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乔晓光  张湘义 《河北工业科技》2008,25(6):354-357,370
通过调节沉积电流密度动态地控制钴纳米线择优生长方向,调节沉积液pH值观察其磁各向异性特点,并比较它们的磁性能。利用氧化铝模板直流恒电流电化学沉积方法,调节电流密度和pH值的大小,制备出一系列钴纳米线阵列,并利用XRD衍射仪和VSM振动磁强计测量其磁性能,包括矫顽力、剩磁比和各向异性的特点。通过调节电流制备出了包括[101]择优取向、[100]择优取向及非晶态等结构的一维钴纳米线阵列,重点分析了具有[101]择优取向纳米线阵列的特点;通过调节溶液pH值得出了纳米线磁各向异性的特点,实现了工艺参数对纳米线的结构和性能的控制,总结出了钴纳米线对于[101]择优晶向的易磁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纳米界面材料在纺织领域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鲜英  宋延林  江雷 《中国纺织》2004,(11):162-163
纳米界面材料 目前纺织领域中的纳米技术一般分为三种: 纳米纤维:采用静电纺丝法、模板挤压法、复合纺丝法、化学气象生长法、聚合法等方法制备直径在纳米尺度的纤维,实现普通纤维无法达到的新功能.如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制的水接触角大于170°的超疏水性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超疏水性高分子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超双疏阵列碳纳米管膜,以及东丽公司开发的高吸湿性纳米尼龙纤维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了由ZnO组成的超疏水表面的合成和性能。ZnO本身具有亲水性,但通过改性表面微结构可以生成疏水性表面。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将纳米ZnO种子打印在载玻片上,形成微凸包,再通过水热法生成ZnO微晶棒以获得超疏水表面,测得表面接触角为153°。同时分析了具有不同微晶棒阵列的超疏水表面接触角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自1991年碳纳米管被报道在N ature上以来[1],已经迅速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因而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催化化学气相沉积(CCVD)法由于其反应过程容易控制,设备简单,成本低,产量高,是最有望实现大批量、低成本、高产率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本文对催化CCVD法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研究进行介绍,对其机理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熔融共混和模压技术制备得到纳米氧化锌/高密度聚乙烯(纳米-ZnO/HDPE)复合膜,并考察了该膜的微观形态、机械性能、结晶性能以及阻隔性。结果发现,复合膜中改性纳米ZnO的含量较低(0.5wt%)时,纳米ZnO在HDPE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随着改性纳米ZnO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ZnO含量为0.5wt%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此外,改性纳米ZnO的添加能提高HDPE的结晶度,并能增强复合膜的阻隔性能。  相似文献   

6.
制备出具有耐高温性能的免垫片硅酮密封胶,并研究了基胶配比、气相白炭黑、交联剂等用量对其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107硅橡胶)/m(108硅橡胶)=100/20、w(气相白炭黑)=25%、w(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9%时,制备的耐高温免垫片硅酮密封胶综合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生物柴油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柴油是主要生物质能源之一,是典型的"绿色能源",具有与矿物柴油相近的性能。论述了生物柴油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生产工艺,简要介绍了生物柴油的传统制备方法,包括稀释法、高温热裂解法、微乳化法、酯交换法、超临界法以及近年来的一些新方法,并对生物柴油生产工艺和产品分析的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光催化TiO_2的光催化活性与可见光利用率,文章采用浸渍法按不同质量比制备了MnO_2/ZnO/TiO_2复合改性光催化剂,利用SEM、XRD、DRS等方法对制备的复合型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紫外灯照射下以甲苯为污染物对复合型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并考察了停留时间和相对湿度对其光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催化剂的光催化净化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可见光利用率也得到提升,当MnO_2与ZnO的质量和与TiO_2的质量比为1:2时,催化剂的光催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三、纳米包装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 1.通常 , 纳米微粒 (膜 )的制备方法包括 : 物理法、化学法和膜模拟法 . 物理制备方法主要 涉及到蒸发、熔融、凝固、形变和粒径缩减等物理变化过程 , 具体包括 : 粉碎法、蒸发凝聚 法、离子溅射法、冷冻干燥法、电火花放电法、爆炸烧结法等 , 化学制备纳米微粒 (膜 )的过 程通常包含着基本的化学反应 , 在反应过程中 , 物质之间的原子进行组织排列 , 这种组织排 列决定着物质的存在形态 . 化学法主要有气相化学反应法、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喷雾热导 法、溶胶 - 凝胶法、 r射线幅照法、相转移法等 , 应用于纳米集成体系的组装技术有 LB技术 , 自组装 (self- assembly,sa)技术、静电组装 (electrostaic- assembly ESA)技术和模板组装 (template- assmbly ta)技术等 . 2.上述各种单一微粒的构建方法各有利弊 , 而选用和构 建一合适的方法对制备二维有组织纳米结构和开发纳米材料特殊性质和纳米科学基础理论的 研究尤其重要 . 寻求产量大、成本低、无污染、尺寸可控的制备方法 , 为产业化服务 .  相似文献   

10.
近日,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成功制备出高品质石墨烯/PET柔性塑料电极,并在此基础上批量制备了石墨烯/金属纳米线/PET的复合型柔性导电薄膜。其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显示出优良的耐久性能,在下一代柔性电子和光电子领域有重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洪平 《化工管理》2023,(1):146-148
阳离子醚化剂在化工领域有较为广泛的使用,可以通过与淀粉、瓜尔胶等物质进行制备后应用在造纸业、化妆品行业、水处理厂等环境中,是一种较为活泼、易溶于水的液态化学制剂。这种制剂的主要合成方法有气相法、水合成法、有机溶液法三种,文章通过有机溶液法进行实验,分析阳离子醚化剂在使用与保存的过程中发生结晶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拓宽聚酰亚胺(PI)基光催化剂的应用范围,并提高催化性能,将纳米银(AgNPs)与PI复合,成功制备了Ag/PI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原位热处理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Ag/PI光催化剂,以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为模型反应,考察其光催化性能。采用FT-IR,XRD,TEM,Mapping,XPS,UV-Vis DRS,PL和EIS等手段分析了Ag/PI光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和光电性质。结果表明,Ag的掺杂大大提高了PI的光吸收能力、光响应范围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Ag/PI光催化剂对4-NP还原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效率远远高于Ag与其他物质复合的催化体系。当采用离子交换法,Ag质量分数为0.5%时,Ag/PI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最好。Ag/PI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制备PI基高效复合光催化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利用氧化锌脱硫废渣制备纳米级氧化锌,据脱硫催化剂是由w(ZnO)为99.7%的ZnO和甲基纤维素作粘合剂煅烧而成,脱除H2S后变成ZnS,再经氧化成ZnO,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煅烧温度为540℃,煅烧时间为2h,浸取温度为80~90℃,沉淀反应溶液pH=6.5。氧化锌产率达95%以上。产品性能稳定,比表面积达50m2/g,氧化锌含量为99.45%,成本可降低1000元/t。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由于其高模量、高强力、高抗冲击性等性能特点受到国内外的认可。文章简要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产品性能以及制备方法,并对熔融纺丝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气相流化床法凭借安全环保、简单可靠等优势特征,成为了生产聚乙烯常用方法,但该方法生产聚乙烯的工艺不同,技术特征也存在差异。文章主要对气相流化床法生产聚乙烯的三种工艺技术进行阐述,希望对气象流化床法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石墨烯中C原子sp2杂化方式决定了它兼具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在与其他聚合物聚合时,其性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本文介绍了制备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溶液共混法、熔融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总结了这些制备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同时以复合材料的力学、电学、热学性能为例,简述了这些性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环境污染和细菌传播日益严重,制备环保、高效、性能良好的抗菌材料对改善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将两种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溶胶,负载到酸改性后比较面积较大的活性炭上,将已经吸附TiO2的活性炭附着到无纺布上,并对其抗菌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得到:活性炭和钛酸丁酯用量比为1∶3;吸附了TiO2的活性炭在高温400℃下高温煅烧后,无纺布抑菌性能较好;用第二种方法制备纳米TiO2前驱体后制备的无纺布抑菌性能较好.具有抑菌性能的无纺布可用来做鼠标垫、鞋垫等具有抑菌性能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 气相法二氧化硅是一种高科技纳米级材料,具有高触变性、高分散性、抗温变性、高耐磨性、高光折线性等物理化学性能,在国防与航天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全世界仅有美、德、中、日、俄5个国家能够生产.  相似文献   

19.
聚乳酸薄膜表面SiOx层的制备与阻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乳酸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新型绿色包装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及对人体和环境的无毒性等,广泛应用于各种包装领域。本研究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厚度为40μm的聚乳酸(PLA)基材上制备阻隔性能优良的SiOx层。制备的SiOx层无色透明且与基材附着牢固。实验分别采用FTIR、SEM和AFM对沉积的SiOx层进行结构和表面性能分析,以表面轮廓仪测量SiOx层厚度,以透氧仪和透湿仪表征SiOx层的阻隔性。结果表明:制备的SiOx层表面结构均匀致密,平均厚度为174nm,透氧率从原膜的167.52cm^3/(m^2·24h)降低到17.88cm^3/(m^2·24h),透湿率从原膜的132.93g/(m^2·24h)降低到15.23g/(m^2·24h),阻隔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汽车尾气净化器中活性氧化铝涂层的基本概况,简述了制备活性氧化铝涂层的不同方法的改进效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的活性氧化铝比表面积较大且杂质很少,但其在工业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加水量、溶剂种类、pH值、陈化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工艺条件;在分析添加剂对活性氧化铝涂层性能改善机理的基础上,综述并比较了稀土元素、碱土金属、SiO_2及其他添加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效果,可知在活性氧化铝涂层中引入添加剂可以增加涂层的比表面积、抑制活性氧化铝的晶型转变、提高涂层的高温稳定性能,指出同时添加La,Ba可以使活性氧化铝得到更好的热稳定性。因此,溶胶-凝胶法和同时掺杂La,Ba是活性氧化铝涂层性能改善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