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从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以创新引领创业,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是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平台。按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是科技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为其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内涵和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脉络,然后对比分析国外典型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为社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的、开放性的共享平台。其目的是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资源品质、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是科技引领创新创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通过分析建设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重大意义与国内外科技创业公共平台研究及建设现状.重点剖析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机理研究,包括运行机理、运行原则、建设策略等。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取得了许多成绩,但试验区目前的科技创新体系,特别是作为科技创新体系主体的企业,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试验区内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证研究,希望对试验区的发展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科技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科学技术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关系到科技工作全局、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中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科技管理制度的创新方面,信息化构建了开放式的科技管理体系,为科技管理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增强高校学术实力的基本措施,也是高校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职能的体现.高校科技创新的主体是高校教师.文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教师职业满意度、科研团队建设与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教师职业满意度与科研团队建设正相关;科研团队建设与科技创新能力正相关;科研团队建设在教师职业满意度与高校科技创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为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应提高教师薪酬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科研条件,提供多种学习与提升机会,重视高校科研创新队伍构建,加大科研队伍建设投入.  相似文献   

7.
高职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开展高职科研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促进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科技创新、办学实力提升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但目前高职科技创新团队存在建设内涵不明晰、组建带有功利性和随意性、团队带头人缺乏学术领导才能、团队成员构成缺乏学科交叉、团队建设与管理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本文从明晰高职科技创新团队内涵出发,通过对我国高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探寻提升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旨在为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运行实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莉 《商》2012,(14):167+152
贵州省是西部未来的重要经济增长区,随着"十二五"规划的进程,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园区的建设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贵州大学生科技创新园区规划布局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贵州大学生科技创新园区规划提出主要措施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实施"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部署,闵行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出将闵行建设成为上海南部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建设"紫竹创新创业走廊"。本文对这一创新实践作一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不断发展的全球信息化环境下,用户对信息产品的需求和爱好也在不断变化。以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代表的科技信息数据库产品要更好地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就需要对其服务和推广模式进行创新。以湖北省科技信息平台产品为研究对象,就目前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化建设和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日益复杂的客户需求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服务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对加速企业自主创新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人才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把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征,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为创新型省份建设和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持续支撑,是必须面对和日益紧迫的问题,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科技中介机构作为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的机构,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工作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时秀梅  李毅  颜实 《江苏商论》2016,(11):29-32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对于我国西部,尤其是青海省各方面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促进青海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于聚集区域科技资源、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青海省的矿产、交通、商贸、文化等四个方面对青海省借助科技创新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环境进行了客观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海省利用科技创新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潜在挑战.最后,对青海省如何利用科技创新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未来走势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旨在为青海省利用科技创新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当前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农业科技工作长期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充分分析了哈尔滨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当前应完善我市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高效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福建省高校的科研人员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高校科研人员对科研环境感知的构成因子,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环境感知水平,并据此,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物质环境建设、完善科技发展制度环境、培育和营造科技创新文化、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高校科技创新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高校科研环境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完善,是对我国现有的科技资源建设、使用和管理模式做出的重大科技体制创新改革。这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尤其在平台绩效评价方面,还没有形成专门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浙江省的区域创新科技服务平台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架构,通过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权重,设计出评价模型。最后举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试评估。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5)
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唐山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应以科技为引领,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举措推动唐山市经济社会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城市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是中国新常态下国防与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构建军民融合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的模型,利用2008至2015年23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军民融合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军民融合对科技创新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作用,最终基于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易先忠  潘锐 《财贸经济》2023,(11):137-153
把握撬动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杠杆,需要找准并充分发挥推动自主创新的“国家特定优势”。国内需求优势和产业数字化的领先发展是当前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特殊优势。本文回归创新源泉,提出产业数字化通过助推“需求引致创新”从而赋能科技强国建设的新命题,通过跨国投入产出表测算各国各制造业的本土需求和产业数字化水平,并与WIPO国际专利分类(IPC)数据匹配,利用“国家-行业”层面数据考察了产业数字化对本土需求引致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即便在开放条件下,本土需求仍然是引致创新的重要源泉,产业数字化通过提升供需匹配程度和提高研发效率等途径显著强化了“需求引致创新”效应,但这一强化效应受到基础科技能力和市场成长性的制约。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制度环境不完善会抑制“需求引致创新”效应,而产业数字化可以缓解市场制度环境不完善对“需求引致创新”的制约效应。本文的研究从创新源泉视角拓展了产业数字化赋能创新的新途径,对发挥国内需求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为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研究基础,主要阐述了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在区域创新体系不同阶段的表现以及主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作用等,旨在通过本文的论述探讨建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必要性,以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我校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现存在学生基础薄弱、老师指导缺乏、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为了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出了学校管理激励制度保障、开放实验室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