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7月5日,一只名叫"多莉"的(Dolly)小绵羊来到这个世界上,世界舆论为之哗然,无数科学家都为之欢呼,因为这是一只非比寻常的绵羊,"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精子的参与。研究人员先将一个绵羊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去,使其变成空壳,然后从一只6岁的母羊身上取出一个乳腺细胞,将其中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空壳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财富》2008,(5):19-19
近日有科学家表示,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克隆方法,其执行难度较克隆绵羊“多莉”的方法更易,但这一技术也令不少分析人士忧心,担心它终有一天会被用于人类胚胎,批量生产儿童。 使用这套程序从成年动物身上提取皮肤细胞,来培育婴鼠的科学家发现,新程序较克隆“多莉”的那套更有效,副作用亦较小,用于人类身上也较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3.
叶匡时 《商界》2008,(5):152-152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当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时,绵羊都成了狮子;当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狮子时,狮子都成了绵羊。”这个故事显然是要强调领导者的重要:如果领导者有能力,部属自然也就有能力;当领导者无能的话,再有能力的部属也无用武之地了。但事实上,领导者真有这么大的能耐吗?  相似文献   

4.
世界最毒蜘蛛之一的一只“巴西游走蜘蛛”竟然现身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塔尔萨一家超市,幸好被售货员及时发现,没有伤及消费者。塔尔萨“天然食品超市”一名雇员15日在超市农产品专柜一堆进口自洪都拉斯的香蕉中发现这只毒蜘蛛,成功将它“抓获”。  相似文献   

5.
克隆技术提前到来 经过20多年的酝酿,生物技术终于一鸣惊人。英国科学家前几年已经宣布,他们进行的绵羊克隆试验成功,在世界上首次利用成年绵羊细胞克隆出一只绵羊。这一消息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随之,美国也掀起了发展这一技术的浪潮,总统克林顿当即下令研究克隆技术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其他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或一些团体纷纷表示反对将这项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回避不了的。  相似文献   

6.
《三联竞争力》2009,(8):55-55
如果科健还值得期待的话,只剩下一种可能,作为一个空壳尽快卖掉。 这家国内最早上市的科技公司,曾经的国产手机行业王者,如今已经难保最后的一丝尊严。  相似文献   

7.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甘心听“谎言”的人,”谎言”就没有意义了。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问题。当一个案子来的时候,广告公司只得全力以赴!偏偏有的客户喜欢“画大饼”,广告公司要将一口空气变成香喷喷的“大饼”得靠实力。不要落的最后吃不到、又咬到手指头的遗憾!  相似文献   

8.
茅文贤  徐心如 《商界》2004,(9):58-60
法国作家加缪在《鼠疫》一书中说:“没有爱情的世界就好像是个没有生命的世界,但总会有这么一个时刻,人们将对监狱、工作、勇气之类的东西感到厌倦,而去寻找当年的伊人,昔日的柔情。”  相似文献   

9.
《商界领袖》2004,(4):17-18
在浙江,不少人由一颗螺丝钉、一个打火机、一双棉袜子起步,最终汇入世界财富的滚滚洪流。在那里,没有“仇富”,没有“惧富”,也没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烟草第一大国,中国烟草产销量均占世界的30%以上,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跨国烟草公司,也没有一个国际知名的卷烟品牌,我国烟草行业“大而不强”是一个铁一般的事实。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烟草如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市场开拓的目标投放到世界经济大舞台,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在阐述中国烟草“走出去”重要性和必然性的基础上,从增强政府扶持、增强烟草企业自身的所有权优势、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中国烟草“走出去”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糖烟酒周刊》2007,(1):96-96
卖得最好的产品并不是最优的产品,而中国绝大多数优秀的产品也没有卖好,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经济世界中的客观现象.它提示我们:生存下来的产品并不是最优的产品。“优胜劣汰”在营销世界中并没有持续的起着主导作用。“先者生存”取代了“优胜劣汰”,我们将面临一场全新的营销游戏。  相似文献   

12.
王洪 《中国品牌》2010,(12):82-83
一个缺口的“苹果”正在风靡全球,一个叫“果粉”的新名词应运而生,这支队伍可以不顾一切地去蹲守、去排长队。在世界各地,“果粉”们哪怕是比别人早几个小时拥有一部“iPhone4”也会激动不已,这就是“苹果现象”。有的评论说,成为优秀的科技企业,似乎并非苹果的理想,苹果要传达的信息是:如果没有我们,世界将变得平庸无奇。  相似文献   

13.
组织的学习     
心理学家曾为此做过一个试验。把五只成年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放一串香蕉,然后连接了一个自动装置——猴子一拿香蕉,就会有水淋到身上。先有一只猴子去拿,愤出的水淋到了所有的猴子。每个猴子部试过以后,有了一个共识:不能拿那串香蕉。后来.管理员领走一只成年猴子.换了一只小猴子进来,小猴子去拿那串香蕉,其他的四只猴子怕被水淋到,就冲上去打它,所以它不敢再去拿那串香蕉。后来又换进来一只小猴子,要去车那串香蕉,四只猴子去打它,这也包括那只“无辜被打”的小猴子,它冲上去的时候显得更凶狠。最后,当笼子里是五只小猴子的时候,它们谁也不再去碰那串香蕉。组织里很多“潜规则”(在组织学习理论中被称为“心智模式”)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称之为“潜规则”,是因它是在不被察觉中生成的,而且越来越稳固。它成为一个组织的“场”,强有力地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但又看不见摸不着。处在这种魔咒下的组织,往往既没有愿望也没有能力打破这个魔咒,从领导者到普通员工在这种魔咒驱使下舞蹈,他们本来具有的潜在的创造力无法发挥。有幸的是,借特定的技术——通过组织“集体心智上”的学习、对“系统整体性”的学习以及面对未来的“预应式学习”,而非五花八门的培训式的“学习“,我们是可以解开这个魔咒,让组织克服“集团化弱智”和“制度性癫狂”的。  相似文献   

14.
《新财富》2007,(7):58-59
框架媒介的故事给了行业老三们一些启示在“两虎相争”的过程中,老三以下的企业如同“兔子”,其生存空间在于联合,以私募股权资本为纽带的并购整合将多只“兔子”捆绑在一起销售,这时“兔群”的价值就大幅上升,因为一只“老虎”得到了“兔群”就意味着另一只“老虎”将因为没有“兔子”可捕而被迫投降。“汉能+框架媒介”的做法不仅可以应用于新媒体行业,对于其他资本密集的寡头垄断行业也具有可操作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你听说过只设一张餐桌的餐馆吗?更绝的是,它一次只容纳两个人。这家“两人世界”餐馆或许就是世界上最小的餐馆了。告诉你吧,人家赚钱的绝招是:本店只上一道“菜”,它的名字叫“浪漫”。  相似文献   

16.
中旬 《销售与管理》2009,(7):140-140
一本震惊世界的心灵励志书,它用一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据不完全统计,该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有600万人参与了“不抱怨”活动,并迅速蔓延到全球8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17.
胡泳 《商务周刊》2011,(1):55+54-55
海德格尔说:“‘在不真中’造就了‘在世界之中’的一个本质规定。”换言之,“在不真中”是“在世界之中”的一个本质特征。关于这一特征,可能没有哪个地方比中国显现得更加突出。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我们可以发现所有“不真”的症状:欺骗、虚假、不真诚、不诚实、虚华、空泛等等。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到处都是“中国制造”失利的消息,从纺织品、打火机和鞋,到电池、DVD、路由器……总括起来大概以两种方式失利:先是反倾销,接着就是专利战。“中国制造”肥了,令世界瞩目,这是好事;但我记得鲁迅先生讲过:“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口猪或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坦率地说,“中国制造”现在就是那只肥大的绵羊,而屠夫最得心应手的武器就是“专利战”。反倾销针对的还只是“中国制造”的价格,专利战针对的却是“中国制造”的“文化”,也就是中国人对无形的知识产权的木然。  相似文献   

19.
最近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在竞争激烈的世界旅游市场中开创了一种新的农业旅游方式;求领绵羊。让到新西兰旅游的日本游客在新西兰的农场里“领养”一只小绵羊,日本游客回国后,会定期收到有关“领养”的小绵头号成长的情况报告,最后,还会收到一件手要精心纺织的羊毛衫,那羊毛正是从他“领养”的小绵羊身上第一次剪下的,以此作为对“领养主人”的真诚报答,这种旅游方式的创新确实值等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0.
路遥 《市场周刊》2004,(4):76-77
在目前的中国,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95%以上的企业只有产品没有品牌,如果我们仍旧为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加工厂”而津津乐道,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完成从“做产品”到“做品牌”的转变,那么,我们将有可能成为“肢体国家”而不是“头脑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