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检验了目的国签证限制对中国产品出口的阻碍效应。签证限制会增加贸易成本,从而阻碍国际贸易。参照Neumayer(2011)和Umana-Dajud(2019)的做法,文章以目的国是否要求中国公民获得签证许可才能入境作为签证限制的代理变量,基于1996—2013年CEPII-BACI产品贸易数据和DEMIG签证政策数据,实证检验发现目的国的签证限制显著阻碍了中国产品的出口贸易。通过对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检验发现,高收入国家的签证限制带来的出口阻碍作用明显超过低收入国家;分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检验则发现,目的国签证限制对中国同质化产品出口的阻碍作用超过差异化产品;而分产品技术密集度的检验发现,中、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受到出口阻碍效应大于低技术产品。文章还发现:提高签证便利化程度,有利于降低目的国签证限制对中国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制定签证便利化政策,为助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同一企业的同一产品在相同年份出口到不同目的地的价格会有所不同,我们将其称为价格离散。贸易风险作为一种隐性交易成本,能够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产品的出口价格,从而出现价格离散现象;出口产品种数多的企业更加具有风险意识和区别市场差异的能力,因而更倾向于依据目的地差异来调整价格,即价格离散的程度更大。文章基于国家贸易风险与我国2000~2006年海关数据的匹配数据,在"企业-产品-目的地"的细致层面上对以上观点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贸易风险对进口方的影响大于出口方;(2)在企业特征方面,企业的出口产品种数、目的地数越多,其价格离散程度越大;(3)在目的地特征方面,目的地之间的差异化程度越大,价格离散程度越大;(4)在高复杂度产品上,更易产生依据目的地信息调整价格的现象;(5)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企业更倾向于依据目的地差异调整价格,即风险意识更强。  相似文献   

3.
同一企业的同一产品在相同年份出口到不同目的地的价格会有所不同,我们将其称为价格离散。贸易风险作为一种隐性交易成本,能够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产品的出口价格,从而出现价格离散现象;出口产品种数多的企业更加具有风险意识和区别市场差异的能力,因而更倾向于依据目的地差异来调整价格,即价格离散的程度更大。文章基于国家贸易风险与我国2000~2006年海关数据的匹配数据。在“企业-产品-目的地”的细致层面上对以上观点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贸易风险对进口方的影响大于出口方;(2)在企业特征方面,企业的出口产品种数、目的地数越多,其价格离散程度越大;(3)在目的地特征方面,目的地之间的差异化程度越大,价格离散程度越大;(4)在高复杂度产品上,更易产生依据目的地信息调整价格的现象;(5)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企业更倾向于依据目的地差异调整价格,即风险意识更强。  相似文献   

4.
用微观产业贸易流量数据和多重差分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中美贸易冲突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中美贸易冲突对中国出口贸易不仅具有显著的限制作用,而且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地区转移。欧盟、东盟及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在中美贸易冲突中成为替代美国市场的重要目的地,特别是东盟已经成为承接中国ICT产品出口贸易转移最多的地区。此外,中国通过提高部分受限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美国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借鉴Lall(2000)及OECD(2008)的方法,利用1995~2006年三位数《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分布,并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从贸易统计上看,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技术结构已经由低技术制造业转向了高技术制造业。(2)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汽车、化工和机械等中技术制成品出口为主不同,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制成品和高技术制成品,其中低技术制成品以纺织、皮革和鞋类为主,而高技术制成品则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为主。(3)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与发展中经济体更为相似,特别是向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不断趋同;与发达经济体的差异虽然较大,但正迅速向其趋同。由于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主要依靠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分布和贸易竞争力可能被夸大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流量的决定 ,从总量和部门两个层次就中国对 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进行了估算 ,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在总体上表现为“贸易过度”,但对俄罗斯、日本等七个国家或地区表现为“贸易不足”。此外 ,出口潜力的结构因素分析表明 ,与对美国 (参照国 )的出口相比 ,中国对其他经济体的出口相对不足的首要影响因素是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总量 ,地理和区域贸易安排因素发挥着相对次要的作用 ,再接下来是贸易依存度和人均收入的影响 ,而进口国的贸易限制措施及与中国的贸易匹配程度等因素可以部分地解释余下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严雷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144-147
文章在中关两国1979—2004年数据基础上研究中国对美国出口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和美国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出口与实际汇率和收入之间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进而对三者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确定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这表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际汇率和美国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前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倾销,反补贴政策盛行,出口退税和出口信用保险成为推动我国出口扩张的最为主要出口鼓励的政策。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近年来我国出口退税对于推动出口贸易额的贡献率究竟有多少,并且通过比较出口退税的贡献率来改善我国当前的主要政策以来更加好的鼓励出口。文章选取了1999~2015年的相关数据,首先通过Eviews软件对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二者对于出口贸易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HP滤波等多种周期项分解方法,对1960~2016年中国和美国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持续性等进行比较,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交叉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人均GDP波动幅度超过美国,持续性(时间序列相关)短于美国;中国经济收缩深度和扩张深度超过美国;中国分类经济指标的波动性从大到小排序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平滑度低于美国。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有不断加强态势,居民消费是中美两国协同程度最高的分类经济指标。美国经济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过程显示,双边贸易是美国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渠道; 1单位美国人均GDP正向波动在当期会对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产生1. 0041单位的正向冲击,对中国人均GDP造成0. 3635单位的正向冲击。在中国省区和美国州区,高收入地区的经济波动(波动持续时间和波动深度)低于低收入地区,收入水平与经济周期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中国省区之间的经济协同高于美国州区;中国省际经济与美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美国州际经济与中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美两国高收入地区经济的外部相关性比较低,经济独立性高于中低收入地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出口市场这一新的视角,实证检验较之于以发达经济体为出口市场,以发展中经济体为出口市场是否更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结果表明,中国以发达经济体为出口市场,并非如要素禀赋理论所预期,出口被长期"锁定"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商品;而以发展中经济体为出口市场,也并非如重叠需求等理论所预期,更有利于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升级。相反,以发达经济体为出口市场更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本文认为,出现上述结果是中国融入产品内分工这一新的国际分工体系所致。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不断提高开放型水平,通过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以及利用FDI等,不断向产品内分工体系下的产品"高端"价值链攀升,是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运用贸易自由化指数、生产专业化程度指数以及空间计量方法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并采用2012-2016年度数据分析了金砖国家间农产品出口贸易模式,探究贸易自由化和生产专业化程度对金砖国家不同类型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机制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间农产品出口贸易模式遵循相似需求理论,农产品出口贸易动力来源于相近收入形成的类似消费偏好;贸易自由化程度差异缩小将有效促进金砖国家间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且对植物产品、加工食品及烟酒饮料产品出口贸易推动效应最为显著;生产专业化程度与金砖国家间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引力效应。  相似文献   

12.
文中对东盟五国FDI流入和制成品出口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除泰国外,东盟四国FDI流入和制成品出口贸易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出口贸易拉动FDI流入,属于出口导向型投资;泰国FDI增长对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是投资推动型出口。东盟五国FDI与制成品出口贸易相互冲击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出口贸易是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国与APEC成员的实际,利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采用2003-2015年的跨国贸易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面向APEC成员出口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中国对APEC成员的出口贸易潜力。结果发现,两国经济规模、贸易协定的签订、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等因素对出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两国距离与出口显著负相关,而中国对APEC成员的直接投资对出口并无显著影响。基于此,中国今后在与APEC成员开展贸易的过程中,既要强化贸易的积极因素,化解各种消极因素,又要在巩固已有地区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的贸易地区市场,培育新的贸易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出口增长构成怎样的影响?为弄清该问题,文章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1996~2013年中国出口贸易HS6分位数据构建动态的"产品-市场"二模网络,重新解析并测算了中国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市场边际以及产品边际。在此基础上,文章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设立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以及外管局批准的RQFII额度三个相关指标衡量人民币国际化,并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出口增长多元边际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作用渠道主要是通过促进集约边际及市场边际来实现,但其对产品边际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确实是提升已有贸易关系额度和推动出口市场扩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01~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的21类产品数据,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地区及产品结构差异并得出有益的启示:一是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正在优化,初级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逐年降低,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凝结较多资本与技术的机电产品的比重同样逐年上升。二是我国出口地区结构正在优化,出口市场扩大化,各地区所占出口份额有均化发展的趋势。三是发生贸易摩擦时寻求替代市场以保证贸易安全是可行的,不仅要与主要贸易国家维持稳定的贸易关系,同时要重视有潜力的市场的开拓与良好贸易伙伴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张会清 《南方经济》2017,36(10):75-89
文章利用世界银行于2013年公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地区营商环境对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体系中的关贸监管效率、行政审批效率、基础设施条件、融资便利程度、高素质劳动力等因素显著阻碍了企业出口强度的提升,这几个方面应当成为政府部门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着力点。不同类型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诉求存在显著差异,大型企业的出口贸易对营商环境各项指标的质量都更加敏感,高生产率企业的出口贸易则更易受到低质量税制环境和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制约。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出口贸易受要素市场条件的约束相对更多,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出口贸易受贸易便利条件的约束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出口地缘偏向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出口商品的质量、出口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根据国外研究成果的共识,向高收入国家出口的地缘偏向性越大,将有助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出口技术效率。但是,本文根据中国2000~2010年行业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即我国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地缘偏向性的增多不利于我国技术效率的提高,甚至会降低行业平均工资和减少研发人员数量。不过,我国向中低收入国家出口的地缘偏向性与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外部经济冲击角度的实证分析也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造成我国独特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我国当前出口贸易的模式和国际分工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出口地缘偏向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出口商品的质量、出口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根据国外研究成果的共识,向高收入国家出口的地缘偏向性越大,将有助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出口技术效率。但是,本文根据中国2000~2010年行业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即我国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地缘偏向性的增多不利于我国技术效率的提高,甚至会降低行业平均工资和减少研发人员数量。不过,我国向中低收入国家出口的地缘偏向性与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外部经济冲击角度的实证分析也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造成我国独特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我国当前出口贸易的模式和国际分工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Levinsohn-Petrin方法,测度了2004~2013年中国服务业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出口贸易及出口地理方向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并运用动态面板的GMM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企业可以通过出口获取生产率的提升;从所有制和区域层面上看,出口对国有和东部地区服务业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向低收入国家出口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不显著,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反而带来了生产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魏浩  袁然 《世界经济研究》2020,(1):25-40,M0002
文章利用全球131个国家(或地区)的华人网络和贸易数据,考察了华人网络对国家之间出口贸易的影响,通过区分华人网络中的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检验了移民偏好机制和移民信息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华人网络不仅会通过直接联系促进中国对海外华人所在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而且会通过间接联系带动海外华人所在国之间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移民信息机制是华人网络促进国家之间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机制,但是,华人网络会同时通过移民信息机制和移民偏好机制促进差异化商品和资本品出口贸易增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移民网络的出口贸易创造效应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华人网络的出口贸易创造效应明显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不仅要重视海外华人在促进中国出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积极地引进国际人才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国际人才,通过参与其他国家的移民网络构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