北段。为提升苏北运河防治船舶污染应急能力,文章选取沿线徐州、宿迁、扬州等市进行调查,并在总结分析苏北运河沿线船舶污染水域环境风险特征的基础上,建议从完善应急体制机制、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信息系统、应急处置体系、应急队伍体系等5个方面全面提升应急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