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资源较好的贫困地区使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泉州地区3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例,分析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扶贫的现状以及问题,提出"天——人——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总结了泉州市乡村旅游扶贫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新方式,希望以此打响地区知名度,提升当地的旅游形象,带动居民增收致富。随着2020脱贫攻坚年的到来和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将旅游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相互结合,已成为了各地积极思考探索的问题。推进精准扶贫,就要针对国内不同贫困地区的区域环境、不同贫困户的现有状况,运用科学方法和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准确识别、指定帮扶、全面管理。通过开发贫困地区特有的乡村田园、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具有当地地域特点的特色景观,让贫困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红色旅游扶贫也已成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宁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研究不仅关注红色旅游在宁夏地区的扶贫功能,立足宁夏实际,着力构建宁夏地区红色旅游扶贫机制。从而促进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与销售,推动宁夏地区红色旅游扶贫任务的落实,带动宁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呈现出从区域经济效应为主向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并重发展的态势,研究视角也开始从贫困地区向贫困人口转换。本文在分析以藏族为主体的典型民族贫困地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贫困与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研究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正面效应感知明显而负面效应不敏感,对发展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具有较高参与热情;不同人口特征的居民参与机会和能力在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上有显著差异;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正效应的感知对其态度和参与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旅游振兴是指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是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苦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桂西北民族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一些特殊的民俗旅游资源,但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导致经济相对落后。目前,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下,交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自然的旅游资源和传统的人文旅游资源得以开发。本文选取桂西北民族地区两个典型乡村旅游振兴点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振兴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国可持续旅游扶贫效益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刚  徐虹 《旅游学刊》2006,21(9):64-69
相对于传统扶贫而言,旅游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旅游扶贫以来,旅游业在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综合效益方面的确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但与此同时,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受益不均、旅游漏损、产品模仿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弱化了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效应,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对影响我国可持续旅游扶贫效益的因子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精准扶贫政策不断推行,贫困地区基本文化服务建设成为目前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贫困地区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上不断完善,这一举措既维护了群众基本利益,又提升了国家对民众的公信度,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延伸。但是在我国多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严重,诸如:乡村公共文化设备较城市仍有滞后性,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等。为此,本文基于精准扶贫视角,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出路。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英德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加上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红茶文化,有着发展旅游业助力扶贫的优势。在中央和地方政策指引下,清远英德市秉承农旅结合理念,形成了旅游扶贫新模式。本文通过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英德市在推进旅游扶贫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挖掘其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最后提出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完善当地交通设施、改良宣传方式、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战略等对策,为当地及其他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正逐步兴起,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响亮提出"旅游立县"战略,发动"全民兴旅",促进"全业融合",打造"全景梅山",把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开发、农民就业增收等有机结合起来,基于此,本文把视角聚焦于文化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创新路径研究将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价值和实践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在扶贫工作方面的重视度大幅提高,专门成立了扶贫办等相关的工作小组,并且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合作,对于贫困地区旅游的精准扶贫试点开展全面工作。山西省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大省,同时也是国家促进生态旅游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1.
随着贵州省贵阳市"爽爽的贵阳"旅游形象的建设,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其经济文化社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017年贵阳市GDP达到353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在贵阳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地区内的贫富差距也开始加大,贵阳地区内的贫困问题成了贵阳在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经济状况及贫困情况,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试图从旅游精准扶贫的思路出发,为贵阳市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推动贫困地区经济迅猛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然而,发展旅游业离不开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旅游职业教育的开展,充分发挥了人才培养的优势,明确了人才培养的体系,并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其成为贫困地区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实现旅游业的精准扶贫。本文为以"扶贫"与"旅游"作为研究的视角,对旅游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若干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带动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同时对促进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推动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也将以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为例,探讨民俗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让民俗旅游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如今,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被不断挖掘,其经济性与致富能力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民族地区大多经济水平不高,但拥有独具风情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那么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扶贫工作必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贵州黎平县为例,对民族地区如何开展文化旅游扶贫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阿坝州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与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交相辉映,为发展文化旅游孕育了肥沃的土壤。本文根据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对其开发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加快发展阿坝州文化旅游的路径和方法。对促进阿坝州文化旅游产业科学发展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贫困问题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旅游业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贫方式。我国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促使竹文化旅游迅速发展,也使竹文化旅游精准扶贫成为可能。本文以贵州省六盘水市老厂竹海景区为例,分析该景区竹文化旅游资源及竹文化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创新性地提出直接参与式、间接参与式和"旅游+"式三种类型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为今后开展竹文化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书讯     
《生态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本书对国内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成果与观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广西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及分布规律,从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入手,对广西的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城市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生态旅游扶贫及生态旅游开发的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提高贫困人口的受益水平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提高贫困人口受益的角度,通过对广西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耦合内在机理研究,分析制约贫困人口受益的耦合因素,优化提升广西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耦合效应途径,为精准扶贫助力,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9.
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帮助实施精准扶贫这一政策,文章以四川省眉山市为例,在旅游扶贫视角下对川渝地区饮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研究.文章既能落实国家扶贫政策问题,又可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有一些帮助,并且能够将该地区的特色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正能量的推广传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旅游胜地香格里拉为例,从旅游产业对旅游地的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和社会文化效应来分析旅游产业对贫困地区的"美化"效应。研究表明:旅游产业的发展能极大地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得原本在人们心目中偏远落后的贫困区,成为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旅游天堂。但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进入旅游地之后,必定会给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及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