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贷配给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致信贷配给现象的原因有利率上限管制,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利率上限条件下的信贷配给会导致信贷市场低效率,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配给则是帕累托改进。通过信贷配给的效率分析可得到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结合中小企业的特性,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条件出发,对现有信贷配给理论的假设前提做了相应的改进,剔除了贷款项目有抵押品的限制要求,并将信贷项目成败时银行收益的假设条件放宽,使之更合理化、实际化,同时将利率管制问题与博弈引入模型,提出银企达成信贷协议的条件,推导出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利率管制将加剧信贷配给,利率市场化之后仍然存在的信贷配给是有效率信贷配给,据以提出信息公开化、利率市场化和改变企业诚信与违约的得益对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结合中小企业的特性,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条件出发,对现有信贷配给理论的假设前提做了相应的改进,剔除了贷款项目有抵押品的限制要求,并将信贷项目成败时银行收益的假设条件放宽,使之更合理化、实际化,同时将利率管制问题与博弈引入模型,提出银企达成信贷协议的条件,推导出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利率管制将加剧信贷配给,利率市场化之后仍然存在的信贷配给是有效率的信贷配给,据以提出信息公开化、利率市场化和改变企业诚信与违约的得益对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信贷配给均衡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建立了竞争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均衡模型,模型表明在为不同的借款人提供由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组成的相同贷款合同的情况下,信贷市场存在稳定的单合同均衡,信贷市场的均衡在信贷配给点达到,因而从信息不对称和均衡的角度解释了信贷配给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瑞红 《新理财》2014,(2):47-49
商业银行发生不良贷款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在于银企之间、上下级行之间以及信贷流程前后环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没有或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陈志高 《浙江金融》2006,(10):11-13
信贷配给是指由于利率上限、市场准入等制度制约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原因信贷不能满足所有的借款人.一些借款人只能得到部分贷款或不能得到贷款。信贷配给往往发生在中小企业,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组织形式、信用记录、资产价值认定等方面较大企业存在的劣势.另一方面是由于包括金融机构、金融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金融发展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一、银行信贷经营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没有或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其在银行的经营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银行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一是上下级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大型银行来说,目前大都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营业所)等五级组织架构,信息传递链条较长,且信  相似文献   

8.
信贷配给,指的就是由于报出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出清利率,存在对贷款的超额需求。西方学者对信贷配给的研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而信贷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的运用,把研究推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也为现代信贷配给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双重信贷配给,指我国信贷市场对国有企业的信贷偏向(非均衡信贷配给,McKinnon,1973)和基于信息不对称原因造成的信贷配给(均衡信贷配给,Stiglitz和Weiss,1981)。本文采用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1—2009年的数据,检验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双重信贷配给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和国有银行改革的深入,民营上市公司遭遇非均衡信贷配给的程度减轻,而与信息透明度有关的均衡信贷配给的现象增强。  相似文献   

10.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信贷配给根源于信息的不完全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现实世界中任何产权都是不能完全界定的,且产权权能的分割和转让能够产生专业化收益,所以资金产权的残缺不可避免。在资金产权残缺的情况下,借贷双方不能签订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集中对称分布的最优完全借贷合同。贷款人为规避风险,增加收益,在资金供不应求时也不会提高利率,只会减少非最优完全借贷合同的数量,从而产生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1.
顾海峰 《新金融》2008,(10):25-29
信息不对称引发了金融体系的两大基本问题,那就是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接着对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配给形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信息不对称下信贷配给的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融市场中信贷配给的形成与均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不对称引发了金融体系的两大基本问题,那就是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接着对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配给形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信息不对称下信贷配给的均衡问题.本研究对于金融监管部门采取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决策,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武伟 《云南金融》2012,(6X):208-208
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配给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逆向选择和逆向激励是造成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自从Stiglitz&Weiss和Jaffee&Russell这两篇经典文献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解释信贷配给现象之后,涌现出众多的理论文献对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现象和信息甄别问题进行了研究。现有的信贷市场基本理论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成果:一是信贷配给的信息不对称成因;二是抵押物可以成为银行的风险分类工具:三是贷款额度可以成为银行的风险分类工具。同时其理论研究框架在银行类型假定、借款人类型假定、以及描述借款人行为的效用函数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武伟 《时代金融》2012,(18):208
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配给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逆向选择和逆向激励是造成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融资难缘于银行所实行的信贷配给政策.所谓信贷配给指的是在信贷市场上按照既定的契约,贷款的供给小于贷款的需求这样一种情况.信贷配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银行标明的利率,借款人的需求只能部分地得到满足;另一种情况是在给定利率水平下一些借款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另一部分则被拒绝.  相似文献   

17.
信贷市场中的声誉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辉  蒋常红 《浙江金融》2005,(12):49-50
众所周知,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即借贷双方不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包括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当信贷交易双方存在事前信息不对称时,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前可能会隐瞒一些信息,导致对方选择错误,产生"逆向选择".  相似文献   

18.
潘慧 《时代金融》2013,(14):187+190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难题,各国学者为之展开大量研究,特别是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出现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围绕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核心问题,即信贷融资的需求、供给,以及如何解决供需缺口,对迄今为止的主要理论进行梳理。这些理论包括:融资优序理论和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信贷配给理论、新金融中介理论和关系贷款理论以及发展中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信贷配给理论研究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自由竞争信贷市场运行机制,为货币政策变动影响实际经济的可能途径提供了比传统理论更为丰富的论证。信贷配给的客观存在限制了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发挥的传导作用。中国经历着从非均衡信贷配给到均衡信贷配给的过程,信贷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应采取组合的方式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更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意图,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了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间接融资为主要切入点,从信息不对称出发,从信息经济学以及产权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以及广泛存在着的信贷配给现象。并基于分析从优化现有的金融机构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两方面进行讨论以探讨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