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出口贸易显著的加工贸易特征,使得单纯的贸易统计和贸易分类数据无法真实反映中国的要素禀赋和技术水平现状,甚至会夸大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和技术含量,从而产生中国的比较优势发生显著改变的统计假象。为了真实反映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含量及其比较优势,本文使用OECD(2009)提供的投入产出数据库,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主要从产业技术特征的国别差异角度出发,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技术复杂度,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欧美日以及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相比,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密集度显得相当低下。(2)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规模虽然极其庞大,中国出口篮子的技术复杂度却令人震惊的低下;中国虽是"贸易大国",却不是"贸易强国"。本文的结论为评估和反思中国当前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模式提供了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钻石  张娟 《南方经济》2016,35(8):24-41
文章从贸易品类别、技术附加值和质量水平三个角度对中国二十多年来商品贸易结构升级状况进行分析。根据贸易品类别,可以测算出高技术制成品在中国商品出口贸易中的占比不断提高;根据贸易品技术附加值,可以测算出中国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升级显著;利用质量水平指标,可以测算出中国大部分贸易品已从低质量层级向中高质量层级升级。通过分析中国与五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结构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都在升级,但是与进口产品相比总体上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构建中国、欧盟、美国、日本与世界其他国家投入产出的五国模型,将总出口分解成9部分,根据9部分产生的不同价值增值含义,用真实国内贸易增加值以及GVC地位指数对中国及其他三大经济体不同行业在GVC链上的分工地位及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考虑了各国贸易迂回情况,剖析四大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下游,但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向上游移动趋势明显;日本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上游,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占优;相比之下美国以多环节参与为主,主要处于GVC链上游,尤以高技术领域领先;欧盟以两头参与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出口。  相似文献   

4.
基于Hummels 等(2001)的分析框架,本文利用OECD(2009)提供的投入产出数据库和联合国COMTRADE 贸易数据库测算了1993 年至2008 年中国出口中的国内价值和国外价值含量,结果发现中国出口中的国外价值自1993 年以后明显上升,来自其他国家其中主要是东亚地区的中间产品,通过融入中国的生产体系将其价值体现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并在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在中国各行业的出口中,高技术制造行业出口比重迅速上升,但其出口中国外价值含量较高;低技术制造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但出口中国外价值含量较少,出口价值基本都由本国创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1~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的21类产品数据,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地区及产品结构差异并得出有益的启示:一是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正在优化,初级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逐年降低,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凝结较多资本与技术的机电产品的比重同样逐年上升。二是我国出口地区结构正在优化,出口市场扩大化,各地区所占出口份额有均化发展的趋势。三是发生贸易摩擦时寻求替代市场以保证贸易安全是可行的,不仅要与主要贸易国家维持稳定的贸易关系,同时要重视有潜力的市场的开拓与良好贸易伙伴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基于关志雄(2002)和Lall等(2006)提出的基于产品技术附加值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法构造出口贸易结构指数,考察了1992~2006年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变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又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出口总量层面上看,出口总量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从出口贸易结构分量层面上看,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影响效应,即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表明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最后,针对中国的对外经贸和宏观经济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优化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平稳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与FDI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变化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FDI虽然不是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但却是打破这种路径依赖的重要原因。FDI提高了中国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了中国出口结构向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迁移。实证结果同时显示,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资源密集型产业及一般技术制造业并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本文在对制成品按技术结构和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贸易统计数据对1997年以来中国制成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做了经验分析。分别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在世界市场和美国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并对中国制成品的比较优势稳定性和成熟性做了检验;对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分析包括中国对世界和美国制成品出口结构分析,同时分析了中国不同技术含量制成品占美国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类别的制成品占有美国市场份额的分布状况。最后,利用贸易结构变动指数和结构收益性指数从总体上测度了各类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变动及优化幅度。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中国的贸易结构时,贸易品的附加值是一个经常被涉及的问题。较普遍的认识是中国的出口品主要是低附加值产品。即使在贸易分类统计中可以看到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据了很大比例,中国在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过程中也被认为主要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阶段。诚然,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过去二三十年中,贸易品的技术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已经从以原料为主的出口国转变为了以制成品为主的出口国,同时,制成品的技术层次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廷珺 《发展》2007,(1):153-154
本文通过对FDI流入中国的产业结构特征与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分析后发现:FDI流入产业分布结构与出口产业分布存在"重叠性"特征,外资企业出口结构与中国总体出口结构变动趋势大致同步,个别年份存在差异性.协整分析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制成品出口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外资对中国出口结构的优化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严圣艳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46-152
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的基本原理,对金砖五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进行分解,同时利用标准显示性竞争指数测算金砖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的贸易利得与庞大的出口总额严重不匹配,其他金砖四国的贸易利得远远高于中国;对中国、巴西和印度而言,基于国内增加值测算的NRCA值要高于基于出口总额测算的NRCA值,而俄罗斯和南非恰恰相反;金砖五国在低技术制造业上表现出各自的竞争优势,除了中国在电子通信和光学设备制造业及机械制造业有相对的竞争优势外,金砖五国整体上在高技术产业层面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应从培育高级要素、产能合作、共建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来提高金砖国家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发达国家进口以中间品和资本品为主,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参与程度较深。本文利用出口收入指数方法计算结果显示,2001~2010年中国制造行业的进口收入指数高于出口收入指数,贸易结构表现为进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低技术含量产品的特征。面板数据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自发达国家进口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而且这一促进作用在高垂直专业化程度行业、高R&D经费支出行业更为明显。我国制造业应着力改善国内的要素条件,加大R&D经费投入,加快物质资本折旧和更新速度,提高国内行业对进口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3.
《World development》2004,32(9):1441-1466
We examine China's competitive threat to East Asian neighbors in the 1990s, benchmarking performance by technology and market. Market share losses are mainly in low-technology products; Japan is the most vulnerable market. China and its neighbors are raising high-technology exports in tandem: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ystems here are leading to complementarity rather than confrontation. In direct trade with its neighbors, China is acting as an engine of export growth, with imports outpacing exports. This may change, however, as China climbs the value chain and takes over activities that have driven East Asian export growth even within integrated produc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出口增加值测算角度,对1995-2011年中国出口中的制造和服务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服务出口总值基本赶上甚至一度超越了制造出口总值,中国同样也是"服务大国",其中由制造业间接出口的服务含量超过了由服务业直接出口的服务含量;(2)中国服务出口的国内增值能力弱于制造出口,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台湾、德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是中国出口价值的主要外部来源地,中国本土的制造和服务在全球化分工中需要实现自我提升;(3)中国产品在主要进口市场所占份额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相比国际服务市场,中国产品在国际制造市场上拥有更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文章的研究为制造和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张会清 《南方经济》2017,36(10):75-89
文章利用世界银行于2013年公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地区营商环境对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体系中的关贸监管效率、行政审批效率、基础设施条件、融资便利程度、高素质劳动力等因素显著阻碍了企业出口强度的提升,这几个方面应当成为政府部门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着力点。不同类型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诉求存在显著差异,大型企业的出口贸易对营商环境各项指标的质量都更加敏感,高生产率企业的出口贸易则更易受到低质量税制环境和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制约。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出口贸易受要素市场条件的约束相对更多,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出口贸易受贸易便利条件的约束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美贸易HS6位码细分产品贸易数据以及美国对华出口产品关税加征清单,本文测算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对美HS6位码细分出口产品实际关税加征幅度及其产业影响.文章结果显示,2018年、2019年中国输美产品承担的加税总金额为540.63亿美元,税率平均增加了5.22%,其中,计算机、电子元器件、家具、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等产...  相似文献   

17.
As a large trading nation, China competes with importing countries’ domestic and third‐country markets but also creates growth opportunities for exporters. Most studies on China trade shocks or “China shocks” focuse on the impacts of import competition on developed economies. The present paper complements research on China shocks by exploring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e exposure to China – China as the largest importer, rather than as an exporter. We analyze the effects of export expansion into China on the local labor markets of the expor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the years 1992 to 2018. Using detailed export and employment data, we estimate employment pattern variation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ith exports from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instruments for export exposure. We find that the increase in trade exposure to 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 has caused extensive job gain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were exporters. On average, our estimations show that this trade exposure created approximately 1.5 million additional jobs from 1992 to 2018, which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ur empirical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rade had stabilizing effects on employment in the countries in our sample generally.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002~2008年中国与OECD国家双边贸易ISIC(国际标准工业分类法)两位数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母市场效应"的存在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发现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木制品业、纸制品和印刷品制造业、化学产品制造业、其他非金属矿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杂项制品及废弃资源回收业这8个行业存在显著的"母市场效应",而纺织、服装及皮革制造业、炼油及核燃料的制造、橡胶和塑料、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等行业则不存在"母市场效应",其中炼油及核燃料的制造、橡胶和塑料这两个行业甚至呈现微弱的"逆母市场效应"。检验结果对中国扩大内需同时带来新的出口优势的部门提供了政策支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魏浩  袁然 《世界经济研究》2020,(1):25-40,M0002
文章利用全球131个国家(或地区)的华人网络和贸易数据,考察了华人网络对国家之间出口贸易的影响,通过区分华人网络中的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检验了移民偏好机制和移民信息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华人网络不仅会通过直接联系促进中国对海外华人所在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而且会通过间接联系带动海外华人所在国之间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移民信息机制是华人网络促进国家之间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机制,但是,华人网络会同时通过移民信息机制和移民偏好机制促进差异化商品和资本品出口贸易增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移民网络的出口贸易创造效应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华人网络的出口贸易创造效应明显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不仅要重视海外华人在促进中国出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积极地引进国际人才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国际人才,通过参与其他国家的移民网络构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structural change in China, in particular a reduction in the savings rate, an increase in the share of skilled workers, and an increase in productivity in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ectors targeted by Made in China 2025. Baseline projections until 2040 are generated with the WTO Global Trade Model, a dynamic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the modelled structural changes, the Chinese economy is projected to reorient its focus increasingly onto the domestic economy, raising the share of private household and government consumption in GDP, turning China's trade surplus into a trade deficit, reducing China's share in global exports, raising the share of services in both production and exports, shifting the destination markets of Chinese exports from developed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changing its patter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way from sectors like light and heavy manufacturing to electronic and machinery equipment. The large bilateral trade surplus vis-a-vis the United States is projected to fall to almost ze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