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会计造假的类型 从造假的主体来说,会计造假有两种:一是公司造假,一是会计事务所造假。  相似文献   

2.
浅谈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卓 《当代经济》2010,(14):157-157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相继曝出会计造假和舞弊丑闻,严重侵害了社会和公众的利益,使得人们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了质疑。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也因此越来越受到政府、投资者、社会公众以及会计界等各方面人士的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治理会计舞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玉兰  李刚 《技术经济》2003,22(4):43-44
<正>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我国政府也通过大力进行会计改革、引进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对拟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等措施来努力解决这一问题。自2001年以来,随着美国会计造假案的不断发生,享誉世界的五大事务所,已有两个因涉嫌帮助造假而破产,我们在震惊之余,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也倍感会计打假之艰难,会计工作者责任之重大。  相似文献   

4.
杨成文  吴涛 《经济师》2004,(6):110-110,112
文章以截至 2 0 0 3年 1 0月被中国证监会公开处罚的会计造假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动机及手段。发现造假的动机主要有上市 ,增发、配股 ,免遭“ST”、“PT”及退市 ,平滑收益 ,操纵股票价格等。造假的主要手段是借助会计政策创造虚假交易。同时指出 ,随着对会计造假打击力度的加大 ,我国上市公司机会主义会计政策选择将会增加 ,会计造假的手段会由低级造假向依靠会计政策选择的高级造假发展  相似文献   

5.
薛静 《经济师》2010,(7):151-152
随着世界各国财务舞弊案的陆续爆发,我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会计打假与治理的力度,但会计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遏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依然十分严重。其中大股东操纵业绩,利用上市公司来圈钱为自己谋利尤为突出,达尔曼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达尔曼从上市到退市,一直存在着会计造假的现象,它上市的最终目的就是把投资者和银行的钱转移到董事长许宗林及其同伙的个人私囊。它的造假手段属于中国股市的"经典之作",几乎集中了我们所知的所有上市公司造假行为,在不到十年的上市旅途中写满了一个又一个谎言。此案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制度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上市企业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很多公司是在上市之前就开始持续造假.本文以欣泰电气为例,分析企业造假的情况,发现企业造假的主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原因是上市敛财.针对这个原因文章提出了大大提高造假成本来防范企业造假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会计造假频出,会计诚信缺失成为我国会计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因此,中注协在2013年的工作部署中将行业诚信文化建设放在首位。从分析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现状出发,对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缺失经济学、伦理学以及法律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缺失情况,提出以发扬会计师事务所特色,构建事务所品牌为首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近年来经济领域里发生的红光实业、郑百文、银广夏等会计造假事件,我们看到了会计造假给经济秩序造成的混乱,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隐藏在这种重大会计造假现象背后的较为普遍的会计造假行为。前不久,几个会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对笔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们到某企业应聘会计职位,接待他们的考官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做假账?如果你回答说:“不会,我不做假账。”那么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从国内的银广厦、麦科特事件,到美国的安然事件,一系列的会计造假案件不仅引发了股票市场的诚信危机,也让世人充分领略到了公司负责人(主要指经理层和从大股东中产生的董事会成员)在会计造假上的“举足轻重”地位。因此,笔者以为防范上市公司负责人会计造假活动的基本思路应是提高其造假成本,降低其造假收益,尽可能减少其私人额外净收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相继爆出了会计造假和舞弊丑闻,使得人们对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了疑虑,企业的会计舞弊及针对舞弊行为的舞弊审计也就成为社会公众和会计审计界关注的热点。从财务舞弊的内容及方式出发,指出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等是防范财务舞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2006-2008年间上市民营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民营企业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对会计事务所选择会产生影响,两者之间分离程度越大,企业越会倾向去聘请审计质量更高的事务所。  相似文献   

12.
当前金融市场常常有审计结果造假的情况发生,国内外不少上市公司会计与会计师事务所相勾结,制造虚假的审计报告进行欺诈,如"安然事件"南京中北事件"等,这些事件严重影响到了注册会计师的可信任度,造成了行业严重的信任危机.对造假事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审计任期长、与审计公司关系紧密等原因,易使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下降,从而产生审计结果造假、审计失败的情况.为了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我国已开始采用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度,本文结合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与审计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分析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度如何提升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并对完善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度提出相关意见看法.  相似文献   

13.
由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是一种减少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然而由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分析了会计造假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会计造假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约束制度缺乏,致使会计造假的收益大于其成本,并在最后试图提出一些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WTO,证券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会计信息对现代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会计、审计的法制建设不够完善,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存在许多缺陷,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造假来获得巨额利益,严重的损害了国家、人民、投资者等人的根本利益。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拟就揭露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为此,国际资本市场大力强化内部控制。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纷纷花巨资聘请海外机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上市地的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胡晓明 《经济管理》2005,(21):62-65
文章认为,会计活动外移是小规模企业最优的会计选择,会计服务是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定位,会计业务社会化是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文章并提出了促进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探讨解决CPA独立性问题时,人们似乎把过多注意力放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方面和CPA的职业道德方面。而忽视了造成CPA独立性失缺的实质原因。笔者认为。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是会计造假和财务欺诈行为的源头。我们只有从本源入手,理顺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本质上提高CPA的独立性,进而遏制会计造假和财务欺诈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再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亚 《经济师》2003,(1):191-191
会计造假屡禁不止 ,应引起管理层及会计界的高度重视。据报道 ,1 997年财政部抽查 1 1 0家企业 ,有 1 0 2家企业会计造假 ,其造假比例高达 92 .7%。另据财政部对部分行业2 0 0 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显示 ,本次抽查中发现的被查单位资产和利润失真度有明显下降 ,但是假凭证、假账、假表和假评估等 ,会计信息造假仍然严重。这与我国加入WTO、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 ;与朱基总理提出的“以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的原则相违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会计造假屡禁不止 ?文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会计信息生产者受利益驱使、法制制度不完善、企业负责人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造假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会计管理体制的思考,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采用的有限责任公司制,由于其较弱的约束力削弱了审计独立性,进而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笔者认为:在我国现阶段,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应该选择"以有限责任合伙制为主体、以普通合伙制(含个人独资)为补充"的模式,才能培育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市场新格局,促进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会计诚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爱柱 《经济论坛》2003,(22):87-87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会计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的安身立命之本。但是,近年来的现实却使会计诚信受到严重质疑,给经济的健康发展披上了一层阴影。在美国,自去年以来相继出现了安然公司、施乐公司、世通公司、默克公司、时代华纳以及安达信等一系列丧失会计诚信的造假事件,在我国也相继出现了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三九医药、蓝田股份等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欺瞒上市、欺骗投资者的诸多典型案例。2001年中国证监会共查处了与披露虚假财务信息有关的案件33起,处罚了8家上市公司及高层管理人员80人,处罚涉案会计师事务所3家,相关注册会计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