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 《商场现代化》2020,(7):104-105
在国家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僵尸企业"的存在造成了资源浪费、加剧产能过剩、影响市场出清效率.如若拖延处置"僵尸企业"问题,可能阻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然而"僵尸企业"的债务处置工作是处置"僵尸企业"的关键.因此,在供给侧背景下,本文将分析"僵尸企业"债务处置的四种主要方式及其适用情况,并探讨了"僵尸企业"债务处置中面临的难题和障碍,最后提出一些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债务处置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同类企业提出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7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时指出:深入推进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由僵尸企业引起的一系列资源错配等问题阻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使得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将重点探讨僵尸企业存在的影响,加深对僵尸企业的理解,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处置"僵尸企业"能够为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供突破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处置"僵尸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剩余任务仍然艰巨。文章为解决"僵尸企业"处置进程因利益冲突而一再受阻的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站在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有兼并意愿的企业、"僵尸企业"及其员工等不同立场上分析各方的态度和利益诉求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协调各方利益提供依据、加快去"僵尸企业"进程。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处置僵尸企业是去产能的"牛鼻子"。选取了"山东海龙"的破产重整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为僵尸企业的原因,以及破产重整的过程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沦为"僵尸企业"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破产重整是处置僵尸企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也存在重整企业长期绩效不足等问题,该制度的合理利用对于我国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僵尸企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障碍。"僵尸企业"的存在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却不产生经济效益,对其进行处置,能够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期,企业发展从高速增长逐渐变为深度调整,有些行业出现了投资过度、产能过剩的现象,涌现出一大批"僵尸企业",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幅下降。"僵尸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新动力培育的一个巨大障碍。笔者所在的天津市亦存在上述问题,近年来天津经济增速渐缓、发展质量不高,与国有企业中"僵尸企业"大量涌出有关,如何为天津市推进"僵尸企业"退出提出对策建议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僵尸企业"指那些长期亏损,利用信贷资源生存的企业,去除"僵尸企业"是去产能的重要一环。本文按照"在最优惠条件下仍然无法偿付利息"的标准对2011~2015年钢铁业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进行了探究,利用面板数据及其相关模型,从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四个方向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的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僵尸企业"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劣淘汰"的必然。"僵尸企业"不同于因问题资产陷入困境的问题企业,能很快起死回生。"僵尸企业"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具有绑架勒索的特征。"僵尸企业"吞噬了经济活力,消耗了原本可以投入新兴企业和部门的税款、资本和劳动力,其存在会引发各种纠纷。对"僵尸企业"进行处理,需进行"专家会诊",区别对待,既不盲目救助,也不一味清除,这其中的"度"较难把握。文章从"僵尸企业"的定义、特性入手,旨在拓宽其处理对策,激活"僵尸企业"资源,积极引导经济的转型升级,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煤炭行业是国家去产能的重点行业,山西是煤炭生产大省,由于去产能政策而形成的"僵尸企业"债务堆积、债务处置及遇到的问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加快推进地方国有企业集团涉"僵尸企业"债务重组的政策建议。一、煤炭行业债务总体情况山西拥有七大地方国有煤炭企业集团,分别是焦煤集团、同煤集团、阳煤集团、潞安集团、晋能集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许多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导致大量"僵尸企业"的出现。"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有着巨大的危害,不断恶化产能过剩的状况,浪费社会经济资源,导致银行不良贷款飙升,企业违约风险提高,在生产、经营、债务、就业等各个方面产生连锁不良反应,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精确鉴别"僵尸企业",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处理"僵尸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立足我国现实情况,同时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僵尸企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僵尸企业"的概念在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标准。国内学者描述"僵尸企业"的三个特征是盈利能力低下、陷入财务困境和持续依靠外界救助。通过从这三个特征出发,对"僵尸企业"进行更明确的判定分析,"僵尸企业"的定义应同时体现盈利能力低下、陷入财务困境和持续依靠外界救助等三方面特征,而且这三个特征均以更为严格的方式出现,单独关注任何一方面的特征,均不足以准确、全面的刻画"僵尸企业"的本质特征。因此得出"僵尸企业"是指企业由于丧失了盈利能力而陷入财务困境,处于破产的边缘,必须依靠各种非市场因素而持续地吸血才能生存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工业创新能力不足、经济政策刺激、银行信贷偏爱等原因导致"僵尸企业"大量存在,占用了社会资源,妨害了市场秩序,加剧了产能过剩,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应对"僵尸企业"的治理从银行端、政府端以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以便"僵尸企业"合理有序地退出市场,推进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3.
"僵尸企业"与歇业性企业、可进行司法解散的企业、破产企业有所不同,目前还没有公认的界定标准,却因它"僵而不死"的特点成为社会焦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务院明确强调,在深化企业改革方面,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运行,须在剖析"僵尸企业"成因及危害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法,取巴西相关制度模式之长,结合我国市场特点进行改革,鼓励"债转股",强化企业管理,进行产业提升,引进其他社会资本,保护小微企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借助纳什均衡理论从僵尸企业、银行、政府三方面进行博弈分析,并通过逆向归纳法得出最优方案,以及政府不救助僵尸企业、银行不为僵尸企业提供贷款、僵尸企业破产是纳什均衡子博弈的最优解。其次探讨了理想最优方案与现实结果相悖的原因。最后,基于研究调查结果对僵尸企业的发展为政府、银行、企业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主要是"三去一降一补",我讲一下如何落实。第一,情况要摸清。我们对现实状况有一定了解,但还不是十分精确,比如说钢铁产能到底有多少,其中僵尸企业有多少,占多大的产能。处置这些僵尸企业带来多少不良资产、不良贷款,涉及到多少职工。这些职工的再就业,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多少钱。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正处于历史窗口期。然而,"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不仅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不下决心出清"僵尸企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就无法化解,结构性改革就难以完成。因此,坚定不移地出清"僵尸企业"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作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首,而"去产能"的核心就是"僵尸企业"的退出。僵尸企业的存在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带来阻碍,有必要进行清退,而僵尸企业的情况较为复杂,应该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僵尸企业采取不同的清退措施,对于因企业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等自身原因造成困境的僵尸企业,政府可以通过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其进行兼并重组,使其重新焕发市场活力;对于行业产能过剩、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的僵尸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让其依法进行重整、和解或破产,政府应该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其快速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18.
僵尸企业丧失活力但仍然存续,对国民经济效率具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清理僵尸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步骤。政府补助与僵尸企业形成的关系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企业面临的主要约束类型,本文将企业划分为缺乏投资机会的投资机会约束企业和缺乏资金来源的融资约束企业,以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不同约束类型下企业获得政府补助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助更多拨付给投资机会约束企业而非融资约束企业;政府补助是企业僵尸化的推手之一,但仅在投资机会约束企业中显著;专用于扩大企业融资的融资补助对于投资机会约束企业僵尸化的作用较政府补助总额更为显著;政府补助总额与融资补助均未起到缓解融资约束企业僵尸化的作用。在控制反向因果的内生性问题、替换代理变量、滞后补助变量和对亏损企业样本僵尸化进行讨论的稳健性测试中,结果仍然显著。本文为政府补助与僵尸企业形成问题提供了企业面临主要约束这一异质性视角,并基于补助错配问题,提出优化政府补助政策与解决企业僵尸化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党中央、国务院对降低企业杠杆率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之一"去杠杆"的重中之重。近期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要把国有企业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坚定不移通过综合措施手段推动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完善政策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策部署后,各有关部门立即行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经济混合所有制日趋普及,社会资源得以不断优化配置,企业间的兼并、重组等相互参股的新常态成为固有的企业战略模式。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对企业的合并会计报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合并报表编制工作实践出发,分享浪潮GS财务软件合并报表信息化的编制经验,并针对当前"三去一降一补"即将关闭出清"僵尸企业"合并报表中子公司超额亏损特殊业务的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