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案件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检举、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侦查或开庭审理的诉讼活动,刑事立案是公安司法机关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一、简易程序诉讼监督的必要性 刑事案件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在第一审程序中对审理某些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简单轻微的刑事案件时所适用的,较普通程序相对简化的诉讼程序。我国于1996年在刑事诉讼法中设置了简易程序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隋燕 《黑河学刊》2011,(11):108-109,157
刑事简易程序被告人的选择权是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大多数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对此均有规定。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赋予被告人自主选择是否启动或者变更简易程序的权利。我国的刑事立法应当明确赋予简易程序被告人的选择权,并在实践中切实保障这一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王春孟 《魅力中国》2014,(7):297-297,299
确立和完善涉台刑事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顺应了国际刑事司法发展趋势,契舍了新刑事诉讼法立法精神,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完善涉台刑事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应当树立兼顾依法平等对待与适当诉讼照顾、强化联动机制、穷尽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等基本思路,积极探索审查标准、审查模式、审查处理意见等方面的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5.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扩大了人民法院受理刑事自诉案件的受案范围,将修订前的《刑事诉讼法》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增加到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侵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的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并对被告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事案件。这样人民法院大大增加了刑事自诉案件的数量,这对没有侦查权的国家审判机关提出了许多新课题。针对刑事自诉案件认定事…  相似文献   

6.
随着程序公正意识日益为法律职业群体所接受,程序是否违法将成为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庭审举证质证的主要内容。与实体性辩护相比,程序性辩护是根据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诉讼程序规则,指控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程序违法。笔者源于浅显的诉讼实践归纳出如下应对程序辩护误区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栋 《老区建设》2014,(16):28-29
刑事案卷流转是刑事诉讼由一诉讼阶段进入下一诉讼阶段的必经环节和主要标志。中国刑事诉讼法有关刑事案卷流转的规定乏善可陈,流转情况不透明、不公开。应明确规定将刑事案卷流转情况附卷,随案移送,全过程接受专门机关、犯罪嫌疑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和社会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是国家规定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诉讼,就是俗称的打官司。刑事诉讼活动,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事实,查获并惩罚犯罪分子的活动。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届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刑事诉讼法根据该决定作出了相应修改并重新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9.
曲佳 《特区经济》2014,(6):165-166
有法谚曰:"证明责任乃诉讼的脊梁",其在整个刑事诉讼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明责任制度立法大方向上朝着光明而去,但道路却是曲折的,几经修改后最新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证明责任有一定涉及,但是问题仍然存在,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理学认为:刑事诉讼构造是由一定的诉讼目的所决定的,并由主要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中的诉讼基本方式所体现的控诉,辩护、裁判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在国内,也有学者称之为刑诉形式、刑诉模式、刑诉结构。在人类刑事诉讼中,  相似文献   

11.
王昌正 《魅力中国》2013,(31):317-317
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专门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实现了刑事和解制度的立法化,但是刑事和解协议履行方案的保障问题在刑事诉讼法中没有得到解答,且在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效果也因为此问题收到“束缚”。该文从刑事和解制度的立法规定出发,分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等三个阶段探索性地回答了如何保障刑事和解协议的履行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是重要法律之一。国外几乎所有国家均重视刑事诉讼立法,都有成文的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谓刑事诉讼法,是指规定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制度、步骤、方法及其职责权限或者权利义务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十分密切。前者属于程序法,后者属于实体法。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构成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所谓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处理刑事案件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刑事诉讼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  相似文献   

13.
实证研究表明,被害方监督刑事立案不足,有害于防控犯罪。弥补刑诉法的缺陷,应增加公诉案件被害方的权利:被害人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立即成为刑诉当事人;被害方可以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诉讼一开始,被害方就可以取证;被害方可以委托作司法鉴定,可以对侦查机关的不立案决定向法院起诉。应增加侦检人员对被害方诉讼权利的保障义务,完善相应的渎职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4.
建立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是抗辩式审判方式的重要标志,是诉讼科学化、民主化进程之必然.目前,由于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体制设计不够完善以及现行法律规定不够具体,致使我国在有关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之前,新律师法的出台赋予了辩护律师在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完全的阅卷权,如何构建完善中国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已成为我国刑事诉讼中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在第五编特别程序中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系统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在执行刑事和解制度过程中,需要正确理解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明确刑事和解的模式,精确理解刑事和解案件的范围与条件,并且应该建立刑事和解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6.
郑青 《魅力中国》2014,(16):297-297
作为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重要职责。刑事审判监督在我国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民检察院对相关刑事案件的审判监督工作进展是否良好,直接决定了刑事案件的处理质量与当事人的切实利益。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刑事审判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为解决相关刑事审判监督问题提供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闫鹏 《魅力中国》2014,(26):309-309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审理程序作了特别的规定,这是考虑到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成熟的特点,因此,在整个诉讼过程中也要有别于成年人犯罪的诉讼程序。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将“合适成年人在场”这一制度法定化,从而进一步的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对待和挽救、教育未成年人罪犯的刑事政策的考虑。  相似文献   

18.
吴高映  喻杰 《魅力中国》2008,(25):85-85
刑事立案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国家等机关刑事立案活动依法实行的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的主要组成部份,也是修改后新的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新职能。但是,由于现有的法律中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过于原则笼统,不齐备,缺少可靠性操作,已给现实的立案监督工作效果的取得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阻碍了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此笔者就如何确保刑事立案监督案件成案及时进入诉讼程序作一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丽丽 《魅力中国》2010,(32):160-161
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是欧美刑事案件中适用的两类重要的司法制度。两种制度既有在产生背景、主体、适用范围等诸多的不同,也有在文化基础、诉讼效益等相似的地方,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刑事和解的萌芽,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极需解决的问题,应该为刑事和解的引进作好制度上和观念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浅析刑事审判制度的完善刘军,周善来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立法上和诉讼理论上都有重大突破,对人民法院审判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就是一个重要内容,它将对我国的刑事审判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