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债务重组活动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这促成了规范该经济活动会计行为的债务重组准则的产生和发展.截至2010年,新债务重组准则在上市公司已经运行了三年多.本文分析总结了债务重组新准则的经济后果,提出了完善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1998年、2002年、2006年及2008年的补充规定这四次准则的变迁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修订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从规范研究的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应用债务重组准则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完善债务重组准则应用的建议.笔者认为准则制定者应从明确定义、分期确认收益等方面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社会应大力推进我国评估业的发展以使上市公司能恰当地取得公允价值.此外,上市公司自身和监管者都必须致力于债务重组信息披露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财税与会计》2001,(4):24-25
1998年,财务部曾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该准则自实施以来,对于规范企业债务重组交易起到重要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生一些问题。比如,该准则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帐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反映。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真正显现出“公允”,从而有可能影响因债务重组而产生的“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基于这种情况,财政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作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仍称《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下称“修订后的准则”)。修订后的准则拓展了债务重组的概念,不仅包括原准则所规范的债务重组交易,还将那些根据原准则判断债务人未作出让步,从而未在原准则中涉及的债务重组交易也涵括了。如此,债务重组准则不再引用“让步”的概念,而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俪熏重组准则修订前后在概念和会计政策规定方面的比较,见下表。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财政部发布了8项<企业会计准则>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将对一些重组类上市公司产生较大影响,引起了市场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董霞 《中国外资》2010,(8):35-36
进入新世纪以来,债务重组活动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这促成了规范该经济活动会计行为的、债务重组准则的产生和发展。截至2010年,新债务重组准则在上市公司已经运行了三年多。本文分析总结了债务重组新准则的经济后果,提出了完善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上海会计》2001,(1):22-23
一、实施《债务重组准则》的几个技术问题(一)准则的适用范围。《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准则在指南部分对债务重组的情况作出进一步的说明:(1)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即债务重组双方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会继续经营下去;(2)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3)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准则所规范的债务重组与不属于该准则规范范围的债务重组进行区分。平时探讨的债务重组一般是泛指改变债务人的债…  相似文献   

7.
朱鑫  肖代斌 《云南金融》2011,(4X):67-67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公司企业的债务重组时常发生,各类公司企业急迫需要一个完善的债务重组准则作为指导。文章主要介绍了2006年修订后的新债务重组准则与旧债务重组准则的不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研究表明,债务重组准则变迁的突出特征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实质就是国际趋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堵"了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将利润转移给债权人这个"漏洞"的同时,仍客观存在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利润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公司企业的债务重组时常发生,各类公司企业急迫需要一个完善的债务重组准则作为指导。文章主要介绍了2006年修订后的新债务重组准则与旧债务重组准则的不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研究表明,债务重组准则变迁的突出特征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实质就是国际趋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堵"了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将利润转移给债权人这个"漏洞"的同时,仍客观存在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利润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温映辉 《会计师》2009,(10):23-24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对债务重组的定义、债务重组的方式、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做了规定,笔者现就对债务重组中的会计处理问题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肖承祥 《财政监督》2012,(26):25-26
2006年修订的新准则在债务重组的有关方面都做了一定的修改。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进行债务重组,其中部分上市公司是由于财务周转困难、经营不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方式来扭亏为赢。然而在具体实务中存在一系列与企业自身有关的问题,而且新准则下债务重组也存在如偏离债务重组目的、新准则制度不完善、债务重组中相关概念难以确定和证券市场摘星要求低。并对这两方面问题提出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模企业债务重组核算及相关信息披露,财政部对1998年6月2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了修订,并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较修订前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就修订前后的债务重组定义、重组方式、债务人会计处理、债权人会处理等方面进行比较,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2.
从1999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在企业执行过程中,由于准则对债务重组业务会计处理规定上的某些缺陷,导致了某些企业尤其是某些上市公司利用此法律上的便利,随意调节度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给国家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工作方面制造了障碍,国家财政部审时度势,及时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克服了原准则的缺陷,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债务重组务和会计核算办法,使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完善,但新准则的实施由于新经济情况的情况,难免有不妥当的表现,笔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应注意的和改进的问题,希望能与同仁进行商榷并在该准则实施和执行过程中引起关注,对该准则的有效实施产生一些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债务重组准则)。文章对新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比较,指出准则有待完善的地方并给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基于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活动的规范,来分析债务重组活动对重组双方的利弊。通过分析文章认为,债务重组活动对于重组双方而言是利与弊并存的。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债权人通过债务重组保障自身权益,应成为各项债务重组活动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2001年1月18日修订颁布了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新准则实施后有效遏制了上市公司一窝蜂地突击重组和报表重组现象,但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在非现金资产计价、利用债务重组避税等方面还存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阐述这些问题,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李明杰 《会计师》2009,(3):13-14
<正>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本文对38项具体准则之一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称新准则)与原有"债务重组"准则(以下称第一次修订后的准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并对新债务重组准则运用公允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原债务重组准则是从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在1999年至2000年期间发生的债务重组已按原准则规定进行了帐务处理。根据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对原会计处理方法与修订后的准则规定的方法不同的,应予追溯调整。  相似文献   

18.
史玉光 《金融会计》2006,(10):27-29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准则(以下称新准则),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该准则第三条规定,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本文主  相似文献   

19.
债务重组新准则对遏制利润操纵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阐述了债务重组新准则的制定背景,并就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差异从定义、公允价值的作用、会计处理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对遏制利润操纵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植勇  赵勃 《会计师》2009,(10):82-83
<正>一、引言新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许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其中,债务重组准则的巨大变化是新会计准则一大显著特点。旧准则下,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阻止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而新准则下,债务重组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非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