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关于“农民轮换工”的利弊目前,江南各省以及全国许多煤矿都在试行“农民轮换工”制度。这种制度与固定工制度比较,已显示出许多优越性:农民轮换工年轻力壮,出勤率高,干劲大,有利于稳定采掘一线的职工队伍;有利于减轻煤矿  相似文献   

2.
我局从1977年实行农民轮换工制度,至今已经8年,全局农民轮换工在册人数为8387人,占井下采掘工总数的40%左右,有的矿如孙庄、小屯矿分别占60%和90%。在全局农民轮换工中,有217人担任了班队长。195人入了团、4人入了党。1985年有1700名被各级评为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他们已成为采掘一线不可缺少的重要骨干力量。实践证明,煤矿采掘一线实行固定工与农民轮换工相结合的用工制度是可行的,这对于搞活煤矿用工制度,缓和采掘一线劳动力紧张状况,提高出勤率和劳动生产率,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等都是有利的。但是,根据调查,尚有几个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大同矿务局从1981年11月开始,在井下采掘一线实行了农民轮换工制度。目前,全局共有农民轮换工11569人,占全局工业企业总人数的11%,占采掘一线总人数的43.76%。实践证明,实行农民轮换工制度适合煤炭生产特点,好处很多,值得推广。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农民轮换工经常有中途离矿的现象。大同矿务局周围小煤矿林立。小煤矿的工人工资高,每人每月平均收入比局内职工高三、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民轮换工已成为煤矿生产一线的主力军。为了有计划地培养和稳定煤矿采掘技术骨干,更好地适应煤矿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调动农民轮换工的生产积极性,亟待完善农民轮换工制度。  相似文献   

5.
东煤公司从1984年开始试行农民轮换工制度。几年的实践使大家认识到,在井下采掘一线采用农民轮换工是比较适宜的,已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如遏制了固定工不断增加的趋势,减轻了企业负担;搞活了用工制度,解决了能进能出问题;拓宽了企业招工的门路,缓解了煤矿劳动力来源不足的矛盾。但也必须看到,当前农民轮换工制度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农民轮换工难管理,流动性大,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农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1983年以来,针对固定工制度存在的弊病,煤矿进行了用工制度改革,在井下采掘一线和井上建筑等范围使用农民轮换工。从近10年来的改革实践看,农民轮换工制是符合煤矿特点的用工制度,对解决固定工“统包统配”一次定终身的弊病,保证煤矿采掘一线有充足的强壮劳动力,保持井下劳动力能进能出不断更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  相似文献   

7.
现状鹤岗矿务局是国家大型煤炭企业,现有职工10万人,去年生产原煤1650万吨,居东煤公司之首,列全国第4位。该局现有采掘工2.3万人,其中全民固定工8300多人,其余为农民轮换工、协议工、待转正工和合同工。即使是全民固定工,大部分也是前些年转正的“三无户”。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采掘一线的老工人平均每年以12%的比例减少,预计到1998年,井下采掘一线将全部为农民轮换工所取代。研究煤矿的未来,首先要研究煤矿一线队伍。那么,煤矿一线队  相似文献   

8.
汾西矿务局水峪矿从1982年开始用农民轮换工,截至1990年6月底,共有农民轮换工971人,占职工总数的16.43%。总承包以来,该矿对农民轮换工加强管理、认真教育、大胆使用、同工同酬、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一、党政领导把农民轮换工的管理、教育和使用摆到重要位置,经常抓、反复抓、认真抓80年代,农民轮换工用工制度很快普及推广,取代了旧的招用固定工制度,成为煤矿用工的主要形式。农民轮换工在煤矿职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都分配在采、掘、开生产第一线,从事煤炭生产中最直接、最艰苦的劳动。水峪矿农民轮换工,1982年255人,  相似文献   

9.
我局1988年实行农民轮换工制度(以下简称轮换工)。十几年来,轮换工已成为井下采掘一线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制度不够完善和分配不够合理等原因,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问题。1985年以来,我局针对轮换工制度中存在的队伍不稳定、素质低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完善了原有轮换工制度,初步走上了“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送得出”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带来的用工制度在煤矿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煤矿特别是地方国有煤矿职工人员构成比例中农民轮换工的比例越来越大。农民轮换工大多是青壮年,在生产一线工作,是煤矿生产的主力军,这部分职工的思想是否稳定,其积极性能否调动起来,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做好农民轮换工  相似文献   

11.
我局现有农民轮换工6912人,其中回采3576人,掘进1704人,开拓1632人。农民轮换工占全局采掘开工人总数的35.4%,其中回采占39.5%,掘进占41.3%,开拓占25.7%。农民轮换工已经成为全局生产建设上的一支骨干力量。根据农民轮换工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激励办法和具体政策,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促进生产建设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调查农民轮换工对参加煤炭生产建设的目的和动机,我们拟定了调查讯问卷,发给200名农民轮换工填写。他们来自9个县,分布在30个采掘开队组中。下面是对200张答卷的统计和分析情况。  相似文献   

12.
实践证明,煤矿实行农民轮换工制度,符合改革的方向,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然而,使用农民轮换工也带来不少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将日趋严重。主要为: 1.农民轮换工私自离矿,大量流失,队  相似文献   

13.
统配煤矿从1984年开始实行农民轮换工制度,这是煤矿用工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实践证明,这种新的用工制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五个方面:采掘一线有了比较充足和强壮的劳动力;能进能出,解决了过去用工制度中能进不能出的弊端,减轻了因老、弱、残增多给煤矿带来的负担;缓解了煤矿职工家属住宅十分紧张的局面;安置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28日,国家计委、劳动部、能源部对进一步完善煤矿农民轮换工制度提出若干政策性意见,并经国务院批准。这些意见是: 1.适当放宽招工地区限制。煤矿招用农民轮换工应按照就地就近招收原则,在当地招收确有困难时,可以跨地区招收,但必须经双方地区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并重点选择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劳动力比较富余的地区。2.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农民轮换工进矿后,一律实行下井前为期不少于2~3个月的专门培训,进行有关煤矿生产、技术、安全基础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下井上岗,不合格者予以辞退。培训期间,由煤矿发给生活费。  相似文献   

15.
山东兖州矿务局唐村煤矿,近几年职工的出勤率每年平均都在90%以上。煤矿出勤的“淡季”一般是农忙季节和春节,而在该矿这恰恰是“旺季”。论条件,该矿煤层薄,打眼放炮,大锹攉煤,是全局工作环境最艰苦的矿井之一;论人员构成,全矿3200名职工90%以上来自农村,1000名采掘工人中550名是农民轮换工;论生活设施,也远不及其它矿。那么,该矿职工高出勤的奥秘何在?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唐村煤矿的生活设施、工作环境在全局是较差的,但职工抱怨的少,理解的多。因为矿上把自有资金除了用在发展生产上外,其余绝大部分都花在了职工生活福利上:建职工住宅、购生活设备、安闭路电视、办旅馆化宿舍等。该矿1988年330户农转非职工家属全部住进新居。奖金分配,矿领导是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要使用农民协议工贵州省煤炭局王思诚目前煤矿采掘一线最突出的问题有二: 一是采掘工人自然减员率高。几十年来,煤矿年年整顿劳动组织,年年招收新工人补充井下采掘一线,但年年感到采掘工人不足。据盘江矿务局1978至1980年三年的调查,采掘工人的减员率每年平均为10.38%,其中由于病、伤、残、亡因素造成的减员占总减员人数的57.63%。该局的山脚树矿年初原有824名采掘工,1982年第一季度又补充了37人,可是年底只有759人,比一季末的实有人数减少102人,减员率竟达11.85%。二是采掘工人出勤率低。据六枝、盘  相似文献   

17.
一、劳动力流失的基本情况和原因分析1.基本情况。我省地方煤矿劳动力除了部分固定工外,大部分是本地和江浙等外省的农民轮换工和外包工。他们是井下生产第一线的骨干,大约占劳动力总数的65%~80%。初步估计全省农民轮换工、临时工、外包工共有55万  相似文献   

18.
邢台局在劳动制度改革中主要抓了四件事:一是用城市轮换工逐步代替农民轮换工,把职工子弟、技校毕业的学生一律充实到井下,逐步减少农民轮换工的数额。二是实行岗位合同制。离开原岗位即解除合同。这样就防止了一线单位和苦脏累工种通过各种关系调离原岗位。三是在一些矿和合资项目的厂  相似文献   

19.
徐州矿务局是煤炭系统实行农民合同工制度较早的企业,现有农民合同工1万余人,占采掘一线工人的60%以上,已成为煤炭生产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完善农民合同工制度的过程中,该局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经济福利待遇,保障农民合同工的切身利益1983年,徐州矿务局招收了第一批农民合同工。实践证明,使用农民合同工给煤炭生产增添了新生力量,开辟了煤矿劳动力的新渠道。但由于农民合同工全部在采掘生产一线工作,劳动强度大,各方面待遇比较低,不利于调动积极性,该局本着取长补短、趋利避  相似文献   

20.
完善班组建设构筑煤矿安全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队是煤矿企业的最基层组织,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抓好班组建设和规范员工行为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能有效地从源头上消除零星事故的隐患,杜绝违章事故的发生。近年来,显德汪矿随着开采程度的延深,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机电、运输等安全隐患突出,加上采掘区队农民轮换工所占的比例较大,职工整体素质偏低,加强班组队伍建设,提高班组整体业务水平对显德汪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