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咨询》2007,(6):35-36
《中国财富》用一组文章介绍了日本从60年代到70年代搞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场新经济运动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1968年,日本成为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经济强国。到1973年,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日本从此诞生和形成了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受不良债权问题的困扰,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和通货紧缩状态中。对不良债权的认识和处理日本经历了一个从依靠民间金融机构和存款保险机构救助到由政府动用公共资金向银行系统注资的阶段.但是救助效果并不理想,90年代不良债权始终是困扰日本经济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评估:日本经验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恶性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日元经历了两次急剧升值过程,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之后,第二次发生在80年代末期的泡沫经济之后。从此日本经济便陷入了长期萧条,即后来所谓的“失落的十年”。许多中国经济学家担心,如果人民币在短期内快速升值,中国将步日本之后尘。为了避免发生同样的状况,认真研究日本的经验并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姜波 《经济》2007,(3):62-69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的10年左右时间,在中日两国国内以及两国之间都充满了“逆转”。 在日本,这10年的前半段,是全社会依然笼罩在“失落的10年”(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后期)的阴影之下.日本持续了30余年、且似乎要一直特续下去的的高增长神话已彻底破灭.经济停滞甚至动辄出现负增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二战以后,日本科技政策体系在“反应性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也就是说,科技政策总是响应特定时期解决社会问题的直接需要。20世纪60年代,日本制定了所谓的“赶上”政策,企图进入全球主流科技。20世纪70年代,日本科技发展的目标是设法解决能源危机以及空气和水污染问题。而80年代贸易摩擦触发的外部压力使政策面向两个方面,即国际化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从循环经济的理念问世以来,发达国家先后把减物质化的经济增长作为提高自己国际竞争力的目标。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循环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日本和德国。  相似文献   

7.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在创建初期,研究重点多种多样,有的学者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有的学者则侧重于应用研究,也正是这两种研究的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才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入7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成熟,其标志是有大量信息经济的论著问世。如: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英国威尔金森的《信息经济学一计算成本和收益的标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报经济学》等。  相似文献   

8.
日本政府的研究和创新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高度重视科技政策 日本社会目前正在经历深层次的结构变革。曾被尊崇的价值观以及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受到了质疑,并在探寻新的思路,其中包括教育、研究和创新领域的很多制度和实践。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些促进变革的动力源于日本经济的不佳表现,诸如机构的脆弱以及对储蓄而不是对消费的高度偏好等问题,其一些根源与科技没有什么关联。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与经营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明 《经济管理》2006,(21):26-28
最近,一门新的学科——经营伦理学在我国得到发展和日益关注。经营伦理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随后,在发达国家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经营伦理在欧洲的发展,最初是以英国和荷兰为中心,之后在其他国家也得到发展,最近,经营伦理在捷克的发展,便颇令人关注。到80年代,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相继成立了相应的学会或研究机构,大学也大多开设了相关课程,企业则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经营伦理委员会等组织,反映了经营伦理在全世界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证会计学于60年代产生于美国会计界,到80年代己成了美国会计学界研究的主流派,进入90年代以后,实证会计学研究日趋国际化,但我国的实证会计学发展较晚,从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介入美国的实证会计研究,最近几年少数学者也曾尝试进行一些实证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结论对于实践却起不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分析目前国内情况,无论是股票市场方面,企业管理方面还是准则制定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有待于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本文通过剖析目前国内实证会计研究的问题和难点,提出国内开展实证会计研究的几点建议,旨在希望未来的实证会计研究能够真正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够切实解决一些社会及企业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茜 《经济前沿》2004,(12):41-44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为实现经济复苏,日本政府依据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采取了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收效甚微。本文结合日本的现实情况,试图找到出现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羊绍武 《当代经济》2005,(11):45-46
70年代以后,特别是“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推动了日本产业的海外转移。日元升值影响着日本产业海外转移的规模、产业转移目的地以及所转移的产业本身。日本产业海外转移的效应导致了日本9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的空心化。本文分析了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产业海外转移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特别强调日本产业海外转移的长期效应对产业空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陷入瘫痪状态,但经过短短几十年,日本经济再次崛起,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日本奇迹”。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发展进行阶段性的分析,研究造成日本经济波动的内外因素,探究日本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期发现日本经济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现在的城市普遍遭受着城市交通“病”的困扰,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目益严重。许多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专家一致认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国外的许多大城市都建立了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如日本20世纪60年代就精心策划用铁路把日益扩大的城市郊区和市中心联系起来,市内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铁和轻轨交通。  相似文献   

15.
标杆管理法又称为标杆瞄准法,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企业“学习日本经验”的运动中,由施乐公司首开标杆管理先河,随后西方企业群起跟风,形成了“标杆管理浪潮”。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应用了标杆管理,它的出现在西方管理学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并且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峰 《江南论坛》2011,(4):16-17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日益对既有的国际实力结构形成实质性冲击。但是,当国人沉浸在GDP快速增长的兴奋中时,各种累积的问题所发酵而成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也不期而至,如何在下一个十年里适时调整发展战略,确保目前的发展势头得以有效延续,以避免重蹈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陷阱"和90年代的"日本陷阱",则是所有国人应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经济体开始陷入泡沫经济危机的泥淖,难以自拔,直到现存还处于恢复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像美国纽约的长岛,洛杉矶的比弗利山、巴黎十六区和日本东京湾那样的豪宅吗?答案是否定的,据《世界经理人周刊》的调查指出,中国现在豪宅建设的整体水平大致相当于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大致已经达到美国的七八十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人才派遣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向阳  安涛 《经济论坛》2006,(14):60-62
人才派遣源于美国,成长于欧美、日本,90年代中后期传人我国,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用人模式,有着特殊的优势和作用,因而得到众多企业和组织的青睐,但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人才派遣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本文拟对人才派遣的基本知识、人才派遣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日本科技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的痛苦经验后,日本社会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诸多发展中国家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技术的提高不断追赶.日本随着少子高龄化的趋势将出现劳动力的减少.日本的产业竞争力优势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