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受到广泛关注,参赛人数之多和参赛面之广都前所未有,大赛已成为各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载体。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背景、特征和意义,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析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施教方,从引导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参赛能力、加强顶层设计、保障培训师资等方面出发,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培训指导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岗课证赛对接、德能识业共育"是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开发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在原有的"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技能大赛,体现技能大赛对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参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改的目的,为学校培养"双师"+"引导师",为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3.
彭红霞  王钦  李庭燎 《江苏商论》2023,(1):120-122+126
基于新文科背景下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要求,文章提出学科竞赛+理论教学+多维自学+科研+创新创业即“赛教学研创”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即“赛教学研创”五位一体,对五个环节分别设置培训和考核内容,以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探索新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热潮的背景下,商业模式不断迭代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常存在五大商业逻辑问题,这也是项目计划书撰写中的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具体项目进行商业逻辑案例分析,项目商业逻辑的设计可以分四步进行,为理顺商业逻辑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对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和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指导与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商》2015,(25):31-32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行业成为近年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选择,随着"互联网+"政策的提出,互联网行业和多个传统行擦出了精彩的火花,但既有研究都未仔细挖掘过大学生在互联网+某个行业方面的创新创业。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是近年流行于大学生群体的新型学习方式,也是"互联网+教育业"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者和成功创业者的采访,结合《2015年毕业生就业报告》的数据,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大学生在移动学习方面进行创新创业的动机、问题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张倩  张莹 《北方经贸》2020,(1):153-154
本文深度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创业教育方法比较滞后、创业指导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着眼于财经院校的办学特色,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策略,旨在更加切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所需。  相似文献   

7.
陈玉静 《商》2014,(2):337-338
高职会计技能大赛遵循“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充分发挥大赛的导向功能”的指导思想,本文尝试以《出纳岗位实务课程》为例探讨技能大赛与高职会计岗位课程结合的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是大学生创客在创业经验、资金支持、抗压能力、外部支持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本研究以余杭梦想小镇为例,尝试将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困境问题纳入众创空间的视域之中,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归纳出特色小镇对大学生支持模式,在此基础上就特色小镇的发展改良及泛大学生创客创业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已逐渐成为了现阶段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社会就业困难现象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显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深刻分析了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就其所传达的核心精神,参考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较为成功的案例,对大学生创业困难的因素进行探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以创业促就业"已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这一问题,已有很多机构在做相关研究,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想法、创业项目、创业意义等实际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活动比赛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全面分析了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培养模式的建议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该方案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已进入由“增量经济”向“存量经济”转型过程。在存量经济背景下,实体创业越来越难,风险越来越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与“创新创业”进行了跨界融合,给实体创业带来极大便捷。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存量经济背景下“互联网+”对实体创新创业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以便对当代实体创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日前,五征首届“互联网+创客”大赛终极 PK 大赛举行,来自全公司的21支代表队参加,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为在场的员工呈现了一场创客思想火花的碰撞。本次“互联网+创客”大赛历时近2个月,涉及企业营销、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员工可针对“互联网+”命题自主或组队提报创业金点子。据大赛组织者介绍,对于此次比赛形成的优秀创意,五征将进行集中整合,作为未来移动应用、营销策略、网站运营等的开发方向。五征希望以微小的创新汇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助力企业变革升级。  相似文献   

13.
王晓华 《商》2013,(19):185-185
技能大赛是大学生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展示各种能力和风采的平台,同时也是检验老师教学效果的契机。本文拟结合我院实践对“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社会服务能力弱、就业创业能力差、推动创新国家转型的作用小。文章提出充分调动教师指导的自主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产教赛融合为基础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赛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文章用我校成功案例给出企业参与、大赛孕育和教师指导之间相互促进的产教赛融合模式实施方案。产教赛融合,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对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经济改变了我国的经济模式,互联网经济是互联网与经济的结合,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经济模式。互联网经济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密不可分,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互联网创业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和鼓励。但是如何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促进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并解决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文章研究福建省基于“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理论上可以探索福建省目前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情况。实践方面,不仅可以为福建省扶贫工作政策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提供新解决方案,同时解决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从课题研究的意义出发,又在课题的内容上从多方面阐述福建省“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开展情况。文章研究的目的是为福建省精准扶贫及大学生返乡创业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调查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结合现状的基础上,从学校、大赛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团队、学生四个层面深入思考如何将竞赛与实践课程相融合,实现“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提出建立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高函[2012]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在质量工程项目下,高校本科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目的在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刚步入本科的广东科技学院,如何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来培养一部分创新创业人才是值得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食品专业建设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通过食品类职业技能大赛,可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本文以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赛为例,阐述了职业技能大赛对食品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训练学生科研思维、提升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本文总结了新乡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整体概况,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导师负责制、以学生为主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评价考核体系等对策,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