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近年来森林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 ,在市场需求的巨大推动作用下 ,很多林区将发展森林旅游作为实施天保工程、调整林区产业结构、分流职工的重要出路 ,纷纷对本地森林生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上马森林旅游项目 ,势头很猛。但由于林区在观念、信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落后和不足 ,开发的多数旅游项目存在问题。1 森林旅游业发展概况我国森林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狩猎场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框架。到2002年 ,全国共有森林公园1078处 ,面积984万hm2,自然保护区1405处 ,国际森林狩猎场65处 ,森林旅游目的地众多。森林…  相似文献   

2.
<正>开展旅游扶贫,是实现扶贫措施多样化、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强化自身造血功能的重要举措。一、福建旅游行业概况福建濒临东海,众多的山脉、交错的河流、茂密的森林、辽阔的海域,构成迥异于中国其他省份的自然风光。泉州东西塔,南安郑成功墓,惠安崇武古城,上杭古田会议会址,永定土楼、南靖土楼以及朱熹、郑成功、林则徐等众多的名人故居遗迹都是名闻遐迩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旅游扶贫对支撑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解决好旅游与扶贫融合发展,挖掘研究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和落实政策引领等问题成为旅游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旅游扶贫对支撑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解决好旅游与扶贫融合发展,挖掘研究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和落实政策引领等问题成为旅游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如何结合旅游扶贫这篇大文章,主动作为,探索旅游地区扶贫信贷模式,是农发行需要迫  相似文献   

4.
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投资不断增加,旅游人数持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大量回笼货币资金、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国内旅游消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森林旅游产业仍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经营管理粗放、森林生态旅游规划不科学、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通过分析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建设和管理资金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产业化程度,完善产业链等一系列促进我国森林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森林旅游产业优质化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森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森林旅游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基于现状分析,指出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包括:供给侧结构不合理,管理与服务质量不高,门票经济依赖仍然突出;总体发展不平衡,"小面热、大面凉"的局面十分明显;区位条件制约,人力资源短缺,专业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资金运用于旅游发展的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等。结合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域旅游、旅游创新、优质旅游的现实要求,提出森林旅游产业优质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衢州是浙江省三大重点林区之一,全市林地面积10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1.5%,区域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4处。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优美的森林景观是全域旅游的主战场,也是国内外游客理想的旅游目的地,10多年来,区域内森林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7.
打造建德石蛙产业的实践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建德市位于浙西山区、钱江上游的"杭州—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总面积2321平方公里,人口51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德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4℃总降水量1600毫米、日照总时数1760小时;拥有森林1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4%,立木蓄积量359.15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8.
从森林旅游的人地关系机理入手,分析了森林旅游的生态伦理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因其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地位,在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且当前森林旅游开发中产品低级、雷同单一等问题突出,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鉴于这种矛盾本质上是人地关系矛盾,而提出旅游开发与森林生态保育相结合、森林生态环境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市场导向与引导市场相结合3条原则,并围绕"人"、"地"需求及其关系协调,设计了解决旅游地布局、森林景观建设、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4个层面涉及的主要问题的绿色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产业链本地化与旅游扶贫的关系出发,以旅游产业链本地化为视角,分析了目前旅游扶贫存在缺少本地核心旅游企业、旅游"飞地化"较为严重、贫困地区旅游产业链窄且短、贫困人口参与率低等问题,并提出加大本地旅游核心企业建设、减少贫困地区旅游飞地化、拓宽延长本地旅游产业链、提高产业链中贫困人口的参与率等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前提是编制好森林旅游规划,本文从森林旅游规划的意识、森林旅游资源调查、市场调研、森林旅游特色、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森林旅游规划队伍建设等方面就森林旅游规划的编制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漠河县森林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博 《中国林业经济》2011,(6):41-44,50
以漠河县森林旅游为研究对象,根据漠河县森林旅游发展的特点,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了漠河县森林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结合漠河森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全方位、多渠道加强营销,做好森林旅游开发的环境保护工作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仄凌 《浙江林业》2004,(7):36-36
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协会成立大会上传来消息,2003年浙江各级森林公园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78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25万人次,实现森林旅游总产值22.53亿元。  相似文献   

13.
正书名: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研究作者:陈秋华修新田等著ISBN:9787521901085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08月森林旅游是我国旅游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独特的森林资源使得森林旅游具备休憩、娱乐和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但旅游景区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有限,森林景区各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势必将对景区内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明确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与规避路径、有效平衡森林旅游发展和森林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森林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陈秋华、修新田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研究》一书,在广泛调查国内外有关森林旅游景区发展现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森林养生旅游消费意向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养生保健市场现状和特点为基础、以传统养生文化、养生知识为指导,指出森林养生旅游是一种以修养身心,保养生命为目标的新型旅游,它以森林环境为背景,以传统养生文化为基础,以打造"森林——自然养生馆"为核心,以各种形式的养生保健活动为主题,以各种旅游资源和设施为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养生保健旅游活动。鉴于此,运用了旅游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统计学、生态学等相关科学理论和知识开展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定量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其他类别的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先例和森林养生旅游的特殊性和客观实际条件,提出相应的假设,并选取了个人层面的因素来分析影响人们对森林养生旅游的态度和消费意向。  相似文献   

15.
西藏林芝森林旅游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林芝区位特色明显,森林旅游资源富集,旅游初具规模,政策环境优越,具备森林旅游跨越发展的现实基础,但同时也面临思想认识、基础设施、旅游人才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制约。可以通过打造国家公园、开发旅游精品、完善旅游设施、培养旅游人才、创新旅游宣传、推进多元发展以及加强管理协调等路径,实现森林旅游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 ,云南省已形成木材采运、贮存、加工、林化工以及森林药品、食品、森林旅游、竹藤加工、林果、林纸、香料等门类较为齐全的林产业体系 ,产品品种达160余种 ,林业社会总产值达140亿元 ,林产业已成为云南支柱产业之一。全省共有木材加工企业4721个 ,人造板企业50个 ,林化工企业44个。建国以来共生产商品材8643 5万m3 ;锯材1517万m3 ;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228万m3;木地板180万m2;松香38 5万t、松节油9 3万t、紫胶3 3万t、栲胶6 5万t,其中紫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1998年全省家具产…  相似文献   

17.
森林旅游生产经济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旅游具有联合生产特性,在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时,应该考虑其它森林资源的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最终产品具有无形特性和消费者逆向流动特性。森林旅游的最终产品是旅游者的心理满意,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旅游者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消费者必须逆向流动到林地去消费这些“商品”。森林旅游包括准备、出发、游乐、返回、事后再现阶段,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决定森林旅游的整体交易特性。  相似文献   

18.
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前提是编制好森林旅游规划,本文从森林旅游规划的意识,森林旅游资源调查,市场调研,森林旅游特色,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森林旅游规划队伍建设等方面就森林旅游规划的编制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掌握我国当前各省(区、市)森林旅游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了解不同地区森林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差异及发展特征,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依据森林旅游相关理论将森林旅游生态环境划分为森林旅游外部生态环境和森林旅游内部生态环境两部分;其次,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借鉴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和政府相关政策文件,构建森林旅游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应用综合指数法对森林旅游外部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内部环境发展水平及森林旅游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分别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森林旅游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比较均衡,将平均值设定为100,最高值为191.52(天津),最低值为50.50(宁夏),最高水平约是最低水平的3.8倍。森林旅游外部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相对均衡,将平均值设定为100,最高值为238.83(上海),最低值为49.06(陕西),最高水平约是最低水平的4.8倍。森林旅游内部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将平均值设定为100,最高值为242.54(天津),最低值为39.55(宁夏),最高水平约是最低水平的6倍。得出结论:我国森林旅游外部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内部环境发展水平及森林旅游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都比较低;森林旅游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与各省(区、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并无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20.
森林旅游客流具有明显的脉冲波动现象,这导致旅游资源无法均衡发挥效益、自然资源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旅游接待地文化特色消逝、旅游者感知质量下降等问题,旅游者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发森林旅游资源,通过提高森林旅游"供给侧"质量、灵活运用时间价格歧视策略、采用反馈及时的短渠道沟通旅游信息、正营销与反营销协同应用等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平抑脉冲波动性客流,从而促进森林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