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1988、1995、2002和2007年的调查数据,利用混合截面和虚拟面板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和农村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农村家庭储蓄率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上升而下降,但城镇家庭储蓄率却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上升而上升。根据理论模型,本文发现城乡二元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解释上述结论。考虑到中国也进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同时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我们认为人口老龄化本身不会降低居民储蓄率。  相似文献   

2.
主要问题1、从外债来源的地区结构看,来源地区过于集中。我国1982—1987年共对外筹资41次,其中仅在日本市场筹措的就达16次,约占40%,而其余举债也多有日本的参与,其次为香港市场。1988、1989年我国外债来源仍主要集中于日本和港澳地区(表1)。这种情况不利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同时还要承担较大的利率变动风险。2、从融资的方式结构看,优惠性贷款比重下降。1985年,我国优惠贷款和非优惠贷款的比重分别为30.48%和69.52%;1988年,优惠性贷款比重下降到27.25%,非优惠性贷款比重上升到72.75%。这种趋势若不能有效制止。  相似文献   

3.
我国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教育制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城镇失业率在经历近10年较低水平之后开始反弹,到2002年时城镇失业率已达4%,城镇失业人口总量达到681万人。如果再考虑到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的农民失地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劳动收入比重偏低会对收入分配公平、消费投资平衡和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成因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采用我国200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比重决定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二元经济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是二元经济转型的特定发展阶段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约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趋势呈U型规律。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延缓了二元经济转型进程,增加了劳动收入比重在下降阶段的停留时间。因此,稳定我国劳动收入比重的关键是削弱劳动力市场分割,加快二元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5.
200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一度出现复苏迹象,但下半年形势突变,世界经济未能真正摆脱衰退。2002年的全球金融市场结构调整特征愈益明显,主要发达国家金融普遍遭困,东南亚金融相对稳定。 一、2002年世界经济曾出现复苏迹象,但未能真正摆脱衰退 2002年,全球货币市场缓慢增长。同业拆借市场和跨境短期票据市场略有回升,境内商业票  相似文献   

6.
着眼于当前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广泛存在但又被长期忽视的农民工自我雇佣现象,首次利用2010-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推算了自我雇佣农民工的真实规模,探讨了该群体的市场表现、福利状况和个体特征,并对自雇佣活动的进入机制进行初步考察。研究发现,近年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从事自雇活动的农民工比重维持在四成左右,自我雇佣已成为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重要形式。即使与正规受雇就业相比,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行为依然存在明显的收入优势,但自雇农民工的劳动条件及享有的就业福利都要显著差于其他就业类型的农民工。同时,初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行为存在明显的自选择性,一旦无法进入正规部门或正规岗位实现就业,农民工更有可能会选择自我雇佣,而不是无奈接受非正规受雇。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尽管自我雇佣常被看作非正规就业,但一刀切式的正规化可能并非最优策略,甚至会带来效率和福利的双重损失。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安置就业退出历史舞台以后,灵活就业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渠道。与此相适应,就是灵活就业也给我们带来了多样化的雇佣关系。本文在两年多的专题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灵活就业劳动雇佣关系的现状特点,对灵活就业群体及其雇主做了分类,对雇佣关系引发的冲突问题作了归纳分析,对不同类型的灵活就业的雇佣关系提出了规范化管理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调查数据,课题组针对2015年民生问题进行了全国范围5.1万份电话调查和8省份1.3万份入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与2014年相比基本稳定,城镇地区失业率与2014年持平,农村地区失业率略有上升,转移劳动力回流农村的现象不明显,但也存在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结构性失业压力、部分区域就业压力较大、一些地区国企就业比重被动上升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开始,国际融资租赁业开始逐渐复苏。亚洲和新兴市场强势增长,逐渐成为抗危机主力;美国融资租赁市场总量领先,有逐渐回升的趋势;欧洲融资租赁市场整体低迷,复苏乏力,德、英市场触底反弹;日本融资租赁市场复苏之路艰难,服务和交运设备或成主力。我国融资租赁市场自2007年银行重新经营租赁业务开始,迅速进入高速增长期,虽然有迹象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使行业结构调整期提前,但到目前为止,整个行业快速增长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0.
<正>出现危机或其他可以预见的问题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这些危机或问题的不确定性。从2007年三季度开始,我国A股市场进入了一轮较大幅度的调整期。与以往我国股市调整一个最大的不同是,我国A股市场的本轮调整与国际资本市场有着基本相同的走势,国内的分析师和投资者开始关注国际因素对A股的影响。确实,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密。在分析我国A股市场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国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郭力 《经济经纬》2012,(3):40-44
在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回流背景下,我国各省就业有β收敛特征。固定资产投资对中西部的就业贡献大于东部。中西部的FDI占GDP比重上升较快,对外开放度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就业增长。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的正相关关系仅在东部表现明显;说明东部第三产业较发达且能高效拉动就业,而中西部仍主要靠制造业扩大就业。与中西部的政府驱动特征相比,东部更加依赖私人投资拉动就业。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2001-2007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集聚经济、公共基础设施与城市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后,一个地区的就业密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对其非农劳动生产率都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但在忽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情况下,集聚经济的估计值明显偏高了。  相似文献   

13.
Using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 database of the employment of married women in 2006,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of female worker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The Probit Regression suggested tha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amilies were of more importance than individual factors and there existed larg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For women from urban areas, individual factors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those from rural areas, while family factors were more significant for those who came from rural areas. Thus labor market policies should consider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women.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别变动过程中的"阶梯型"特征进行了研究。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劳动差别决定着城镇居民收入差别的基本走向,同时市场化体制改革措施的逐次推进,通过"制度诱发型"效率增进与收入差别的相互反馈效应在短期内会放大收入差别,然后政策的效果出现衰减,又引发了再一轮的改革,从而导致了收入差别扩大路径上的"阶梯型"特征。实证检验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和前提。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制度变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收入差别效应及程度,防止单纯追求效率的增进而造成收入差别的拉大,有效而恰当的改革措施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率与收入差别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5.
Previous literature omitted marketization process, a distinct phenomenon in transitional China, w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migrants and indigenous urban income is investigated. We find that (1) marketization is a key factor of rural-urban harmonization; (2) segmentation of labor market has no real effect on urban income change since it may be evaded partly by rural labor; (3) the key determinants of urban income change are the cross effect between marketization and mobility, openness,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4) the marginal effect of immigrants is positive in some regions although it is averagely negative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Rural-urban harmonization is totally possible if marketization process continues.  相似文献   

16.
城市就业包容性的提升是实现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异质外来移民对原有居民的就业机会将产生不同影响.文章运用动态监测数据,按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所属行业和流入时期分析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包容性,衡量人力资本等因素在异质外来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取代传统的行业壁垒已成为获取就业机会的主要因素.(2)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对劳动力组群的就业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外来劳动力占比每上升10%,城市原有劳动力的就业率将下降0.04-1.99个百分点,表现为外来劳动力对城市原有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率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率产生显著冲击,且此现象在部分高进入门槛行业尤为明显.(3)城市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时期流入的高技能组劳动力的包容性显著低于低技能组,高技能组劳动力之间存在更高的替代性.(4)与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相比,新进入的外来劳动力对前期进入的外来劳动力的就业率的影响会更大,且这种影响同样会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递增.因此,在完善就业市场的同时,应在就业的前置和后置环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引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性质、行业和职业状态等微观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且文化程度已取代年龄成为影响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这些变化说明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快,适应市场竞争的因素逐渐成为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有序、平稳、持续地向城镇集聚是我国城镇化推进的必然环节,而城镇就业满意度是影响农民工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基于上海市1 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建立的有序Probit模型及实证分析显示,在沪农民工就业满意度总体评价较高,其中收入评价较低。工资收入、交通出行、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城市适应性以及户籍制度等因素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居住条件、工作福利、社会保障、劳动保护、权益侵犯等因素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目前影响我国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的既有工资收入等物质因素,也有城市适应性等精神因素,但比较而言,物质因素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从城镇推力视角揭示“民工荒”的成因,以及我国城镇化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We study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family ties on labor participation and employment type in China. Although existing studies examine these effects separately,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oth factors in one model. We give empir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earlier arguments that family ties negatively affect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nd positively affect self‐/family‐employment behavior and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positively affect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Departing from the extant literature, our results overall indicate a compensating effect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for family ties in labor participation and employment type. We further argue that there are gender, urban/rural, and age differences in the rol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on the strength of family ties is more relevant for female, rural, and younger people compared to male, urban, and older people.  相似文献   

20.
非正规就业作为多种就业形式之一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当下劳动力市场中非正规就业的安全性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影响非正规就业安全性的主要因素表现为非正规就业者贫乏的社会资本以及本身偏低的人力资本存量、强资本弱劳工的社会格局;歧视性的政策惯性;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以及缺位的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