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标:基于理论模型推演,分析债务违约的生成机理,明晰企业融资规模的合理范围和债务违约的边界条件,测算中国市场债务违约风险特征,以及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中国实体经济部门违约风险的可能冲击。研究方法:基于企业资本收支均衡方程,理论推演债务违约的生成机理,选取2003~2020年A股市场数据,实证判别中国债务违约风险特征,以及外部政策转向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理论推演表明:企业资本结构选择存在确定的债务安全边界和债务违约边界,可以划分为债务安全区、失速区和违约区三种状态,企业一旦进入债务失速区,就会在自我加强机制的作用下加速滑向违约区;资本收益率、债务成本和资本结构共同决定了企业所处的债务状态,资本收益率的下降和债务成本的上升,都可能引发企业在既有资本结构下陷入债务困境;委托代理问题是企业债务违约的内在动因,宏观经济冲击则是实体经济部门“违约潮”可能的外生触发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市场债务违约风险总体可控,但局部风险和潜在风险不容小觑;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中国实体经济部门违约风险具有刺激作用,必须借助宏观政策积极应对。研究创新:基于理论模型推演,给出企业债务风险的定量判别依据、债务违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省级政府债务风险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财政收入分解为税收收入,土地出让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假设三类收入分别服从扩散过程,利用伊藤引理和投资组合理论,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概率测算模型。省级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税收收入和其他收入对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较大,“土地财政”的影响相对较小;偿还债务的期限越长,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越低;东、中、西部地区的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存在显著差别。西部地区省份的违约风险最高,东部发达地区的违约风险最低。发债试点的8个省市的违约风险普遍较低。四是如果偿还期限为5年,有29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低于50%。  相似文献   

3.
谢泽锋 《英才》2012,(9):102-103
PPI连续5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是否意味着中国由通胀转入通缩局面?"高通胀、高增速"渐渐远去,中国经济似乎又将面临通货紧缩风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宏观经济数据,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1.8%,连续4个月同比下滑,且低于3%的通胀警戒线;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0.8%,已连续5个月出现同  相似文献   

4.
企业发生的大部分债务违约事件属于不能偿还到期本金和利息。因此,风险评估与管理人员主要关注企业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以控制债务违约风险。与一般情况所不同的是,汇源果汁债务违约是由于其部分财务指标未能达到银行贷款协议的承诺而引发的“技术性”违约,本文拟通过对其债务违约发生情况和原因的介绍与分析,为其他企业的债务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美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物价上升,债务率攀升,美国政府面临巨额还本付息的压力,世界经济面临美元贬值和债务违约的双重风险。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  相似文献   

6.
效率违约理论的提出给传统合同法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从效率违约的条件和内涵两个方面更加全面地理解效率违约理论。得出的结论是,严格意义上的效率违约不仅指违约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履约-违约决策,而且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信任投资和风险分担。但是,没有一种违约救济方式能够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履约-违约决策、信任投资决策和风险分担。  相似文献   

7.
武英芝 《财会通讯》2021,(14):44-48
文章以2009—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对制造业企业成本粘性与债务违约风险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讨新产品研发能力和供应链商业信用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成本粘性与债务违约风险间显著正相关;新产品研发能力显著削弱制造业企业成本粘性对债务违约风险的推动作用;供应链商业信用在成本粘性与债务违约风险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2016—2019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债务违约风险影响审计收费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债务违约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均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债务违约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显著相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债务违约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类研究表明:(1)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中介效应仅存在于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和非“四大”审计的企业;(2)随时间推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提高审计报告沟通价值上呈现逐渐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9.
运用理论模型对企业发行不同债券时的差异性情景进行分析,提出企业的绿色债券发行对自身债务违约风险存在抑制效应,并选取2016—2020年1604家上市非金融公司的年度面板数据,基于多期DID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可以显著降低自身债务违约风险;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提高股票流动性和增强绿色声誉这四个渠道降低自身的债务违约风险;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研发支出占比低、信息披露程度高和管理者短视程度低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可以更显著地降低自身债务违约风险。政策上应该进一步引导企业合理发行绿色债券,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组织权力、专家权力、声誉权力、所有权权力四方面构建CFO综合权力指数,基于2008~2017年沪深A股数据,分析了CFO权力对企业债务违约概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CFO权力越大,企业债务违约概率越低,在控制内生性影响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较大权力的CFO通过降低业绩波动性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发生债务违约。本文从CFO权力视角拓展了债务违约影响因素研究,对企业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和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法珂 《价值工程》2013,(28):193-194
针对非上市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采用贷款抵押,利用修正的自由现金流模型估计非上市企业的价值,并结合企业的债务结构,建立了信息不对称下非上市企业信用风险模型,建立了企业的违约概率的预测模型,探讨了企业最大债务规模,并分析了贷款违约挽回率。  相似文献   

12.
颜洁  李志益 《财会通讯》2021,(23):44-47
本文以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时间范围为2012-2019年,检验审计资源错配、商誉泡沫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三者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审计资源错配会显著加剧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审计资源错配会加剧企业的商誉泡沫;商誉泡沫在审计资源错配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阮名扬 《河北企业》2023,(2):118-120
近年来,我国公司债务违约事件时有发生,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基于白酒行业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风险增加后,其股票流动性的变化和公司产权性质是否会起到调节作用进行探究,并据此分别对证券市场监管者、公司经营者、中小投资者提出建议。以2010—2020年我国A股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探究此类公司债务违约风险与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及公司产权性质起到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白酒公司债务违约风险升高时,股票流动性降低;而对于国有产权性质的白酒公司来说,当债务违约风险提高时,其股票流动性的下降程度较非国有公司更低。  相似文献   

14.
在ERP沙盘模拟实验中,模拟企业可能由于自身产能不足,不能按照事先持有订单的产品数量如期交货,这样就可能面临两种选择:违约罚款或相互交易。本文从"模拟企业之间相互交易产品的特殊处理"和"模拟企业接受违约罚款后的处理"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孙会国 《会计之友》2012,(11):51-53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诞生、扩散及深化,违约风险的度量技术和管理方法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传统的KMV模型也获得了新发展,文章就介绍了KMV的一种最新变体:Naive模型,并运用它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过去6年间的违约概率和违约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模型的测量结果 0.0777,较好地度量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14-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样本观测值,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有效降低债务违约风险,财务宽裕在两者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在两者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高污染企业相对于非高污染企业而言,社会责任对财务宽裕的影响作用更大;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更显著,而衰退期企业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观点快递     
■通胀恐慌心理比通胀更可怕姚景源说判断通胀与否要看两个方面通货膨胀到底有没有来临?这是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在全国企业家活动会上说,中国经济总体上说不能算过热,通胀缺乏依据。他认为,目前的通胀恐慌心理比通胀更可怕,这对经济发展很不利。姚景源说,判定是否通货膨胀的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个数字正数是通胀,负数为通缩,如果正数为两位数的话,就是恶性通胀,一位数的时候是温和的通货膨胀。中国能不能出现通货膨胀,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消费价格能不能够继续上涨。去年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日前指出,中国目前处于“双通货”时代,即通胀与通缩并存,而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有两重作用——上游产品通胀,下游产品则以通缩为主。所谓“中国输出通胀论”称,中国制造业面临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导致其出口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产品涨价,加剧了进口国的通货膨胀。李晶承认,中国的上游产品确实存在通胀情况,因为上游资源短缺,例如40%的石油、50%的氧化铝、50%的铜和50%的铁矿石都需要进口,由此推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19.
观点快递     
■不能等到通胀来了再治“胀”樊纲提醒政府未雨绸缪关于我国经济走势,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仍未走出通缩的阴影,现在谈通胀为时过早,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却认为,我国经济已经朝着过热的方向发展,投资还在加剧,政府必须及早关注、提前调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GDP增长速度加快,今年一季度达到9.9%。受SARS影响,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1%。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历史将会发现:经济增长低于8%的话,就会出现通缩;高于9%的话,就会出现通胀;如果超过了10%,就会出现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经济过热的迹象主要表现为投资和出…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0月份,中国CPI数据公布,4.4%的涨幅令中国经济绷起了预防通胀的神经;此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使流动性泛滥全球,致使发达国家经济陷入通缩,发展中国家经济却处于通胀; 2011年,中国经济将面临通胀的考验,宏观经济政策将有何治理之策?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室主任孙学工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邓郁松博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