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森林运动旅游的健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衢州市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为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然后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游客行为感知和森林旅游资源对游客健康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运动体验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其中促进身体健康的效应最大、促进心理健康的效应最小;运动项目体验、自然景观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和配套设施资源均对健康效应产生正向影响,且运动项目体验的健康促进效应更为综合和显著;对于提升森林运动旅游的健康效应,自然景观资源发挥的作用最理想,其次是运动项目体验和配套设施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的正向影响作用与游客的感知评价差异最大。因此,为有效提升森林运动旅游对游客的健康促进效应,森林运动型景区要在持续提升森林运动的项目种类、运动强度和难度适宜性的基础上提高景观资源、森林生态环境、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配套设施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森林康养旅游情境下,引入游客感知风险概念,构建计划行为理论拓展模型,运用SPSS 22.0和AMOS 17.0软件,依据247份有效问卷数据,实证分析森林康养潜在游客感知风险影响行为意向的结果表明:森林康养潜在游客的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会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主观规范和感知风险会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感知风险对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行为态度在感知风险与行为意向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管理方应提高森林康养旅游的曝光度,加强宣传森林康养旅游的基本产品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安全保障以达到正向口碑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不同社区信任源的视角出发,探究和比较了社区感知、社区信任对农户品牌行为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社区感知对农户品牌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且社区感知会通过社区信任而对农户品牌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品牌感知对品牌信任、零售商信任和农户信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互动感知对零售商信任和农户信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品牌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社区信任对农户品牌行为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品牌信任对农户品牌忠诚和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作用均最大,零售商信任对品牌忠诚行为的影响高于农户信任,而农户信任对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高于零售商信任;转换成本能正向调节品牌感知与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社会规范也能正向调节互动感知与口碑传播意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顾客忠诚对于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棋磐寨森林人家是福建省"十佳森林人家"之一,调查问卷有效样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识别出游客忠诚独立由1个维度组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揭示:游客感知吸引力的3个维度均对忠诚度不具有显著直接影响,但其中的乡村特色和景观与设施2个维度可以通过满意度对忠诚度产生间接显著影响;游憩体验的2个维度和满意度的2个维度均对忠诚度具有直接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和景观与设施的评价均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推动多元发展,提供深度体验;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文化创意,巩固游客忠诚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是平衡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游客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付意愿及影响能够为协调旅游区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文章基于环境行为学的ABC理论,通过对陕西秦岭地区7个生态旅游区的游客调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游客生物多样性保护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收入、学历、认知满意度、生态旅游态度对游客生物多样性保护支付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有负向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此,针对提高游客的认知满意度和生态旅游态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森林康养旅游潜在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潜在游客选择体验森林康养旅游的决策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有超七成的被调查者评价自己之前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森林康养,说明森林康养旅游整体品牌形象尚未建立;(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因素会显著正向影响潜在游客选择体验森林康养旅游的行为意向;(3)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同时在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乡村性、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度等理论,从游客的乡村景观感知、乡村文化感知、农业经济感知、社区参与感知、游客忠诚度、游客满意度6个潜在变量出发,构建了游客忠诚度结构方程模型。以南京市江宁区石塘人家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游客忠诚度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并依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理论模型中各潜在变量、观察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及路径系数,定量测度游客对乡村性4个维度的感知对乡村旅游地游客忠诚度影响模式。研究表明:(1)游客对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景观、乡村文化、农业经济、社区参与4个维度的乡村性的感知均不同程度地正向显著影响其对该地的忠诚度;(2)游客对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景观、乡村文化、农业经济、社区参与的感知均不同程度地正向显著影响其对该地的满意度;(3)与乡村性相关的4个潜在变量(乡村景观、乡村文化、农业经济、社区参与)的不同观察变量对其影响程度不同;(4)游客对在乡村旅游地的旅游活动的满意度正向显著影响其忠诚度。通过研究分析,启示今后可以从哪些方面保留与改善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忠诚游客。  相似文献   

8.
从游客感知形象研究和满意度管理研究的交叉领域,对游客感知形象的满意度评价的内涵提出了全新认识:S=Cz Vf Vg,游客感知形象满意度为游客感知景区的核心景观资源满意度、游客感知景区的服务和管理满意度的加和以武陵源景区为例,采用因子分析、理论演绎等分析方法证实了该理念的正确性。文章呼吁景区管理者能够重视游客感知满意度对景区形象的建设维护、后续管理的重要指导作用,使景区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发展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农户是推进遗产地发展旅游的主体,探讨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户农遗旅游开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遗产地振兴以及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 文章通过对遗产地农户展开实地调研,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角色认同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认知、角色认同与农遗旅游开发意愿之间的关系,以及角色认同在农户认知与农遗旅游开发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角色认同对农户农遗旅游开发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原真性感知对农户农遗旅游开发意愿存在不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原真性感知对角色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角色认同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原真性感知与农遗旅游开发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 (1)农户是农遗旅游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农户交流,充分了解农户参与农遗旅游发展的需求和瓶颈,并给予政策支持,利用线上和线下渠道引导农户理解农业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以提高农户认知水平。(2)在农遗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突出农户的主体地位,注重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带头作用,提高农户作为农遗旅游开发主体的角色认同感。(3)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高农户开发农遗旅游意愿,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向赋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游客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追求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已是大势所趋。文章将游客满意度理论运用到森林旅游体验产品开发中,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森林旅游游客体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挖掘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潜在因素,并借助IPA模型对游客期望与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山东省49处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因素依次为消费价格、管理服务、条件设施、资源禀赋、游憩活动、景区环境及情感氛围7种体验;(2)游客职业、年龄、学历、月收入等特性差异对旅游满意度影响显著,且游客期望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森林旅游各体验项目期望均值为4.15,满意度均值为3.76,游客对山东省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基本满意,森林旅游产品的各体验项目还有待修补与改善;(4)根据IPA分析结果,得出继续保持项目12个、供给过度项目5个、从容改进项目6个、重点改善项目9个。在此基础上提出准确定位旅游市场,进行个性化体验设计;丰富体验产品类型,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改进旅游设施,提高管理服务品质;整合旅游资源,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等政策启示。研究结果验证了游客满意度理论在森林旅游体验产品开发中的可行性及指导意义,从体验主体角度出发,扩展了游客特性、期望与体验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研究维度,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准确把握游客感知现状,提升森林旅游体验满意度,深入发展森林旅游体验产品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园的长远建设。基于效果阶层模型,从自我管理价值、群体效用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居民满意度、社区归属感和居民参与意愿6个方面构建理论模型,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均对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归属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91和0.088,社区归属感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83和0.274;而社会服务价值仅对居民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298。社区归属感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205;居民满意度对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92。(2)居民获益程度对其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具有调节作用。高获益居民满意度会受到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的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8和0.212;社区归属感能显著提升高获益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431;进而促进其参与建设的意愿,路径系数为0.069。(3)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通过"感知价值→情感→意愿"过程,最终形成不断递进的多阶段连锁反应。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现有感知价值和居民参与关系的研究维度,在未来国家公园建设中要根据不同群体的核心诉求来采取相应的激发措施,以达到精准激发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乡村旅游形象是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和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对拓展农业功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城乡统筹、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合肥大圩镇为案例地,基于一手调查数据,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城郊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与行为意向关系概念模型,探索并验证了游客感知形象维度与结构,并深入分析各形象维度及以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对行为意向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关联特征,从而为提升乡村旅游地形象,实现乡村人地关系和谐共生提供借鉴。[结果]城郊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包含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乡村环境与设施感知、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乡村景观与建筑感知4个维度;各维度对旅游体验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17、0.38、0.25,对满意度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4、0.17、0.25、0,对行为意向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0.15、0,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对行为意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7、0.63,旅游体验对满意度影响路径系数为0.49。[结论]各变量影响路径系数并不相同,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和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维度对旅游体验、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高于其他维度,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旅游体验以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应加大重视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和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对乡村旅游形象提升的作用,注重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优化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而有效提升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城六区的城市森林为例构建市民视角下城市森林的功能体系,并基于2015—2017年实地调查获取的2975份市民调研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市民对城市森林功能的感知及行为机理。结果表明:市民的感知价值和个体感知会对其行为意愿产生直接影响;外界参照群体会对市民的行为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其感知价值在此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因此,北京市首先要加强公众对城市森林的参与和认知程度;其次要提高城市森林相关政策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同时还要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夯实城市森林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辽宁省1000个农户家庭教育消费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建立农村家庭教育消费满意度的概念模型,旨在揭示农村家庭教育消费满意度的影响机理,从而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教育消费期望对教育消费质量感知、价值感知和满意度具有负向影响;教育消费质量感知和价值感知对教育消费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教育消费满意度正向影响教育再消费意愿;家长文化程度对教育消费满意度影响教育再消费意愿的调节作用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生态认知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为例,分析农户生态认知对其退耕还林行为的影响,为政府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利用412份农户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征农户生态认知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维度均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也会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生态认知三个维度对其退耕还林行为的综合影响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感知行为控制(0.354)行为态度(0.342)主观规范(0.252)。另外,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对生态认知与退耕还林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与有支付意愿的农户相比,无支付意愿农户生态认知对其退耕还林行为正向影响的综合路径系数明显较高。研究结论:政府应该通过加大外部宣传和改善内部环境等途径提高农户的生态认知程度,进而不断提高农户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意愿和规范农户退耕护还林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法 文章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甘肃省34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意愿模型中,农户家庭禀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次之,交易费用和主观规范的影响力最小。(2)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的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行为。(3)感知绩效对小农户行为态度的影响强于感知风险;小农户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上级政府和村集体的信任度;缔约条件对小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更有效,农户较为重视进入门槛高低;劳动力数量、农户受教育水平以及对收购产品中介的熟悉程度对小农户行为意愿均具有重要影响。(4)多群组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禀赋对自给型、兼业型和退出型农户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发展型农户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变量对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意愿与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些变量在不同类型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结论 要加强现代农业宣传力度,改善农户行为态度;积极营造社会氛围,发挥周围人群的示范效应;提供技术、资金以及市场信息支持,增强农户对现代农业的掌控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设计差异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侧重于农户心理机制分析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运用江西省8县554户农户调查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效果展示对农户采纳意愿影响最为显著,且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农户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是影响农户意愿的重要因素,且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能够产生正向影响;社会影响对农户采纳意愿和感知易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作用不显著;采纳条件对农户感知有用性、易用性都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但对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结论]重视技术的效果展示,提升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成效的认可程度;开发简捷易行的使用方法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感知;改善技术采纳条件,创新技术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游客调查数据,对游客山野菜消费的行为特点进行定性分析,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游客山野菜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野菜已经成为保护区游客旅游特色食品支出的一部分,并且食用的山野菜主要集中在秦岭地区比较丰富且较常食用的品种;游客的月收入、食用绿色食品和体验当地饮食文化的旅游动机、对旅游食品价格和餐馆卫生状况的满意度以及山野菜可获性的认知对游客山野菜的消费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较高的资源保护认知会降低游客的山野菜消费,但作用有限。因此,在未来自然保护资源保护和景区管理中,不仅要通过环境宣教等措施加强游客履行生态责任,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山野菜等野生资源采集和消费的监管,避免优势资源的过度采集和消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黑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对推动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从感知价值视角出发,利用东北黑土区的733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 (1)农户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愿和行为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意愿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2)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发生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激励型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户技术采用意愿向采用行为的转化,约束型政策的实施扩大了农户感知风险对技术采用意愿的负向影响。结论 地方政府应通过提升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感知利益、降低感知风险、优化激励型和约束型政策等方面,引导黑土区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以河南省滑县410个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感知利益、社会网络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感知利益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有正向影响,且感知经济利益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为感知生态和社会利益;(2)社会网络对农户质量耕地保护行为有正向影响,且宗族性网络较朋友圈网络影响更大;(3)宗族性网络能够通过对感知经济利益的显著影响,促进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发生,而朋友圈网络能够通过对各维度感知利益的显著影响促进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发生;(4)上述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形成路径中,不同年龄代际和耕地经营规模的农户群体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在推动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进程中,要注重强化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的利益感知,充分利用和拓展农户的社会网络。此外,要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年轻化和经营规模化,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农户感知利益和社会网络对耕地质量保护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