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是我国的弱质产业,也是遭受自然灾害袭击最重的行业。目前我国农业巨灾风险保险机制不健全,抗击巨灾风险的能力脆弱,亟待构建科学有效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农业巨灾风险保险分散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构建"政府引导、商业运行、财政支持、再保险与资本市场配套"的多元化巨灾风险保险分散机制的思路和运行框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进行了探索性的设计,首先要建立巨灾保险分散机制,大力发展国内外再保险业务,并将政府作为最后再保险人;第二要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由中央、省、地市这三级财政一同出资,并对巨灾保费实行单独立账、单独核算管理;第三要开发巨灾险种,把巨灾险种独立出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在国家的扶持下,推出一系列强制性、非赢利的巨灾保险产品;最后要通过资本市场使巨灾风险债券化,并对巨灾风险债券化的可行性做了精算分析,同时阐述了对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立巨灾保险之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兴 《中国保险》2011,(7):19-23
风险可保性的"现代定义"解决了巨灾风险可保性的理论问题,巨灾保险归类于经济政策性保险。巨灾保险法规和制度的缺失是巨灾保险没有起到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巨灾保险是管理巨灾风险、提高社会韧性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手段。本文从理论上评述了PPP巨灾保险的背景、特点、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巨灾保险市场失灵与政府主导提供巨灾保险的困境是PPP巨灾保险产生的背景。PPP巨灾保险具备一般PPP项目长期契约、不确定性高以及多阶段多任务的特征,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可变成本远高于固定成本,参保人信息是专有资产,项目处于信息不对称环境但主要表现为商业巨灾保险机构的道德风险,居民对巨灾保险需求极不稳定且难预测。由于具有这些特点,PPP巨灾保险在实践中面临许多问题,而基于理性、不完全契约框架的传统PPP理论无法完全解释乃至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后续PPP巨灾保险的研究应当扩展思路,比如借鉴完全契约理论与行为经济学分析框架,提出新的理论和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5.
相对巨灾带来的高昂损失,政府补贴、社会救济等单纯的救济手段显得势单力薄,巨灾风险分散能力明显不足。故而,妥善建立好巨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保险、地震保险、洪水保险三方面对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我国巨灾保险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结合有关巨灾种类,基于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提出建设带有国家标签的巨灾保险体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常有两种方式建立巨灾保险基金,一种方式是为每一种巨灾风险建立单独基金,另一种方式是为所有的巨灾风险建立一个联合基金。本文在构建巨灾保险基金规模函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比较了两种方式的基金规模,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巨灾保险基金规模随着风险容忍度的降低而增加,在风险容忍度相同时,联合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不大于分别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之和。本文选取地震和洪水这两种巨灾风险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发现,对于我国财产保险业而言,在巨灾保险基金成立初期,巨灾承保比例为40%时对应的巨灾保险基金规模为289.22亿元。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富裕了,而巨灾风险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强,人们面临着严峻的巨灾威胁。据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统计,2014年全球自然灾害共发生980起,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00亿美元,损失严重。其中保险公司的赔付高达310亿美元,占经济损失的28%,但是我国的保险赔付在巨灾损失中占比不到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巨灾保险严重稀缺,而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主要以社会捐助和财政救助为主,因此给我国财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能满足人们的保障需求,故我国需设立专门的巨灾保险体系。然而巨灾保险制度的有效构建与立法实践在巨灾保险的设立过程中是最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巨灾近年来已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美国、新西兰及日本三国的巨灾保险制度能为我国在处理巨灾风险问题上得到一些启迪。面临破坏程度日益剧增的巨灾风险,必须要建立巨灾损失的分担机制,以通过保险这种分散风险方式来解决巨灾风险。因此,我国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各地区人口财产状况的居民数据信息系统;以国家的名义建立基本巨灾保险基金;用商业化的方式开展商业巨灾保险;完善资本市场,发行巨灾债券等来解决巨灾损失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巨灾风险国家管理的历史与现状分析,阐述了巨灾保险因某些重要基础欠缺所造成的运营局限,包括总体影响偿付能力的保险价格、责任准备金、风险分散等关键要素,以及它们对财政预算稳定目标实现的制约,并基于深圳、宁波巨灾保险运营的样本分析,探究巨灾风险的分散机制、保险定价机制、适应区域风险特点的产品设计、防灾减灾体系与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本文强调,风险评估是巨灾风险国家管理与巨灾保险运营相关的风险损失规模估测与分配、风险定价、产品设计、防灾减灾决策制定等要素完备的重要基础;并着眼于巨灾保险可持续发展,对巨灾保险制度与运营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农业巨灾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制度迫在眉睫.农业巨灾保险基金是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分析其他国家巨灾保险基金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的设想,并就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核心机构建设、资金来源和...  相似文献   

11.
农业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通过资本市场转移农业风险是我国防范和化解巨灾风险的有效措施,通过保险风险证券化可以进一步增强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从而促进巨灾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现状和面临的自然灾害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巨灾债券、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巨灾保险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巨灾频发,巨灾保险潜在需求巨大,但由于成本过高、缺乏技术和相关法律制度等原因,巨灾保险供给严重不足。为扩大巨灾保险供给,应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走政策性支持的商业化巨灾保险道路。通过建立强制性巨灾保险基金、发展再保险市场、完善相关立法和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等分散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华 《上海保险》2006,(9):56-57,53
2006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其中明确表示,我国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民众千呼万唤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的建立终于正式列入议事日程,而且对于发展巨灾保险最为重要的一环——风险分担的问题,也有了较为明确的回答:国家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汶川地震,损失巨大,而我国的保险行业并未承担起足够的帮助国家和人民分先灾害损失的责任,这主要是由我国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建立我国的巨灾保险机制已经刻不容缓。首先介绍巨灾损失的多维补偿机制,然后归纳总结发达国家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最后构建我国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完善我国保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化解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保险风险主要是巨灾风险引发的巨额赔款,令保险公司承受不起。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瓶颈。鉴于中国现行的农业保险经营环境,应构建同业分层保险制度、发行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债券、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和设立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基金,以分散农业保险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16.
潘谭锐 《时代金融》2013,(12):147-148
本文主要对影响巨灾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梳理,对国内外巨灾保险需求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文章运用了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巨灾保险需求的心理因素、价格因素、收入因素和风险因素展开了讨论。得出了建立中国巨灾保险体系、提升公众巨灾保险需求需要政府参与的结论,在文章最后给出了提高巨灾保险市场需求的应对措施,对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立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尚未建立,保险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巨灾损失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推动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增强我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发展、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对我国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制度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湖南省水稻种植保险为例,研究了湖南省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保费准备金提取比例和触发条件。首先,将极值理论引入种植业巨灾损失评估模型,采用超越阈值模型拟合水稻种植保险巨灾损失分布,运用一致性风险度量工具——期望损失,衡量各重现期下巨灾损失程度。然后,结合湖南省水稻种植保险保费数据,提出湖南省种植业保险巨灾准备金提取比例测算方法。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湖南地区种植业保险巨灾准备金提取比例较低,但巨灾准备金触发条件设定合理。保险公司应该全面认识农业巨灾损失发生规律,谨慎确定巨灾准备金筹集规模和计提比例,有效防范和应对巨额赔偿风险,保障农业保险稳健经营。  相似文献   

19.
巨灾一直是困扰全球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风险,我国幅员辽阔,地震、洪水、台风等巨灾也经常席卷我国的有关地区,给我国人民生命带来了伤害、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如何通过保险的手段有效转移巨灾风险,以稳定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本文拟在分析巨灾保险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路径。巨灾保险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客观必然性巨灾风险是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张钰涵 《时代金融》2013,(27):147+149
近些年,我国诸如地震、海啸、特大洪水等自然大灾害频繁发生,给国民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以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配合的国家财政救济为主和社会捐助为辅的补偿模式。根据目前国内现状,人们纷纷对应对巨灾方式进行了研究,详细阐明了应对巨灾风险的保险政策,巨灾再保险、巨灾证券化、巨灾保险基金都是巨灾保险的有效运作形式。大力发展巨灾保险、努力提高自然灾害损失的保险补偿率,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