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技术轨道理论,将中国制造业行业划分为供应商主导、规模密集型、专业化供应商及基于科学四种行业类型,解决了在专利效率研究中不同行业创新异质性问题。计量回归发现,专利对产出具有促进作用,对专业化供应商行业尤其明显。发明专利对于基于科学的行业贡献要高于其他类型专利,并且中国发明专利的创新水平及持续获益能力较低。政府应加强国家创新能力,针对不同技术轨道,实施差异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云坡  韩东林 《技术经济》2012,31(3):26-31
利用2009年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基于经典的DEA模型,对我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R&D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整体的R&D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行业间的R&D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层次低的制造业行业的R&D资源配置效率普遍低于技术层次较高的制造业行业。最后提出,必须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强化经营管理、深化技术创新以及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7-2009年的统计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改进的DEA评价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普遍不高,对创新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改进的DEA方法不仅为较少决策单元的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提高装备制造业各大类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7-2009年的统计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改进的DEA评价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普遍不高,对创新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改进的DEA方法不仅为较少决策单元的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提高装备制造业各大类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1999—2007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理论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效率,针对制度特征、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分析了它们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结论表明: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效率逐年提高,FDI对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上存在正的溢出效应,而国有程度高低则对技术效率有负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的重要政策含义是:中国制造业若要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必须加强经济安全意识,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1999—2007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和截面数据,分别采用SFA和DEA测算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效率,并对实证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用DEA得出的技术效率估计值比用SFA得出的技术效率估计值略大。两种方法测算出的技术效率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变动方向一致,但效率排名具有一定差异。研究同时表明,FDI对我国制造业行业产生了正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制度指标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比较明显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产业转型视角,将产业投资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采用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分析产业转型对制造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测度制造行业投资效率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值,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制造业的投资效率呈下降趋势;投资效率的偏低是由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的差距造成的,且规模效率小于纯技术效率。为此,应着力从加强自主创新、整合制造业产业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等方面提高产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地评价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对于完善技术创新政策促进制造业"又多又好"的提升技术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产出与效率的双维视角构建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PPE-Malmquist-LWM等方法对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效率和技术创新绩效进行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水平一般,全国30个制造行业中仅4个行业具有高产出-高效率的技术创新绩效;且行业间差异较明显,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绩效远远高于低技术行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相对效率评价方法,首先测算了制造业28个行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与技术效率指数,对技术效率指数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结论认为,我国制造业行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差异显著,多数行业不能达到技术与规模同时有效,但随时间推移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增长态势;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和纯技术效率的提高,而规模效率则表现为下降趋势,加快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必将成为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1)
为探明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低效率的缘由,文章基于山西省制造业29个细分行业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山西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测算,并进一步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2001—2008年期间,山西省制造业总体及各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增长趋势,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甚至会"拖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运用主因子分析法(PFA),对我国制造业29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严重落后于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制造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与产业结构转型未能同步。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分别对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2007—2010年间的相对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及其构成情况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发现两类行业的相对生产效率具有显著差异,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效率水平高于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但规模效率大大落后于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两类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均处于上升态势,但增长速度及其动因存在差异。最后针对分析结果,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技术行业科技活动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技术效率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运用DEA模型对2001—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行业集聚程度、行业竞争程度、企业规模以及技术创新方面探讨了影响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技术效率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逐步替代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行业是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表现形式,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将非期望产出纳入考虑,本文构建SBM模型研究2009—2016年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GML指数计算及各项分解值的变动可以看出:(1)考虑了环境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是新型制造业,这些新型制造业具备了带动和替代其他传统制造业的新动能;(2)基于GML指数的计算表明,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上升,而与规模有关的技术规模和规模效率在下降;(3)将SBM模型与GML指数结合分析,发现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累计变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处在线性趋势线上方的行业主要是新型制造业,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累计变动值更大,其有潜力在数年之后进一步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这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制造业已经实现了部分的新旧动能转换,且后续会有更多的转换发生。  相似文献   

14.
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逐步替代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行业是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表现形式,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将非期望产出纳入考虑,本文构建SBM模型研究2009—2016年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GML指数计算及各项分解值的变动可以看出:(1)考虑了环境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是新型制造业,这些新型制造业具备了带动和替代其他传统制造业的新动能;(2)基于GML指数的计算表明,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上升,而与规模有关的技术规模和规模效率在下降;(3)将SBM模型与GML指数结合分析,发现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累计变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处在线性趋势线上方的行业主要是新型制造业,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累计变动值更大,其有潜力在数年之后进一步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这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制造业已经实现了部分的新旧动能转换,且后续会有更多的转换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以2005-200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实证测评了各行业在2005-2009年间研发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效率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但技术效率变化的作用并不明显。“十一五”期间我国制定的诸多鼓励装备制造业创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市场化进程加速这两个因素共同推动了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在2005-2009间的年均研发创新效率的增长指数存在差异,从年均研发创新效率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两个维度来看,专用设备制造业位列第一,而金属制品业排在最后。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组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与评价方法,结合我国实际,经济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定义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主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五大产业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依其本质特征和演变过程,可以构造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进行整体评价,199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测算结果为14.43%,表明我国总体上已进入 高新技术产业化成长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方法 (DEA)对2011年我国27个省市装备制造业及子行业之一——专用设备制造业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差值比较,对专用设备制造业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不一致性,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其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多处于"双低型"的第三象限内;而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为一般的中部地区则多处于"双高型"的第一象限内;西部地区发展差异不大,多集中于第三象限内。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及竞争优势提升依赖于其技术创新能力。以高技术制造业下属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高技术制造业每个行业动态效率变化值,并结合熵值法确定投入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各创新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度。结果表明:①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在2014-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最低,但整体上创新效率发展态势较好;②技术进步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③相同投入要素在不同行业中的贡献度差异较大,主要归因于指标投入强度及技术创新能力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能源要素作为考察资源配置效率不可或缺的因素,其配置是否有效与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判断我国制造业是否存在能源错配现象,厘清行业异质背景下能源错配影响碳排放效率的理论机制,基于2012—2017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度行业能源错配指数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能源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各行业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能源配置扭曲。(2)改善能源错配显著影响行业碳排放效率,但行业异质性使得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对宏观角度及时调整行业能源配置、加强环境保护约束,完善环境补偿机制、引导低碳创新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