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为了掌握新一年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状况、大户的种植意向以及对粮食“订单”工作的意见,2月中旬,上虞市粮食局组织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收储公司的干部职工分组深入各产粮乡镇开展了为期10天的新春调查。通过问卷式调查发现:经过5年多的“减粮扩经”后,现在,全市粮食的种植面积已趋向稳定;产区粮田的规模经营有了新的发展;大户粮食生产的商品率也有显著的提高;广大粮农对国有粮食企业近年来的“订单”收购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结构调整使上虞市从丰年有余的“自给市”迅速转变为“缺粮市”上虞位于…  相似文献   

2.
一、扬州市开展粮食产销合作的实践 扬州市人口459.3万,耕地面积461万亩,约占土地面积的一半,人均占有耕地1亩,是江苏省的主要产粮区,也是我国著名的优质粮源生产基地。全年粮食总产一般在25亿公斤左右,提供商品粮约12.5亿公斤,人均消费量375公斤。因该市主食品种为稻谷,小麦商品率高,80%销往市外,稻谷商品率占生产总量的20%上下,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年购销量20亿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3.
德阳市是四川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建国以来,每年均有大批余粮外调支援全国各地.但从1985年起,粮食生产长期徘徊,而建市以来的这五年间,社会粮食消费量却急剧增加,商品粮基地变成了缺粮区,粮食供销矛盾日趋尖锐,直接影响到全市经济的发展.问题与思考粮食产销矛盾突出原因很多.本文拟从现行粮食购销体制和农业税赋两方面进行一些思考:1.国家对粮食减购、提价的措施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粮食生产继续徘徊.国家  相似文献   

4.
一、从我国粮食购销政策变化中引出的话题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1979-1984年,主要是提高国家统派购粮食的计划收购价格,对农民超过统派购数量交售的粮食实行超购加价;二是1985-1988年,实行国家收购和市场收购并存的“双轨制”;三是1989-1993年,主要是长期缺粮的局部地区率先对粮食统销体制进行了某些改革,后发展到全国统一实行购销同价,直至1993年底全国98%的县(市)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四是1994年至今,主要加强了对粮食购销的宏观调控,同时,在1994年和1996年两次大幅提高了粮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娄底市从2002年4月1日起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最近,调查组对娄底市粮食生产和流通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一、现状(一)从总体上看,娄底仍然是个缺粮区娄底市是湖南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截至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399.8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0.03万,农业人口319.85万;现有耕地214.78万亩,其中水田158.57万亩。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国家多次提高定购粮收购价格,调动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97年,全市粮食产量达164.0…  相似文献   

6.
粮食过剩对于国有农业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在挑战面前,国有农业企业何去何从?国有农业企业面对粮食过剩需要进行哪些战略思考?政府需要采取哪些必要的政策支持?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黑龙江农垦———我国最大的国有商品粮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一、粮食过剩是对国有农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严重挑战粮食过剩对于商品率高达80%,并且以粮食为主产业的黑龙江农垦来说显然是一次危机性挑战,主要表现是:(一)粮食生产成本上扬与粮食销售价格下跌的矛盾加重,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在零点徘徊。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有升有降,大体持平,但是国…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最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万物之首。粮食价格和购销体制的改革,是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平稳运作和国民经济能否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粮食价格和购销体制改革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换来一个粮食收购价格形成的机制。粮食的收购价格要体现三个原则:第一,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农民除了补偿自己的粮食成本费用以外,还能够增加收入。现在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很厉害,如果不能补偿,农民怎么会种地呢?补偿了这个以外,还要能够使农民增加收入,这样农村市…  相似文献   

8.
对湘西山区粮食企业的调查赵志兰,李新明,陈晋玉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缺粮县的粮食工作如何开展,我们调查了湘西的淑浦、辰溪、凤凰、古丈、永定等7个县(区),现概述如下:(一)、抓好粮油购销,确保总量平衡经过调查,7个县只有淑浦有平价粮纯调出,其余呈购销逆...  相似文献   

9.
益阳市赫山区是环洞庭湖区重要的产粮县,20世纪70年代被国家列为首批10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6.7万~8万公顷,年粮食产量保持在40万吨以上,商品率近40%。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下,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不仅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重大“三农”问题,而且维系到国有粮食企业能否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有效资产,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湖南娄底地区是个历史缺粮的工矿区,缺粮人口225万人,占总人口的58%,常年缺粮在1.5亿公斤左右。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全区粮食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7年底,粮价已降到全省最低水平,粮食总库存已达历史最高水平。原因主要有:《一)粮食总产门加,农村粮食自给率提高,缺粮人D相对祛少。近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国家多次提高定购粮收购价格,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粮食生产一年上一个台阶,双季稻地区平均亩产已达1042公斤。粮食总产的增加,提高了农村人口的粮食自给率,相对…  相似文献   

11.
缺粮山区县粮食以调销为主,且以农村销量为大头。在当前粮食工作内部机制不活,体制不顺,包袱沉重和多渠道竞争的情况下,本文就缺粮山区县粮食产、购。调、销、存怎样利用机遇迎接新挑战,谈一些看法。一、生产缺粮山区县农业生产应本着两条原则:一是向农田要粮,提高粮食自给率,以此减轻购粮负担和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二是向山场要钱,做到靠山吃山,发展山区经济,建立林、茶、桑、果基地,提高农民收入。二、收购山区县“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特殊县情,决定了基本粮情是“粮源靠调人,口粮靠返销”。一般地说,县内…  相似文献   

12.
一、稳定粮食购销体制的依据 1,粮食生产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粮食购销体制必须稳定。粮食购销问题的基础是粮食生产问题。粮食生产上不去,购销肯定上不去。  相似文献   

13.
蒋萍 《齐鲁粮食》2003,(9):12-13
1994年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的建立,对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粮食市场,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入世后WTO规则的基本要求,改革粮食购销体制,彻底改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政企合一”性质,建立一个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宏观控制为辅的粮食购销体制,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已成为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钟祥市位于湖北省的中西部,是湖北省乃至全国商品粮生产大县(市)之一,也是湖北省17个继续实行保护价粮食收购政策的县(市)之一。全市年生产粮食7.2亿公斤,其中商品粮3.5亿公斤,商品率达到48.6%。粮食主产乡镇的农民除自留粮或者出售部分粮食外,自己还储存一部分粮食。笔者通过对钟祥市6个乡镇、120户农民2000年4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两年时间的民间储粮情况的调查,认为民间储粮对粮食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民间储粮的现状(一)粮食产、留、销、储情况1.粮食生产情况。120户农民家庭共…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夏粮收购即将开始,为保证粮食收购政策的落实,自治区政府对粮食收购提出要求,各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简化收购手续,方便农民售粮。要按照收购计划的交售数量及时兑现直补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利益。鼓励销区与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到产区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主产区在确保当地粮食平衡的同时,要给销区和缺粮地区提供商品粮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1994年以来内蒙古粮食生产与商品率变化的基础上,揭示了商品率低是内蒙古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内蒙古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1积极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市场,增加农产品需求弹性。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和农产品购销活动的加强,既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实行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购销机制和价格政策,改变现行的由国家统一调拨粮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加大经济转型期农业保护力度的对策胡中习随着对农产品购销政策的改革,国家先后出台了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最高限价、建立粮食收购保护价、明令取消多项涉农负担、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和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等一系列保护性措施,标志着国家对农业的保护已经...  相似文献   

19.
适应市场经济的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有哪些?经过十多年来的改革,粮食统购统销体制已经结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购销体制正在形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深化改革,使新体制尽快完善。这对于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和产销平衡关系极大。从1994年起,国家定购...  相似文献   

20.
走粮食购销市场化路子,是我国迎接WTO挑战,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这一改革对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并与国际接轨的粮食市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农业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对东南沿海乃至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粮食购销市场化,其实质就是放开粮食生产,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行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实行随行就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调节粮食供求,实现余缺平衡。粮食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