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分别构建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建设水平和经济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载荷分析法,根据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25个林业局的生态建设水平和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明确生态功能区建设下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实证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总体上生态建设水平较好,经济转型能力一般,但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国有林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将经济转型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以经济转型促进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建设以保障经济转型的顺利发展,不断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选取黑龙江省国有林区40个林业局作为决策单元,收集2000~2009年各林业局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进行测算,从技术、规模、效率等层面对10年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动态评价,分析林业生产率在此期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一期天保工程的实施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林区在未来应以提高林业生产率为本质目标,要敢于跳出"资源优势陷阱",在二期天保工程及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良好机遇下,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积极进行林业产业转型,构建各林业产业自身的生态化,以及林业各产业之间的生态循环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3.
首先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参考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中国学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等指标体系,构建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关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方法,运用Eviews 6.0软件,对2000~2012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增长为林区的经济转型创造了发展的条件,经济增长是经济转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从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促进林区经济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转型发展进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了转型发展进程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和转型发展指数,基于2000~2014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的相关统计数据,从纵向的角度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具体剖析了林区社会、经济及生态各层面的转型进展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在2000~2014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总体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的转型发展尚不协调,且各领域的转型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经济领域的转型最好,生态领域的转型最差。建议今后要从经济结构优化水平、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等方面加大林区的转型力度。  相似文献   

5.
森工企业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对《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总体要求,结合当前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林区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大兴安岭林区新林林业局为例,分析了林业企业林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围绕转变林区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振兴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背景下,应用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测算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同时给出了系统耦合发展类型分类体系及判别标准,划分了耦合发展类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5年期间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耦合度基本处于颉颃阶段;其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低度协调耦合。这一评价结果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建设转型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现实依据,提出了不同的耦合类型区实施不同的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为例,阐述林业碳汇经济价值实现的优势与条件。研究表明:国有林区林业碳汇经济价值实现,虽具有自然资源优势,但在经济基础、政策制度建设、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开发等方面仍处于劣势;存在参与主体激励较差、未建立明确的发展利益共享机制、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归纳出“在发展初期以政府路径为主,在发展中后期以市场路径与复合路径为主”的国有林区林业碳汇经济价值实现路径。因此,建议加快地方林业碳汇碳普惠方法学的开发与应用、推进地方碳交易市场建设、建立林区林业碳汇经济价值实现的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数字化+林业碳汇”建设。  相似文献   

8.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运用较为成熟的层次分析法建立大小兴安岭林业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从而对林业资源型地区转型重点进行量化,并且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实用价值,根据评价结果论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并提出若干建议,旨在为资源型地区进行全方位转型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生态活度生态位测度,剖析了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活度、经济生态活度与社会生态活度,阐释了其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优势度差异。从整体上看,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活度优于其经济生态活度,并显著优于其社会生态活度;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优化效能显著,但三大亚系统的功能协同度较弱、功能优势不均衡。天保工程的稳步推进、现代林业体系构建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持续延伸,使林业经济进入生态功能显著优化、经济功能有序提升、社会功能适度增强的新常态。因此,应根据林业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维持并提升其自然生态活度、持续增强其经济生态活度、切实提升其社会生态活度,实现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协同呈现。  相似文献   

10.
伊春国有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伊春国有林区为例,从政治、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国有林区取得的成果,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环境恢复难,经济受到林木产业影响大,体制矛盾突出,生态社会建立困难大等问题,分析得出生态环境是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因素,探讨了从区域实际出发"发挥生态优势,经济转型建立新体系,构建生态社会氛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国有林区是林业建设发展的主体,由于种种原因,国有林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泥石流、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频发。对国有林区的生态经济如何能够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了国有林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林区分工论与国有林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有林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障碍,认为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顺是最突出的关键性问题。从新形势下对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再思考出发,认为仅仅从森林或林业的视角来研究和探求国有林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创新国有林区发展理念,按照林业分工论的理念和原则对国有林区管理职能进行分工,实现生态体系建设、经济体系建设和社会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算2003~2014年黑龙江森工林区相对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和全国的林业产业结构相似度,以及黑龙江森工林区多种经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得出: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趋同性问题严重,增加了林区全面停伐后的经济转型压力;2010年后黑龙江森工林区相对于全国的林业产业结构相似度持续下降,产业转型实践取得一定成效;黑龙江森工林区不同林管局之间多种经营产业结构一致性突出,不利于依托其突破停伐困境和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为此,建议黑龙江森工林区持续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产业格局等,充分应对国有林区全面停伐、经济转型和林区改革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系统及产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对林业产业生态系统进行界定,并尝试从生产者企业、消费者企业和分解者企业3个层面构建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运用DEA方法以2012年和2013年黑龙江国有林区所辖4个林管局为对象进行产业生态系统效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产业经济方面,2012年伊春林业管理局、牡丹江林业管理局和合江林业管理局处于相对有效状态,2013年全部处于相对有效状态;在环境方面,2012年仅有松花江林业管理局达到了相对有效状态,但由于环境指标为负向的,即松花江林业管理局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其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2013年仅有合江林业管理局没有处于有效状态。基于分析结果及2012年与2013年相关指标值的对比分析为未来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建设提出经济与生态共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循环经济、构建产业生态系统;达到产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耦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路径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归纳法与演绎法概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转型状况,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政策环境、技术水平是推动林业产业转型的关键性因素;外部政策环境与技术水平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呈现正向影响作用,而市场化程度却呈现负向影响作用;包容性转型路径与差异化转型路径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选择的新型林业产业转型路径。因此,为了实现新型林业产业转型路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应提升林业产业竞争力、坚持执行林业政策、提升林业开放性合作等。  相似文献   

16.
林业科学技术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为重点国有林区顺利转型提供支撑与保障。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林业科技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林业科技在国有林区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基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对其原因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林业科技发展促进国有林区转型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演化中生态位构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态位构建的生态系统控制和进化协同性观点,阐释了林业产业生态系统、生态元、林业产业生态位和林业产业生态位构建的内涵,提出了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分析了林业产业演化中的自然选择和生态位构建协同效应,并剖析了东北国有林区传统林业产业演化的负生态位构建机制和现代林业产业演化的正生态位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玉德  周延 《林业经济》2012,(4):73-76,79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功能区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知识,研究好功能区的未来建设模式对于我国的生态安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对该区域实际情况的梳理,设计构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模式并做特征分析,从时间上找办法,最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必须把握国家战略转型发展的机遇,发挥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功能作用,推进林区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生态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大力发展林区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新兴非林产业;创新体制,切实增强林区发展活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林区科学发展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0.
在参阅了大量现有研究成果中关于贫困脆弱性理论与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了多层次随机回归分析方法,在社区与家庭两个层面进行变量设定,利用HLM7软件实现了模型建立,应用2012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9个林业局的林业职工家庭调查的横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规模、家庭负担比、是否在林场或经营区对家庭贫困脆弱性呈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家庭资产指数、社区人均收入水平对家庭贫困脆弱性呈负向影响。依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国有林区生态功能区建设以及二期天保工程建设期间,应充分重视林区的民生工程,重点建设林区社区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强林区职工的生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