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嵘 《经济论坛》2005,(24):98-99
一、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要性 狭义公司治理的概念是把公司治理看作一种机制,通过它股东可以保证经理按股东的利益行事。一个更广义的公司治理的概念是,公司治理是一种手段,资金提供者为了保证他们的资金不被侵占并且他们可以获得投资回报而通过它来控制经理。“资金提供者”显然比“股东”的概念更加广泛,在商业银行中,“资金提供者”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存款者。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广义的公司治理,而且需要政府和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普通企业,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管制要严格得多,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问题也由于政府对银行体系的严格管制而变得更加复杂。本文笔者将详细阐述管制是如何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影响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普通企业,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管制要严格得多,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问题也由于政府对银行体系的严格管制而变得更加复杂.本文笔者将详细阐述管制是如何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影响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  相似文献   

4.
赵勇 《经济前沿》2006,20(2):104-105
相对于普通企业,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管制要严格得多,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问题也由于政府对银行体系的严格管制而变得更加复杂。本文笔者将详细阐述管制是如何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影响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提出在银行这类金融中介里,信息不对称和管制导致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监管者在市场准入、接管和银行行为等方面的监管也降低了市场的作用,使得产品竞争及接管很难实现。同时。本文研究了我国16家银行的股权结构集中程度、董监事会规模及组成、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分离情况、大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问题及银行与股东的关联交易情况。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缺乏明确的目标.不能解决经营者激励和监督的问题,董事会的独立性较差。信息披露力度小,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需大力改善。  相似文献   

6.
论银行业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尽管银行业的公司治理在实践中非常重要,但其理论基础却不甚明晰。我们认为正是银行业的特殊性使得银行业与一般企业的公司治理存在着重大区别。银行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高杠杆率、资产组合的不透明性、存款挤兑的可能性以及存在外部安全网和严格的监管。基于上述行业特性,我们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试图建立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的分析框架。分析的结论是:股东在银行公司治理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其作用不宜高估,市场约束与外部监管应保持平衡并相互补充,存款保险制度一定要有审慎的银行监管作支撑,而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则需斟酌使用。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影响金融危机的公司治理方面的要素进行了简要总结。探讨了本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建设的几点启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目标要兼顾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确立董事会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发挥外部中介机构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改善并提高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8.
银行体系的重要地位和银行危机的频繁发生显示了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山东、河南两省 2 8家城市银行的调查样本对我国地方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治理机制及其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 ,虽然我国地方性银行国有和集中的股权结构特征明显 ,但大股东的国有性质并没有对银行绩效产生影响 ,同时集中型股权结构对银行绩效有明显的积极影响。银行高管人员薪酬有较明显的负激励效果。此外我们还发现 ,外部董事比例和银行规模基本没有对银行绩效产生影响 ,而且山东、河南两省城市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也不存在省际间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金融控股公司运行的特殊性必然导致其利益主体的冲突性较其他企业更为激烈。受金融行业严格管制的影响,金融控股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受到削弱,内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则大大提升。严格的行业监管是对公司治理的一个有效补充,但在综合监管手段匮乏的情况下,应强化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建设为目标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上市银行内部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是维护所有股东及相关者的利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绩效、防止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的制度保障.本文从股东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监督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五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致力于解决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冲突以及银行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进而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本文以我国10家上市银行2007—2010年的年报为数据来源,对上市银行治理机制对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对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影响,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承担越低;国有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非上市流通股比例与银行风险正相关;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高管薪酬没有对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基础是债权和股权;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控制论、代理监督论、债务约束论,以及相机治理论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中作用实践表明,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公司治理各有千秋,但彼此也在相互学习。在转轨经济时期,银行主导型公司治理也许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国银行业开始了以"建立和完善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各构成要素的现状及其对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影响.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仍不合理,依然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董事会与监事会的架构基本合理;各银行高管的人均薪酬较高.独立董事比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一大股东的国家股性质对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具有正面作用;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资本充足率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治理机制与综合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上市以来至2008年公布的所有年报和半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不同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对包括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在内的银行综合绩效的影响。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发现,股权集中度以及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综合绩效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董事会规模和银行综合绩效呈现出显著负相关的关系。此外,控股股东性质对上市银行综合绩效没有明显影响,也无直接证据支持战略投资者持股和管理层薪酬激励能显著改善银行业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公司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外部治理包括市场对公司的控制 ,市场对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控制 ,以及市场对劳动力的控制。内部治理包括股权结构信息披露 ,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和股东、银行、雇员在公司内部治理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成长:理论内涵与成长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业银行成长过程中,除了市场竞争、技术进步等一般因素外,资本约束、公司治理、管理能力、银行战略、综合化经营、金融创新、银行家和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商业银行成长具有决定性影响.商业银行成长的边界不仅包括外部的规模边界,而且还包括内部边界和寿命边界.商业银行的成长路径主要有自然成长、购并成长和跨组织成长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在金融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背景下,购并成长、跨组织成长对商业银行成长的意义更为显著.评价一家银行的成长性,不仅要考虑规模和速度,更要考虑成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6,(7)
文章根据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及经营绩效的理论,结合2014年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权结构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负的效果,公司治理机制对经营绩效作用不显著,而银行上市与否则会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扬 《经济师》2008,(5):239-240
作为一家具有140多年历史的企业,拜耳公司(拜耳集团的控股公司)目前采用的控制机制,是典型的德国公司治理模式:双层董事会系统+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倾向于以内部治理为主的模式。双层董事会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监督董事会与管理董事会相互分离;监督董事会与管理董事会密切合作;顶级管理层保持相对稳健和连续的管理风格;与国外公司治理规则的兼容。在共同治理模式中,股东会的成员中的利益相关者有银行,监事会的组成中不仅有股东、银行,还有职工代表,并且还是监事会的主要力量,这都是利益相关者。因此,与美国公司不同,德国公司更着重于内部控制的治理机制,外部治理对德国公司经营的约束力较弱,经营者拥有更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陈焱 《江南论坛》2006,(1):28-29
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外部债权人治理机制,外部股东接管市场治理机制,外部经理人市场治理机制,以及外部投资决策机构对职业经理考评治理机制等等。本文尝试在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条件下.简要讨论财务报告在公司外部治理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主要考察了作为内部治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外部审计制度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并且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公司聘请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动机越大。研究还发现公司选择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越小。说明无论是内部控制制度,还是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均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