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琳  陈迎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1):116-134,159
近年来,气候治理已成为全球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围绕气候治理的国际谈判备受世界各国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虽然2012年12月8日刚刚闭幕的多哈会议谈判实现了平稳过渡,决定从2013年开始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制定了德班平台谈判的工作计划,但在减排义务分担、气候融资、技术转让等关键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阵营之间仍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未来谈判仍困难重重,前景尚不明朗。作者试图运用多维权力观分析框架,分析当前主要国家及国家集团构成的政治力量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及其变化。在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的手段性权力强,但态度大多趋于消极保守,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权力和话语权呈上升趋势,但权力领域有限,权力意愿趋于分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外,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在市场、资金、技术、贸易等议题中的权力各有消长。未来随着全球气候治理的复杂性日益增强,世界各国及各种社会力量为追求自身利益,必将展开新一轮的博弈与角逐。基于对各种政治力量在气候治理中权力特点和变化的认识,作者最后提出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谋求合理发展空间与权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必然对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各国越来越注重绿色贸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权交易日渐成熟,由"大蛋糕"分配而招致的碳关税征收将使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优势不复存在,从而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乃至人口就业吃饭。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气候治理已成为全球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围绕气候治理的国际谈判备受世界各国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虽然2012年12月8日刚刚闭幕的多哈会议谈判实现了平稳过渡,决定从2013年开始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制定了德班平台谈判的工作计划,但在减排义务分担、气候融资、技术转让等关键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阵营之间仍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未来谈判仍困难重重,前景尚不明朗。作者试图运用多维权力观分析框架,分析当前主要国家及国家集团构成的政治力量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及其变化。在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的手段性权力强,但态度大多趋于消极保守,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权力和话语权呈上升趋势,但权力领域有限,权力意愿趋于分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外,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在市场、资金、技术、贸易等议题中的权力各有消长。未来随着全球气候治理的复杂性日益增强,世界各国及各种社会力量为追求自身利益,必将展开新一轮的博弈与角逐。基于对各种政治力量在气候治理中权力特点和变化的认识,作者最后提出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谋求合理发展空间与权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贸易与气候变化体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影响一国排放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效果。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GTAP8最新数据库,本文计算了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和2007年贸易内涵碳流向。结果显示,发达国家主要是贸易内涵碳净进口国,发展中国家主要为贸易内涵碳净出口国。中国是最大的内涵碳输出地,贸易成为中国碳排放的重要驱动力。电力行业与运输服务业是排放贡献最大的行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和运输服务业等行业是内涵碳排放最高的行业。随着发达国家出口贸易比重下降,发展中国家比重上升,贸易发展和排放转移会由于发展中国家排放系数更高导致全球排放净增长。因此,在新的国际气候体制设计中要协调好贸易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国内要采取行动减少排放,并积极制定应对气候政策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全球排放贸易体系:一个幻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存在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未来应该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本文质疑该观点,提出:1)全球排放交易体系的福利效果并不确定,可能主要能够降低的是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本,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可能造成福利下降的后果;2)各国参与全球公共物品的提供,应该根据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致力于形成"林达尔均衡",而不是全球排放贸易体系所代表的"瓦尔拉斯均衡";3)推动全球排放贸易体系的动力在于发达国家产业集团对规制的偏好和利益,而发达国家优先采取排放交易政策,主要是出于国内及国际政治考虑,而非因为全球福利最大化;4)发展中国家在考虑国内气候政策时面临选择的困境,需要谨慎考虑。  相似文献   

6.
气候大会的相继召开说明各国越来越重视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发达国家提出碳关税的概念,以求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引起了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强烈的反对。主要介绍碳关税的含义、由来以及目前实施的现状,分析征收碳关税将对我国外贸产生的巨大影响,最后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提出应对碳关税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鞠鲁霞  赵起超 《中国经贸》2010,(16):152-152
哥本哈根会议结束以后,气候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言,低碳战略已成为全球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共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近几年的低碳经济发展历程,分析了他们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启示。探讨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全球兴起的以采用低碳能源和去碳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为目标的新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要为此进行努力.但发达国家负有巨大的历史债务,应当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正在积极展开自主行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缘起阶段是国际规范生命周期中的第一阶段,是考察国际规范性质及其扩散进程中道德与权力矛盾的重要切入点。实际上,既然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们在社会交往行为中可表现为利他性的道德属性和利己性的权力属性。国家之间互动形成的国际规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同时包含道德与权力双重属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双重属性的互动生动地体现在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阶段。科学家群体对于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起到了重要作用,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逐渐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危害,但要有效治理这二问题还必须借助民族国家的权力优势。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的国内辩论开始,气候变化问题进入了政治家的视野,并在政治力量推动下进入到具有实质意义的法律文件谈判阶段,但这也使正在缘起的国际气候合作规范受到权力因素的强烈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家代表的道德属性与政治家代表的权力属性之间展开了复杂互动,但最终政治家接过了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进程,并将其推向扩散阶段。  相似文献   

10.
张宁 《欧亚经济》2023,(2):79-9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哈萨克斯坦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行动。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2020年12月举行的庆祝《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碳中和政策不仅涉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也是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为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哈萨克斯坦制定碳中和战略,力争按照规划的碳中和情景模式,在2060年前投资6500亿美元,完善碳交易平台,提高行业标准,改进产业政策,创新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公众节能环保意识,争取2030年碳排放量达到1990年排放量85%的水平,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2002—2014年美国、日本、法国、英国、西班牙与中国贸易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碳规制对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碳规制对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技术水平的上升可以削弱碳规制对中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负向影响。为应对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碳规制,中国需要参与多条价值链、积极发展高技术低碳产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领域大力发展的债务融资工具。自2007年6月欧洲投资银行发行全球第一支气候意识债券以来,国际绿色债券发展迅速,发行规模、发行主体、发行品种以及投资者类型逐渐多元化。文章对目前国际、国内绿色债券发展情况及发达国家主要做法进行了归纳梳理并就我国发展绿色债券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与中国的响应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目前全球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危机及其共同根源的分析,作者认为低碳经济成为破解这一双重危机的必然选择,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全球气候推动全球形成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全球低碳经济潮流在近期表现为绿色复苏,从长期而言,将推动新的全球竞争格局,具体表现为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技术、贸易、金融竞争。全球低碳经济潮流对中国的影响不容忽视,它既是对中国现状的挑战,也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对中国、美国、欧盟与日本的低碳经济进行比较研究,作者提出中国应走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并分别从国家、企业与社会公众层面提出了中国应对全球低碳经济潮流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提出了低碳经济,实为新的贸易保护,本文从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角度分析了碳关税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碳锁定"是理解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常常被片面理解.本文追溯了文献中碳锁定概念的来源及其本身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新的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解除碳锁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碳锁定带来的挑战,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大;未来的国际气候合作应该更加注重技术合作,以加强参与和履约方面的激励;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入低碳经济的维度,因此也必须开展"解锁"的行动.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权力的过度集中会引发其他行为体的权力制衡,鉴于国际体系中经常出现"制衡失灵"的现象,霸权何以维持成为需要解释的问题。现有文献大多从其他国家的角度思考为何出现"制衡不足",但是,作为有实力和意愿控制国际秩序的国家,霸权国不会消极等待其他国家的权力制衡,而会积极运用权力制衡维持霸权地位。作者提出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即通过使用话语策略在国内外建立话语共识和政策联盟,以维持国际霸权结构。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旨在建立国内政策联盟的内部话语制衡,二是旨在建立国际霸权联盟的外部话语制衡,三是旨在阻止潜在挑战的消极话语制衡。强大的话语资本和对霸权地位的追求让霸权国拥有话语制衡的先发优势。话语制衡也存在局限,容易加剧霸权国的不安全感和国际体系的不稳定。作者旨在探究霸权国如何通过话语层面的权力制衡进行霸权护持,并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为例,增进对美国霸权话语策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张杲  张熙 《产权导刊》2015,(8):59-60
随着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逐年递增,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引起全人类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视.在全球气候谈判的政治压力下,以欧盟为代表的一批发达国家率先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履行发达国家先期减排的国际承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排放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1年在北京、上海、湖北等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式拉开了以交易促减排的序幕,中国碳市场随之形成并稳步发展.台湾地区近年来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工作,与大陆在多个层面开展碳市场、节能降碳合作,最终促成了海峡两岸首笔自愿碳交易.  相似文献   

18.
低碳时代中国企业的碳风险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遥 《中国经贸》2010,(21):66-67
欧盟一直主张从2013年起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部门必须满足发达国家要求的效率标准,而美国则主张以“大国减排”取代“发达国家减排”,并将在未来实施碳关税政策。国内低碳政策的实施和国际低碳政策的压力,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碳风险。同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体,中国企业也将会迎来一些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如今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加上气候政策具有强外部性的特点,为了解决"搭便车"的问题,低碳经济的发展就要寻求国际合作。本文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问题,构建了碳排放量分配博弈模型,期望通过清晰的产权界定,实现资源和产权的合理分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联合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在国际合作中寻找本国的机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各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一个各国减排意愿和行动的计量模型,作者分析了一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影响因素,认为环境脆弱性变量对各国减排意愿和行动起的作用不是很显著,这表明这一变量目前还不是大多数国家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决定性因素。而减排成本是影响各国减排意愿和行动的决定性因素,减排成本越高,减排承诺和行动水平越低。虽然民主变量对各国减排承诺影响显著,但对实际减排行动影响并不是很显著,这表明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言行不一"现象,也表明"民主-环境"这一假说并不适用于气候变化问题。另外,一国排放是否越过峰值对一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有决定性影响,而一国低碳发展水平和低碳贸易比较优势对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影响并不显著。作者认为,目前影响各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仍然是经济因素,减排成本对各国减排意愿和行动具有决定性意义。相比之下,环境脆弱性、国内民主制度都是次要影响因素。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具备低碳经济和贸易比较优势,因此低碳比较优势还不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解释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