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增增降降:透析农民收支现状□王贵英农民收入稳定增长1997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8601元,比上年增加23106元,实际增长86%。农民收入分布呈现出“高收入户明显增加,低收入户不断减少”的变化特征。目前已有45%的农户达到农村小康收...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结构和增长变化的地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三类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值与1978年相比,东部地区增长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名义增长率为14郾6%;其次是中部地区,年平均名义增长率为13郾3%;最后是西部地区,年平均增长率为12郾4%。但是由于三类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起点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建立在结构和增长源泉变化基础之上的农民收入在三类地区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改革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郾146下降到1983年的0郾138,同期,泰尔指数从0郾037下降到0郾031。此后,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一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136户农户17年的跟踪调查资料,分析了我国农户家庭经济的发展特点。以1994年为分界线,农民收入前8年呈快速增长,后8年基本处于低速徘徊状态。1996年以前的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近年来,以非农产业和劳务增加收入为主,农外就业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农户家庭财产与收入同步增加,但增速减缓。农户现金收入50%以上用于生产经营。农户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农户总体生活质量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消费需求的负面效应及消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致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的演变过程,从1978年到80年代中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自主权的扩大、粮食统购统销的逐步取消及农产品价格的调整等改革措施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增长迅速,在1978-1984年之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高达16.5%,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城张人均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2.57缩小到了1985年的1.86。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改革进入第二阶段,改革开始转向城市和国营企业,在农村由于联产承包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量释放完毕,再加之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幅度大于农产品带来的农业贸易条件恶化、农业比较利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主增长缓慢,在1985-1996年之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则降为4.11%。结果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扩大,1995年城乡收入差距高达2.72。1995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城镇中下岗职工增加,他们的收入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5.
从研究辽宁农民收入来源视角,通过统计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994—2010年以来,辽宁农村金融较好地支持了农民增收,信贷投资是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的主要决定因素,同时农民就业结构和农产品价格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据此,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支持,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影响农户对农业投资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户向农业投资的影响程度,这里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分析后表明: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对农户农业投资影响最大的是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弹性系数为-3.16,表明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与生产消费支出是反向的,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农民每年的可支配收入主要就是用于生产和生活消费,一方若是多支出,那么另一方就必然要减少支出。-3.16的系数也说明,农民当前的主要消费方向还是满足生活需要。这样的结果与当前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是一致的。2.工农商品综合比价指数。其-1.12的弹性系数显示,长期以来工业品与农产品价格差距…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中国中西部7个省15个县120个贫困村庄和1 8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村庄民主与农户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使用生活满意度法估计村庄民主的货币价值。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农户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把非贫困户和贫困户分开进行估计发现,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非贫困户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贫困户的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IV结果表明,村庄民主发育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相当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8.47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农民外出劳务收入占其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日益增强。山西省也显示出这种趋势。1986年山西省农民的人均外出收入是46.33元,占同期人均纯收入的11%,到2002年,农民人均外出收入达到616.37元,占同期人均纯收入的26%,外出收入增加额对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平均贡献率达到29%。大量数据表明,外出收入逐步成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这一需要实证检验的理论假设,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收入决定方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户当年的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增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0.
健康风险冲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本文基于中国8个省份、1354个农户、跨度15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测算了大病冲击对于农户长期收入的影响以及健康风险冲击持续的时间。我们发现:(1)大病冲击在随后的12年里对于农户人均纯收入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2)大病冲击对于农户的短期与中期影响使得患病户人均纯收入平均降低5%—6%;(3)健康风险冲击的长期影响可持续大约15年,并且冲击对于中低收入农户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价格、合作社与农民增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对农民增收问题也日趋关注。文章从近期农产品涨价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调查入手,对农产品价格与农民增收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在农民信息滞后、农产品市场势力失衡及WTO协议对国内价格支持限制的情况下,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北京市成为继上海市之后,全国第二个免征农业税的城市(省份)。北京市免征农业税有两大原因:1.为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2003年北京市农业生产总值不足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6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11.5%。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2.6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6.8%,相差近7400元。免征农业税后,将使北京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再增加24元。由此可见,尽管免征农业税对提高北京市农民收入起到的作用很小,但是政治意义重大,必将增强农民对农…  相似文献   

1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翔 《技术经济》2004,23(1):30-3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其核心是农民收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下降了6个百分点.分别是8.91%和2.89%(扣除物价因素)。这其中主要是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幅下降所导致的.1998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出现的首次下降。在农村居民内部人均纯收入水平分配差异也逐年加大.半数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仍处在平均水平以下。以中等收入组农户的人均纯收入水平为100.最低收入组与中等收入组和最高收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使用扩展的R&D模型分析了健康冲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并用1989~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冲击的发生使农户的健康人力资本下降,同时生产性支出减少,从长期来看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下降,农户的收入下降。健康冲击使农户生产性支出的比重平均下降2.76%,农户的收入平均下降5.62%;与低年龄组农户相比,高年龄组农户的支出结构和收入水平受健康冲击的影响更大;当健康冲击发生时,高收入家庭生产性支出的比重下降幅度更大,收入水平下降程度也明显高于低收入家庭;参加医疗保险可以平滑健康冲击对农户家庭支出结构和农户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采用一个农业大省的农户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结论表明,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显著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劳动力接受过相关技术培训的家庭,人均纯收入显著高于没有劳动力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家庭;家庭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劳动力数量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入世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随着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对我国弱势农业的生产和农民收入将造成重大的冲击。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它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一、入世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入世是我国农业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重要转折,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都将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1、农民工资性劳动报酬将增加,但增速将减缓工资性劳动报酬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9元,其中…  相似文献   

17.
朱剑峰 《技术经济》2003,22(8):22-23
<正>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试行和推广适应农业生产特点要求和生产力水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农副产品价格的合理调整和逐步放开,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加上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以及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同改革开放以前比较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20世纪80年代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9%左右,90年代年均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01年已达2366元是1978年人均纯收入133.6元的17倍多。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CFPS的5年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秸秆禁烧对人均家庭收入无影响,但是改变了收入结构。一方面,农户耕种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人均农业纯收入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农户积极调整土地资源,土地出租概率显著上升,带来人均土地出租收入的显著增加。此外,在非农产业有前期基础的地方,除了人均土地出租收入,人均工资性收入亦显著增加,对环境规制的不利影响起到了重要的对冲作用。本文还从减少相关生产、转变经营模式和进行绿色转型三个方面,对比农户和工业企业应对环境规制的不同方式,指出农户更倾向于向外部找突破,通过调整土地和劳动力资本配置来增加非农收入。  相似文献   

19.
张凤芹 《当代经济》2009,(21):150-151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江苏农产品出口贸易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之闻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江苏农产品出口额对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进而提出应该加大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促进农产品出口额的增加,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农业生产过程中碳减排潜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户非农就业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结合江苏省的时序数据,运用最小二乘估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分析方法,验证了农户非农就业有助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碳减排的假说。研究发现:农户人均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之差每扩大1%,将会使得农业生产中碳排放减少约2.79%;农户人均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之差和亩均化肥投入之间确实存在长期负向的协整关系;而且农户人均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之差的扩大是导致亩均化肥投入量减少的格兰杰原因。表明农户人均非农收入相对于其农业收入越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减排。针对以上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